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43286
2011/11/6 | 作者:杨照
《书评书目》到《神秘的探索》
这本《神秘的探索》不是买来的,应该是我第二次订阅《书评书目》杂志时选择的赠品
。
已经不记得怎么买下第一本《书评书目》的了,却清楚记得阅读时激起的好奇与热情。
《书评书目》的吸引力大到让我决定花存下来的零用钱去订阅。重点不只是钱,还包括
要到邮局订购。
1
国中一年级,我的近视增加到四百度,配了第三或第四副眼镜了,因而父亲不可能支持
我的读书兴趣,也就不可能替我或带我到邮局去。
那是我第一次到邮局柜台去,手里捏著钱,心中默记着三个同学的模样,李威龙、连怡
斌和刁民星,因为他们的学号分别是十九号、二十七号和四号,加起来一九二七四,就
是《书评书目》社的邮政划拨号码。尽管口袋里有一张抄写了划拨号码的纸片,我总彷
彿看到自己站在柜台前面,一掏口袋却怎么也找不着纸片的窘状,一定要准备更可靠的
方法,靠自己的大脑,十四岁时,我是这样一个神经质的小孩。
顺利订了一年杂志,打开了好大一个窗口,不只是获知了好多关于书的消息,还在杂志
里读到王鼎钧精彩的散文〈哭屋〉,还又跑了好几次邮局,一次划拨买杨弦用余光中诗
谱曲的《中国现代民歌集》,在自己毫不自觉的情况下,见证了“校园民歌”的起点;
另一次划拨买了赖德和等人的中国现代音乐集,一套五张唱片,以为也是和杨弦作品类
似的音乐,听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播放中姐姐们皱眉摀耳,说:“怎么那么难听?”
“这段,简直像是你在练小提琴嘛!”我苦笑摇摇头,不知道自己正在接触现代主义音
乐,复杂、异质的不和谐音声试验,只觉得钱花得很心疼,却又不全然觉得后悔。
这些和《书评书目》同样都是“洪建全文教基金会”的出版品。
第一年订阅到期了,不必再紧紧兮兮背邮政划拨号码了,因为杂志寄来时就附了订阅单
。单子后面还列了赠书选择,我最喜欢《神秘的探索》的书名,就勾了。
2
拿到《神秘的探索》,先注意到的是题目一点都不神祕的篇章:〈从李小龙的崛起谈到
武打电影〉。
“……李小龙太厉害了,他的武功表演光芒四射,使编导的弊病被闪射得马马虎虎,观
众倾倒于他那漂亮的身手,而全部吞下了他奇特的杰作;不过无论如何,从电影的本位
上来说,《猛龙过江》不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一种忽视编导而只显扬演员的某种特技的
电影,绝不会是上乘的电影演员的特技在影片中的过度放纵与突出将流于技术的卖弄,
而不是艺术的表现,因为他没有思想。”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电影的本位”.我真的以为《猛龙过江》是好看的电影,但原来在
“好看”之外,还有“电影的本位”的评判标准?文章后面提到了亚伦赖德主演的西部
片《原野奇侠》,啊,这我在电视上看过.林惺岳说:“当主角毅然单枪匹马勇赴斗场
时,观众的期待情绪配合著动人的音乐,紧随着英雄沉重的马步迈向了高潮……在整个
电影的展演中,导演殚精竭虑的处理游侠在酒店无端受辱与镇静,作客中对女主人暗慕
的恋情,以及其他细腻的情节,来描写一个西部侠客粗中有细的人格。尤以亚伦赖德与
女主人含情默视的镜头,拍摄得极为柔蓄幽美,从中道尽了仰慕、感激与道别的深意,
简直如同一首静默的诗。而幕尾中小孩热切的呼唤声随着天涯游侠的远去,更给观众留
下了无穷的回味。”
