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ook.sina.com.cn/news/c/2010-11-28/1908280526.shtml
2010年11月28日19:08 深圳新闻网-晶报
翻译类的书在台湾的市场比重更大
晶报:非常感谢你参与深圳读书月的“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在台湾,有没有类似
的评选活动?
杨照:台湾也有媒体在做这样的事情,《中国时报》已经做了20年了,《联合报》做了
十几年,不仅我写的书也入选过,我也做过他们的评审。
晶报:你认为这样的评选活动有怎样的意义?
杨照:从台湾的环境和大陆的环境来看,做这样的事,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都面临
同样的问题:一是出版量太大,台湾每年就出版有 4万种书籍;二是书评制度不健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书与读者的关系没法精确定义。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经验的读书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自愿、或被迫地保持对
图书市场的密集观察,他们的观察,或许能帮助读者做最基本的筛选,如果读者只有有
限的时间读一点点书,可以从他们选出的书里选取感兴趣的书来阅读。
晶报:看到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的 100本初选书目和50本入围书目,你觉得这
一评选活动的选书体现了怎样的特点?与台湾的阅读潮流有什么异同?
杨照:最初见到 100本初选书单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大约三分之二的书我还都了解,
还可以评。只有不到20本书真的不知道。这显示出大陆与港台出版的联系,至少在深圳
,比我想像的要密切。
不过,选到50本之后,我发现性质就有点改变了,好像港台书在某个中间层有特别的意
义,虽然在 100本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到了50本后,比例就小了一些。我觉得大陆与
台湾的阅读差异也有,彼此最大的不同在于台湾翻译类书的占的比重会大得多,在这份
书单中,比如生活指南、谈生活体会、聊食物、谈旅行的书,不是很多,在台湾,这一
类书倒是有大量的读者群。
读书一定要读自己读不懂的书
晶报:你曾经说过,“不浪费时间的书就是好书”,在评选过程中,你的标准和原则是
什么?
杨照:如果是我没看过的书,我真的没法去选。在我所看过的书里面,我在意的是,这
些书在今天的信息背景下,有没有给我们什么新鲜的东西,如果这些内容,在30年前很
有价值,今天已变成我们社会的基本常识,我就不会再选。我还会考虑什么文字是迷人
的文字,什么样的论述口气是比较尊重读者的口气,什么样的文学开掘出了一种独特的
人生经验。
晶报:你著述颇丰,著述涉猎的领域又很广,你的个人阅读有怎样的特点?
杨照:我的阅读只有一个特点,就是我是一个对太多事物有兴趣的人,因为我对这个世
界有太多的兴趣,你要接触到这么多的事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读书来了解。不管
读书的范围多么广,我的基本原则没有变,那就是书是一本一本读的。这不是我说的,
是我的朋友唐诺说的。
有人好奇我为什么要去读这么多书,那是因为我被这本书里的内容所吸引,一个人读的
书越多,就有越大的冲动要去读更多的书。你读的书够多了,也没法停下来,比如说这
个作者这么好,一定还有其他的作品,你就会接着去读,读到这里读不懂了,就想什么
书可以帮助我,书永远都在排队,读了这本书,可能就排著 3本书。书永远都读不完,
这样就可以读到很多不一样的书。
晶报:你有什么好的阅读经验可以和读者分享?
杨照:我刚才说了,书是一本一本读的,读了一本书就接着寻找下一本书,不要犹豫,
不要停,当自己想到当下要读的书,就是最好的书。如果我们有读书的习惯,不需要别
人那么多的指导。第二,我会有意去读自己不懂或不完全懂的书,我相信,书可以给我
们日常经验以外的东西。
一本书如果很容易让我们读懂,意味着里面有太多东西是我们知道的,在我看来,读这
种书就不是太值得。阅读上的最大陷阱,就是我们总是说读书一定要读懂,我觉得这个
要倒过来讲,阅读,一定要找你不懂的书,读书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找你读不懂的书
,在不懂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读下去,这个时候,很可能就是某个最特殊的、最深刻的
阅读经验的开始。
(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