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movie 看板]
作者: widec (发芽的爆炸小男孩) 看板: movie
标题: [转录] 艋舺“起义”,今天... by 侯文咏
时间: Fri Feb 5 14:56:11 2010
http://tinyurl.com/yjn76tk
昨天和雅丽以及一个搞私募基金的朋友去看“艋舺”的首映。
看完之后,我问朋友:
‘你觉得怎么样?’
他说:‘好看,我想,我会推荐朋友来看。’
我问:‘为什么?’
他说:‘看到后面黑社会恩怨的部分我很喜欢,我在想,我们搞基金的
人,到了最后是不是也得像黑社会一样,必须抛掉义气,才能生存。’
我点点头。表示能够理解。
‘你呢?’他问:‘你在想什么?’
‘我啊?’我说:‘我在想,艋舺会不会赚钱?’
他说:‘唉呀,你们文化艺术界的人怎么这么庸俗,看电影还在想“钱
”的事?’
我说:‘奇怪,你们整天搞钱不觉得庸俗,怎么文化艺术界的人才想了
一下,就觉得人家庸俗了?’
‘你有投资吗?’
‘没有。’
‘那你在想什么钱的事呢?’
为什么啊?
是这样的。这部电影是我的好朋友李烈,以及算是朋友的钮承泽去找钱
来拍的。
他们一共找了六千万元。我看宣传上说的,拍摄有延长,加上花钱大作
宣传,因此根据我目测,花费起码是七、八千万才能完成的一个案子。
这两个朋友,就我所知,都是艺术上相当执著的人,但是在财务上,他
们并。没。有。那。么。多。钱。
但是,七、八千万的投资代表的是什么呢?
举个例子好了,去年我们看到的“冏男孩”、“听说”基本上就是用一
千多万元的经费拍出来的小成本电影。
你可以看到,七、八千万元拍出来的电影,和一千多万的“小品”电影
是不太一样的。并不是说小品就不好。但是有了预算,你可以看到,电
影就可以有好一点的卡司:包括了赵又廷、阮经天……昨天的星光大道
你就看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用七八千万拍出来的电影就有了场面:因此你可以看到电影里面万华数
百个角头火并的大场面、可以看到有板有眼的打斗镜头、特效,可以看
到整个被重建出来的艋舺、以及台客“风格”……
相较于什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样的电影,英国导演拿了三、四亿
到印度拍,还一直叫穷,说断拍了好几次,用了什么样的意志力,什么
样的努力才拍成的一部电影,“艋舺”的制作水平一点也不差,但却只
用了七、八千万——人家的零头,也没怎么听李烈或豆子公开在唉唉叫
,这实在是很省钱、又很厉害的事情。
还有,用七、八千万拍出来的电影,就可以有比较像样、专业一点的宣
传了。
但七、八千万的投资,损益平衡点在哪里呢?
以戏院和投资对分50%的逻辑,在台湾要打平的话,必须有一亿五千万
左右的票房才行。我给个参考值:阿凡达目前有七亿票房,国片最高峰
“海角七号”约有四、五亿(后来的数字不确定了)、色戒二亿多、冏
男孩三千多万、刺陵几百万票房……(我的印象记忆,有误请更正。)
一亿五千万元,如果以每张票价是二百五十元计算,必须卖到六十万张
票才能打平。
六十万张票,在电视的收视率不过是2-3%之间,但换成国片电影,就是
一个很高的门槛了。
什么只计算台湾呢?难道没有大陆、日本、其他国家的收入吗?
这些当然不能算在内。因为大陆的外来片是有配额的,加上“艋舺”为
了抢新春档期,在台湾先播了。可以想像,到时,大陆的网站一定充满
了可以下载的连结点,以及盗版的DVD。至于日本或欧美,过去因为台
湾已经很少开拍这些稍具规格的商业片了,因此,除非像是侯孝贤这种
国际知名的艺术片导演,商业片要打进日本的商业主流,基本上是很困
难的。
当然,香港、东南亚有些国家会买台湾的电影版权,不过,这些的收益
相当有限。
因此,决战点就是台湾了。
我的朋友李烈、豆子,他们应该都很清楚。只有在台湾站起来,票房进
到台湾的国片卖座历史前三名,这部电影才能生存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台湾一直没有出现这些起码六千万以上的电影或电影投
资案,最基本的原因。保守一点的电影规格,就只能是“听说”、“冏
男孩”这样的小品电影,或者是其他侯孝贤、蔡明亮这种有欧美通路的
艺术电影。换句话说,台湾的“商业”电影做不起来,实在是和这个“
高门槛”息息相关。
反观大陆,他们的人口基础大,张艺谋哪怕拍得再没有诚意,还是一样
赚钱。因此,投资案就排成一堆,每个稍微能拍电影的导演手上都有一
堆拍不完的企画案……
当然,有人说,是因为台湾的电影拍得一直不好看啊。
这话我当然不能反对。但大家要知道,拍的不好看是“恶性循环”的结
果,而不是它一开始的理由。假如说,现在有人要打破这个[不好看
——没票房——赔钱——没人敢出钱拍——人才流失——拍得不好……
…]的恶性循环,首先,就是用这个“商业”规格,先拍出好看的作出来
才对。
照说,这些都是有钱的“创投业”者该做的。可惜创投业者太精明了。
觉得机会实在太低了。不如等到有人开疆僻地,创造出局势再说了……
于是就变成了我这些“热情有余”、“财力有限”的朋友们在前面冲锋
陷阵的事情了。
当然,从魏德圣之后,国片的确有些起色,于是就有了之后像是“艋舺”
这样的尝试。这样的尝试,在整个国片工业史上,有一天回顾,或许会像
是“武昌起义”那样的地位吧。
因为它是一部愿意用当前“世界”的商业片制作水平,让国片再回到相同
的竞争点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尝试。
这部电影作为一商业电影的制作水平、诚意,在我看来,已经是绰绰有余
了。因此,接下来,就要台湾的民众来回应这样的“起义”了。
如果这部电影,突破了一亿五千万元,它所代表的是:以这个最起码的商
业制作水平规格会受到鼓舞,也会有更多的商业投资继续投入。意味着,
台湾有机会回到这个“商业大联盟”继续参加比赛。我们也有机会看到更
多“多元”而充满“台湾”风情的电影。不但如此,因为多元了、有商业
规模了,这些电影,也就更有机会进入大陆、亚洲、甚至走进全世界去,
让别人看到我们。
如果没有的话。它所代表的是:去年海角七号带起来的热情,会被浇上一
盆冷水。而我的朋友,恐怕也难逃背负债务的命运。台湾演员、电影工业
,将来都要想办法,在整个大中国的电影里,用“中国”的观点,找到一
个小小的位置,变成整个大中国电影的一颗螺丝钉。
这个春节档期,将会有三部“国”片。分别是“孔子”、“锦衣卫”还有
“艋舺”。对一个普通观众来说,走进去看哪部电影当然只是“爽”与“
不爽”的差别,但对一个想过上面这些事情的人来说,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为什么,我会一直想着会不会赚“钱”的理由。因为,除了娱乐、明
星之外,六十万票的公投门槛,某个程度决定了“艋舺起义”是否成立,
也决定台湾电影工业未来这几年的命运。
至于这部电影的内容、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种种艺术表现,等今天
大家看过之后,我们明天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