我似乎懂了一点什么是“电影的本位”的标准了,的确,《精武门》和《猛龙过江》里
面都没有给我这样的感动.后面一段描述我没看过的日本电影《宫本武藏》,更让我难
忘:
“……决斗开始,小次郎拔出了长剑,却抛弃了剑鞘,这个特写镜头的出现,有力的暗
示了小次郎临阵的急躁,也从而对比出双方武士的修养差距,在武藏跃下小舟还未登岸
之时,小次郎即快步的由沙滩逼近,武藏困居水域,但他移身换步,利用背后晨曦的阳
光,扰乱小次郎的眼睛,武藏凝神胸中,小次郎则凶光外露,形成异样气势的对峙,晨
光闪映着剑影,展示了一场意志、机智与技击的斗争。于是时机来临,双雄雷霆移顺的
对击,然后一方缓缓地倒了下去。但是戏还未完,武藏回身上舟,在曦光照耀的归途上
,却不禁悲从中来泪如泉涌,这种异常的胜利者的表情,意示了沙滩的决斗,不是逞一
时之快的对决,一种不基于仇恨也不源于厉害的决斗,隐含着更深沉的矛盾,这种矛盾
似乎是第一流的剑士所无法逃避的悲剧,其结果使胜利者在表面的光荣下负荷了更深邃
的心痛。”
哇!竟然有这种电影,竟然有这样的电影内蕴可以挖掘、分析,十五岁的我从来未曾想
像过,正因为从未想像,所以格外为之心神悸动。
3
接着读的是形式上比较不神祕的《“艺术与社会问题”座谈会纪录》,出席座谈的有李
锡奇、何怀硕、席德进和林惺岳.其他三个讲的,我都能够快速看过去,大概知道他们
在讲什么,但林惺岳的发言,让我的阅读停滞,反复回到同样的段落,进行不下去。
“艺术之反映社会,能够显示出别种反映社会的方式所无法产生的文化成果,它将个体
生命对社会环境的感应,以独立自主的表现方式,安置在更高等的文化层面上,使它能
越过现实的动荡与变换的干扰,而成为永恒的陈列。”这是什么意思?
后面还有:“如果一定要以‘镜子’的概念来形容艺术的一种功能,那么艺术的表现往
往如同‘照妖镜’,它映现出来的不一定是表面的景象,而是潜伏在浮面表象里的更实
在的面目……当代绝大多数的作品,已看不出现实事象的具体痕迹,但并非表示艺术已
经失去了‘反映社会’的机能,事实上,许多具有‘人间性’的绘画艺术,正以前所未
有的方式,为当代人提供出一种新的视觉,通过这种视觉,可以穿透现实制度,习惯与
许多传统成见的屏障,窥见到那些教条粉刷面下更赤裸的景象……”
原来如此!我翻回书前所附的几幅彩印绘画,林惺岳的画作,突然间仿佛领悟了为什么
这些一点都不具体的色彩与影像,带给我的不是疏离感,反而是一种说不上来的亲切与
愉悦,或许,这就是穿透了现实制度所看到的“新的视觉”?或许,表面上的“神秘”
,其实才是深藏在生命底层更真切的讯息?或许,这是林惺岳《神秘的探索》所要探索
的?
4
十五岁时我不会知道,《神秘的探索》是我迈进了现代美术的第一步。十五岁的我更不
可能遇见,十多年后,我会进了林惺岳的画室,看到了书中彩印作品中其中一幅原作。
那时候,林惺岳已经放弃了早先的“超现实主义”笔法,转向以具象的方式描绘乡土景
观.不过他的作品始终保留了“超现实主义”时期锻炼出来的迷离色彩,带着特殊透明
、梦幻的暗示。
受着解严气氛的影响,那时候林惺岳正热中研究德国纳粹的集体主义与艺术间的关系,
聊天甚乐的清况下,我竟然也就莽撞地答应他帮忙将一部关于纳粹艺术的法文经典作品
,摘要翻译那是我生命中唯一一段和法文朝夕相处的时间,两周内译出两万五千字。
林惺岳在电话里问我:“给你稿费还是给你画?”我大笑:“废话,当然是画!”下回
再到他画室,他拿出一个纸箱交给我,里面是一幅日出时分龟山岛的模绘,历历如真,
却又迷离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