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删
高中国文所选的那些古文,暂且不论修辞或用字的技巧,
先单纯去了解他们想要传递的价值观念,因为这些会确实影响你的人格。
分析起来大概可以分做这几个类型:
忠君爱国
渔父(屈原)、出师表(诸葛亮)、岳阳楼记(范仲淹)、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正气歌(文天祥)。
社会风气
大同小康(礼记)、师说(韩愈)、训俭示康(司马光)、
指喻(方孝孺)、病梅馆记(龚自珍)。
写生风景 (通常是被罢官流放)
登楼赋(王粲)、桃花源记(陶渊明)、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赤壁赋(苏轼)、 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
写台湾(称做番、东夷)
东番记(陈第)、纪水沙连(蓝鼎元)
我个人认为这些东西还病态的,你会看到满满的国仇家恨,
失意后满腹委屈,但竟还渴望得到皇帝的宠信,而且还不得批评皇帝,只能隐喻。
被罢黜了,出去爬山出去玩,也一天到晚在想朝廷内的事情,
根本就是失意政客的技能满点,
要是未来要把蔡X元或邱X的脸书放在课文理面,
不知道大家觉得喜不喜欢?
而且这些古文的东西不合时宜的地方,在于华夷之辨这类的
种族歧视观念竟然还要教给学校的学生?
而且传递的观念也是封建的阶级式的反自由经济的价值观,
才符合这些文章的道德。
关于现代自由人文主义精神的观念例如:
普世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自我实现...这些东西都找不到呀。
为何选出来的文章都是这种东西?
明明还有更好的东西可以放,比方说
墨子〈非攻上〉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
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
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非攻上(翻译):
杀掉一个人,叫做不义,必定有一项死罪。假如按照这种说法类推,
杀掉十个人,有十倍不义,则必然有十重死罪;杀掉百个人,
有百倍不义,则必然有百重死罪了。对这种(罪行),
天下的君子都知道指责它,称它不义。现在至于攻伐别人的国家
这种大为不义之事,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著称赞它为义举。
他们确实不懂得那是不义的,所以记载那些称赞攻国的话遗留给后代。
倘若他们知道那是不义的,又有什么理由解释记载这些不义之事,
用来遗留给后代呢?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
看见很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懂得白和黑的区别。
少尝一点苦味就说是苦的,多尝些苦味却说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
不懂得苦和甜的区别。现在小范围内做不对的事,人们就都知道指责其错误;
大范围内做,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著称赞他为义举。
这可以算是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所以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君子,把义与不义的区别弄得很混乱了。
说明
这篇有杀人为不义的人权思想,还有杀越多人越糟糕的反战思想,
还有偷婊腐儒思想混乱的批判,这篇文章不是好多了吗。
近代的还有郑观应的〈盛事危言〉
可以说比福泽谕吉的思想还要实用和前卫,结果也没有选到课本里面。
学校选的古文内容读多了脑袋不好,要读古文的话墨子、韩非子都比这些
儒生的人臣(奴隶)思想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