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为什么台湾人不爱阅读?

楼主: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8-24 16:44:49
※ 引述《s9131313 (14)》之铭言:
: 最近根据《天下》杂志有关于全民阅读的调查,
: 台湾人平均每周花在阅读的时间是七小时半,
: 看书报杂志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一小时,
: 三成二民众每年买书费用不超过台币一千元,每月平均看二.八本书。
: 这真是让人觉得矛盾的现象。
: 因为台湾社会整个高等教育急遽而大幅地膨胀,
: 但阅读的习惯与人口却未能相对增加。
: 这对于我们台湾迈向成熟的知识社会,当然是不利的、也极具讽刺性。
台湾100多所大学 是商业导向造成的
也就是收学生是为了学费不是学问
澳洲人口和台湾差不多 面积是台湾的200多倍
他们只有30几所大学 中小学的教育也相当轻松
结果教育成果比台湾好太多了 台湾一整个在乱搞..
: 追究其中的形成原因,应该有三方面:
:  第一、中国人本来就欠缺一种追求文化深度的性格特质。从表面上看,
: 我们很重视读书和教育,但究其实,我们真正在乎的根本只是学历,不是学问。
: 前者是个人在社会中升迁与地位的关键,而后者只是顺便的结果,可有也可无。
: 再看看社会大众里最主流的价值,
: 归纳起来大概不出以家族为核心的福、禄、寿、禧。
: 明显地欠缺西方人那种对真理、美学、意义以及终极关怀的超越性。
: 事实上,中国人自古在求知上就有很浓厚的务实取向,
: 即使是最重视读书的儒家,也强烈以“正德、利用、厚生”来衡量知识的价值。
: 换句话说,知识并没有独立的地位,理性也从来不像西方那样,
: 被当作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第一特征。
: 我们尤其不喜欢理性思辩之类的“理论知识”,
: 中国文化里最发达的始终是道德格言,
: 因为它们简单明了、好学易用,也方便传颂、流传久远。
: 试问,在这样一种肤浅现实的文化取向下,
: 你还能指望有多少爱书、迷书、与书为友和同床共眠的社会风气呢?
儒家思想本身是重视人格内涵甚于学问技术
"无友不如己者" 不如己指的是道德修养而不是能力
即使是功利导向 读书是为了做官 做官的目的也是推行善政
台湾家长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 比较像是资本主义造成的
: 第二、台湾整个卷入社会中巨大的生存竞争的洪流,而在沉重的压力和忙碌中,
: 我们实在没有静下来读书的时间和心情。
: 但许多西方人却有一种坚持,就是即使可以大发利市,
: 也要在下午五点钟以后和周末都关店休息。
: 他们将这些时间留给自己,从而,阅读变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和沉潜的享受。
: 台湾人却很有成就感地将每一分钟的剩余转化成一张张的钞票。
: 相对于赚取更多利润或创造更高绩效的迫切和旺盛企图,
: 读书实在是一件奢侈的浪费──除非它可以作为赚取利润或创造绩效的工具,
: 或者,是一种可以挂在嘴边的炫燿。
台湾老板的恶习 认为不想加班的人就是懒惰不长进
所谓的成功就是赚大钱 价值观整个就是很扭曲
从小到大 读书考试工作的量是欧美的二三倍
人均所得却是人家的1/2 1/3 很莫名其妙的结果
: 第三、就算有时间空闲下来了,由于长久在压力与忙碌下的自我疏离,
: 我们往往会优先选择一种“被动的放松”。
: 譬如公司或大卖场,到高级餐厅或SPA 放松自己,
: 或是一头栽进电视、电玩和 KTV 里。
: 它们的特征是缺乏思想与文化创造,
: 它们最乐于提供的是让你不需要动用大脑的笑料、气氛、动作和声光。
: 简单来说,对于充满压力和忙碌的现代人,
: “消费天堂”和“娱乐工业”已经取代书本了。   
: 这固然是商品经济下全球性的问题,但也绝不是无可抗拒的宿命。
: 关键永远在于自觉和付诸实践的超越决心。
问题出在学校 强迫学生背一堆what 用考试轰炸把他们累死
明明学问里的精髓应该是在why和how 偏偏几乎都不教?
西方的教育重心都是在训练学生了解know-how
what的东西根本不用背太多 这部分甚至可以open book
东方的考试制度就是让学生背一堆无用的what
然后在毕业几年后忘掉大半 浪费很多时间效用却很小
以二八法则来看 how是二 what是八 二是精华八是糟粕
我们把大多数的精力放在背那些不是重点的糟粕上面
难怪付出程度是二三倍 结果成效是1/2 1/3
作者: paleomort   2014-08-24 17:24:00
科举就不是为了钱?好清高。全村把钱凑出来供一个人读,就指望他当官让整村有钱
楼主: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8-24 17:31:00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农抑商 对士大夫的要求是清高不是钱全村出一个状元 整体来看那比较像吹捧名誉而不是要钱
作者: orinoco (orinoco)   2014-08-24 18:41:00
你这边说的中国是"想像中的中国"吧XDDDDDDDDD中国古代地方要向中央索取资源就是靠当地出身的官员像地方庙宇能得朝廷册封 这也都是要靠官员上奏至于嘴上说的"儒家"跟实际上做的更是两回事了冯道那样“事当务实”还比较像是中国士大夫的中心思想
楼主: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8-24 20:59:00
楼上 中国古代地方官烂缺为多 百废待举能捞什么钱?为了钱去考科举?当商人比较快吧 考试是为了社会地位
作者: orinoco (orinoco)   2014-08-24 22:45:00
当地出身的中央政府官员 不等于 地方官在一个非民主的体制内 有权 就是有钱
楼主: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8-25 01:33:00
刚考上的人怎可能直接待中央?待中央要机会的好吗..
作者: owenkuo (灰色腦細胞)   2014-08-25 18:12:00
这篇提到的读书考试时间和人均所得的反比,忽略了全球各国国家发展有先进和后进国的差别,单纯这样比太简化刚考上的人怎可能直接待中央<---不知道铨叙部算不算中央?怎么会没有高考三级的菜鸟一上就去中央单位的,多的是吧?更不用说高考二级的了,那开缺都是中央部会的不是吗?
楼主: souldragon (依法不依人)   2014-08-25 20:24:00
明明在讲古代楼上扯高考.. 我觉得讨论东西不能太跳痛
作者: wak (默艾)   2014-08-25 20:40:00
对士大夫的要求是清高不是钱 偏偏多数士大夫是为钱为权而生“士大夫”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也是答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