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您的留言和维权文,虽然我深感意外,但还是做出几点说明。
您对我的主要指控为世情/奇情和音乐性两个部分,以下分别解释。
世情其实是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支,自宋元已有之,相关著作论述批评至明清皆备,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耙梳小说史时也有专篇说明。与之相对的奇情,是小说、戏剧中极
其常见正反对照手法,一正一邪,一黑一白,以此映衬/推进剧情。
文章的音乐性可由韵、复沓等手法表现,或由文言白话、标点符号的使用加以调节,其中
也牵涉到不同语言也会让文章内部音乐性产生微妙变化;举例来说,日本俳句和欧美、汉
文化的俳句就会有不同。讨论文字/文章中的音乐性,甚至整篇文章中的张弛松紧,前人
谈鲁迅、沈从文、汪曾祺也多提及。
事实上,文章不只可以和音乐做出连结,也可和绘画相互参照,东西方对诗画同律的理论
发展途径不同,但确有其事。甚至,音乐也可和绘画互相对照,歌德1810年《色彩论》、
康丁斯基(1866-1944)早有论著。
我并不认为以上两点是剽窃或参照了您的观点,因为这不是您独家贩售。当然这恐怕不足
以说服您,但在我,莫名被这样指控,我想我有必要更进一步解释,并证明类似观点并不
罕见,以免您以为我是东拼西凑饰词推诿。
而您有没有您独创性的观点呢?当然有。您提出过的写离声对死亡议题的侧重,乃至指出
《替身》文中“英雄别恋”,以及前文提到苏轼赠马,又或《知否》文中提到的“画皮”
,这些确实是您的独创观点和细心处。
我固然觉得您(及本版许多版友)在书评上颇多精妙处,也感谢那些文章对我的启发和提
点,但我确实无意于剽窃。在我的《权宦》文底下,有版友提出与您相似,我虽然感到莫
名(原因如上)但只有简单说明,也没有特别向您解释,若这是造成误解的源头,我很遗
憾,也愿意在此补充说明。虽然(在我看来)是误解,但客观来看确有好几处雷同,我可
以理解您为何做出这个指控,当时也应该处理得更细致,以免造成您的不快,以及后续风
波。我愿意就我当时未能处理妥当这部份做出道歉。后来,为避嫌,我也尽量错开版上别
人写过、非常精采的推荐书来作推荐,另外无论此事前后,蒙版友或本版推荐的书单,我
也都有在文章中注明。(没有到指名道姓地步,但应该大部分都有写明这是版友推荐云云
)故此,我自认为我并无窃据之犯意。
另,按常理,倘若我有心剽窃,似无必要直接留言称赞。这样岂不是拆穿自己读过文吗?
(至于您说剽窃您的补遗,如果所指为今天下午发文这篇,呃我起初好像只有推文称赞?
)
您文章中提出的另一个“疑点”,是我的推荐文水准不一。事实上,我的确没办法对每本
小说都有那么强烈的共感,也不可能每次分析都到位,──说难听一点,可能也不是所有
小说都禁得起分析细读──而我在版上贴的推荐文前后横跨数年,我也会成长,我的成长
固然来自读过的文本与人给予的养分,但说这是抄袭谁,似嫌太过。
我很感谢您以及本版许多版友在分享书单、启发观点上的灌溉,我也对《权宦》一事让您
不快感到难过,但您的指控,包含惯性剽窃您、无视您的忍让和警告、尾随您,恕我不能
接受。
您的维权文我今日第一次读,口说无凭,但有心的话,阅读记录或IP您在后台应该是可以
查到的。
最后,是关于尾随的指控。读原创在我是闲暇消遣,偶尔进来看到版友书单或推荐文,看
了一阵子,自然也有我个人自觉与我口味较接近/我信赖的推荐者。推文感谢,于我也属
常理。但如果我在谁的后面推文就算作尾随,我想这有点扩大解释了对尾随一词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