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一一灾后的人文风景变异:专访行人总编辑周易正

楼主: pushking (推王)   2014-06-20 12:50:59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4768
《重生的书店》三一一灾后的人文风景变异:专访行人总编辑周易正
福岛核灾发生至今,已逾三周年。无论在环境、经济、社会上,皆带来极大的震撼与变动
,更引起诸多争议讨论,成为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关于核灾,行人文化
实验室相继出版了《被遗忘的动物们》、《依然在等待的动物们》以及近期的《重生的书
店》,让大家看见灾后不同面向的社会景观。
行人文化实验室的周易正总编辑,长期关注核电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见事件的真实性,
让议题显得更逼近、更巨大。对于核电,多数人从它的安全性着手讨论,“行人”却从生
活面出发,观察核灾实际发生后,对当地生活造成的改变。《被遗忘的动物们》二书,记
录了平常被视为亲人的动物,在灾后陷入比人类更惨绝的景况;《重生的书店》则讨论了
所有爱书人最切身的议题。“我的生命被两个东西填满,一个是猫,一个就是书。”周易
正说道,“对出版社来讲,书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书店遇到核灾会面临什么状况?特别
是在‘纸本书的存在意义’越来越被质疑的今日。这本书一方面延续灾后生活变异的呈现
,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灾难发生时,书的价值是什么?”
书成为“生活必需品”
在《重生的书店》中,最令人讶异的莫过于灾区民众对阅读的渴望。大部分在灾后紧急重
建、开张营业的书店,都涌入了大量的客人,就算没有最新一期的杂志,民众还是抢著购
买各种书籍。阅读是一种兴趣,而兴趣又是生活遇到困难时最先放弃的选项,周易正说:
“我们都相信书不是必需品,但灾后的条件却让纸本书展现了平常所意识不到的功能,这
也是特别令我们感动的地方。”
书中这样描写道:“体育馆是个开放空间,灾民毫无隐私可言,里头只有一台电视,成天
播放地震新闻,根本无法让人静下心来。这个时候如果有一本书,每个人就能沉浸在自己
喜欢的世界里。无论是周刊杂志或绘本都好,避难所最需要的就是书。”在所有网络、电
讯都丧失的环境里,书变成唯一的出路,带着每个惊惶的心灵,回到有书陪伴的、自己的
空间。
重生的书店,重生的希望
重建的过程中,实体书店也显现出以往不被察觉的意义。针对实体书店的特色,周易正说
道:“它具有一种特别的氛围——浏览性,是目前网络平台所无法完全取代的。人们上网
路寻找特定的书,实体书店却可以让你得到意料之外的收获。从逛书店的乐趣就可以发现
,不同书店有不同的风景,让各式出版品公平竞争,呈现无可取代的多元性和多样性。”
任何人都可以走进书店逛上一整天,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目的,因为书店里什么书都有,
因为书店是为所有人准备的。
“至少先把灯打开再说。”相马市的丁子屋书店老板在重建之初,坚决地说道。恢复营业
并不是为了卖书或其他商品,而光是“书店有开”这件事,就足以产生价值。灾区重建是
一条艰困而漫长的路,书店做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恢复营业代表着一步步摆脱浩劫
、走回正轨。在一片死寂的灾区中,书店溢出亮晃晃的光,标志着平静的往日。
责无旁贷的地区出版社
核灾后,日本的地区出版社以记录当地灾情、为当地灾民发声、强化地方观点为己任。灾
后一个月内就结集各方资源,找来好几位具当地背景的作家,出版了厚厚一本杂志,不仅
对当地有意义,更引起全国的关切。周易正有感而发说道:“这个现象对我来讲特别深刻
,它呈现了日本和台湾的一个重大差异──台湾没有地区出版社。日本不仅有地方出版社
,还具备了‘为地方发声’的精神和意志,我非常钦佩。另外,日本书店的地方性很重,
书店会很有意识地把地方出版品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台湾,各地的区辨性很小。我认为台湾出版社会处理的主题都太相像了,包括我们自
己,能不能将地方议题处理成全台湾的议题?这件事在出版界真的没什么人做,也让我们
非常警惕,未来希望能尽量朝这个方向努力。像台湾这次的太阳花学运,其实产生非常多
有趣的表达方式,这些具原创性的力量,实际做起来不会逊于日本。”
令人惊讶的使命感
灾后因为道路坍方、辐射外泄、资讯联系不易等问题,让书店的重建雪上加霜。靠着各业
界强烈的使命感,彼此协调、团结合作,才能让好不容易出版的书本顺利送到读者手中。
尤其当时在大槌町灾区,为了即将新开张的一页堂书店,它的通路商经理石川先生甚至到
学校、图书馆等各机关拜托,动用整个社区的力量,只为了让书店存活下来。“这样的价
值,我们在台湾没有看到过。”周易正感叹地说:“一直以来,我们看到日本在文化价值
上的重视。以书为例,像现在日本捷运上仍然有不少看书的人,他们对纸本书的重视比我
们多。当然,这无论在经济面、文化面上都是很复杂的问题。”
面对议题,提供多元观点
三一一过后,由于余震不断,加上各核电厂停机安检,日本透过民众及企业节电和其他发
电方式,正走向零核电状态。目前,台湾社会对核能议题仍然没有共识,周易正表示:“
从出版社的角度,我们尽量中性处理,提供多元观点。希望我们的书不要只在某一立场中
互相传递,而要能向外扩散,藉著不同面向的思考,渗透到不同族群中,转了一圈再把反
核议题带进来。”
《重生的书店》记录了遭受海啸重创的三陆沿岸,以及福岛县与仙台市的书店、出版社、
报社、印刷厂等灾后重建的过程。灾难带来变动,人们依旧面对生存,而书本,毫无疑问
是生存的一部份,是建构日常的支柱,是一道“追寻希望的光”。
采访、撰稿:詹欣颖
摄影:兄弟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