Re: [讨论] 书的内容与引注资料比例

楼主: omamori (お守り)   2014-09-04 03:39:34
前一篇的推文,有网友觉得注释太多会想影响心情,也有人觉得“有点多”,
原 po 好像也觉得“有点亏”,我想差别可能是在看待注释的方式吧,
如果觉得注释“没用”,那“多花钱”自然就觉得没有必要。
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感觉,不同看待注释的方式,是很自然的。
※ 引述《souldragon (太极螺旋)》之铭言:
: ※ 引述《omamori (お守り)》之铭言:
: : 底下有网友推文:
: : 推 geofrania: 表示说这家出版的编辑能力很差~三分之一备注还直接上架 09/03 00:30
: : 想请问一下,是否能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三分之一的备注直接上架表示编辑能力很差?
: : 愿闻其详。
: : 我没有看过《自由之夏》,以下只是说说经验。
: : 以前的主管说过,他曾经把书后面的注释还是延伸阅读整个拿掉,
: : 结果被读者打电话来痛骂,从此以后他都会把书末的注释、书单等等,
: : 完整附上给读者。
: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书吧?学术书籍备注和参考文献当然不能删
: 其它就还好 若是翻译书引注的部分全部都英文根本没多少人会看
其实很多非文学类的书都会有注释和书单,并非只限于学术书籍。
文学类的书我比较不熟。
: 打电话来骂 要看这种人有多少 可能不到千分之一?
另外一点就比较有趣,即使我们直觉可以认定全英文的注释没多少人会看,
会打电话来骂的人也是少数中的少数,但我们怎么判断,究竟“没多少人”
是“多少人”或者“多大比例的人”?
只有 1% 读者会看,所以可以拿掉?若有 10% 读者会看,还可以拿掉吗?
如果是 15%、20% 呢?决策的临界点在哪里?又,如何判断每一本书的临界点?
对编辑或出版社来说,这应该是无法判断的(尽管直觉是“很少”),
所以只能主观地取舍,而每一家出版社的做法可能都不同。
或许也没有所谓的对错,差别只在于
要不要去照顾那(我们自认为)“少数”读者的需求?
但相对的,少数读者对知识的完整性或延展性的需求,
代价可能是多数读者必须多花一点钱。
今天,当我们自己是没有这种需求的多数时,说“拿掉”是不痛不痒,
但是哪天当我们变成是有特殊需求的少数时,会不会仍旧希望自己的需求能被照顾?
这中间的取舍,每个编辑、每家出版社都不同。
: : 我不晓得读者在看不同类型书籍时,是否会对这些附注有不同程度的需求,
: : 例如比较硬、比较知识性的书籍,会比较需要这些资料出处或补充。
: : 至少我自己是这样。
: : 在我的理解,群学出版的书好像就是属于这一类比较硬的书。
: : 作为资料出处的注明,这应该算是严谨的做法,就像论文中的 citation
: : 都要写清楚一样。普立兹奖得主 Doris Kearns Goodwin 就曾经
: : 被指控抄袭,后来解释是(助理)处理资料出处时有遗漏。
: : 作为延伸阅读,则是帮助对该主题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读者,
: : 能够进行主题式的阅读与研究。
: 通常这类人就直接去看原文书或查论文了 比例上少之又少
: : 对于书末的注释、书单,我的想法是这样。若非如此,占了三分之一的页数,
: : 只是徒增出版社的纸张与印刷成本而已,整个拿掉还能减少页数,降低售价,
: : 应该是更有利于销售才对。
: : 如果不是整个拿掉,而是经过筛选呢?这样的做法也还是很有争议,
: : 如果编辑本身是相关科系,或许还能初步进行筛选(前提是给进阶读者的书),
: : 若非相关科系的编辑,要如何判断,又怎么敢做出取舍呢?
: : 另外,如果要迳行删去附注,不管是整个拿掉或者筛选,
: : 只要有动到书籍的内容,就必须征得国外出版社的同意、作者的同意,
: : 恐怕也不是说删就能删的(到时候寄样书到国外,一定会知道的吧)。
: : 我很好奇读者对书末注释、书单等等附注的看法 :)
: 我看过最多注释和引注的是黑天鹅效应 超过50页
: 不过这本是快500页的砖头书 也没超过正文1/5
: 备注比例1/3是很夸张的页数 表示正文没什么内容?
有时候“有没有内容”并不完全靠字数多寡来判断。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不晓得您是否看过数学系的课本?
相传“越薄的课本越难读”,因为作者把很多证明与论述过程都用 trivial 一语带过,
但是对学生来说,那根本一点都不 trivial 啊 XD
字数多寡,和有没有内容应该很难直接判断,并不是字数越多就越有内容。
如果附注占到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能反而要怀疑内文是不是“太有内容” XD
也许是作者为了不模糊作品的焦点,或者不打断读者阅读的流畅性,
而把许多旁征博引的部分都放到最后的附注去了。
: 例如我也看过有些占星书 1/3都天文星历 时区表之类的
: 那些资料再查万年历就好了 附在里面占内容我应该不会买
作者: sxq (sxq)   2014-09-04 08:03:00
泪推trivial Q____Q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4 16:45:00
把专业内容的东西都放到附注不放正文?编辑改一下吧。
楼主: omamori (お守り)   2014-09-04 17:08:00
附注的专业可能跟内文不同,跨学科的情况很常见,都是专业的内容。而且如果是翻译书,国外的作者和编辑会怎么处理注释,一定有他的逻辑,别人也不是笨蛋 XD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4 17:15:00
跨学科表示作者自己不懂 通常引别人的东西才会用注释一本书1/3都别人的东西 表示作者写的内容自己的很少。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36:00
"跨专业就表示作者不懂"这种说这么死的话真的不要乱说1/3的注释我则是认为尚有很多种情形,很可能作者顾及普通读者的需求注释了一些对他来说不需要注释的东西,亦可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38:00
要看类型,学术性质越重越可能出现超多注释的情形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39:00
能文章有如论文般的格式,当然也有可能如你所说内容太少但我认为这个内容之所以让人感觉"少"更像是注释量多的缘故。 今天一本书如果1500页有500页的注释,跟一本500页无注释的书,谁多谁少的感觉又会变了。我个人是没有看过这本书,只是在可能性这么多的情况下只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46:00
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全部注释另成一章处理,我手边就一本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46:00
却只坚持其中一种可能性,是不是已经脱离这本书的现实太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47:00
约20%注释的经普书籍,为了让普通人好上手才会如此处理
作者: Treeflaw (tree)   2014-09-04 17:47:00
远了?
作者: letibe (remember the fate)   2014-09-04 17:49:00
至于引别人的东西才会用注释? 这人书可能看得有点少手边这本一堆注释都是作者拿他个人或联合发表的研究来cite这种情形对于高产量又长期待在自己领域的作者来说是常态
作者: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9-04 21:33:00
我只是回应oma注释是跨领域内容不同的说法而已..
作者: myislet (以为忘了却记得牢牢的。)   2014-09-05 00:13:00
推原po~跨领域内容不代表作者不懂啊。其实我觉得蛮难过的,还是不少读者在判定书的价值是以页数和字数来看值不值得,觉得注释太多就不值得吗?重要的应该是书带给你什么,而不是字数页数多寡啊,不是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