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会觉得女生过得很爽,理由不外乎:
“不用主动追人就有异性出手、约会男生会请、可以常出国、结婚男生会买房”等
男生在这里指的“女生”,即使是“普妹”,大都还是外型有一定水准的女生。
女生指的“普妹”可能包括男生说的“龙妹”,
而男生的“普妹”可能包括女生说的“正妹”。
所以男生眼中看到的女生当然某种程度而言可能是“过很爽”的,
但正妹可能因追求者众而苦恼、可能接受一点好意就被当成利用ATM
也不会因为是正妹就可以回娘家吃年夜饭。
另外,完全不被当成女生看待的丑女,没有所谓的“女性优势”,
却还是得背负女性的原罪,过得绝对不会比肥宅好。
而男生呢?虽然我是女生,但也认为男生可能的确没有从前那么爽了。
之前八卦版有一篇文章,提到现在时代变迁、女性意识抬头,
原本是既得利益者男生的“利益”减少了,
但需要背负的传统义务却没有随之减少,反而仍根深蒂固。
这也是很多男乡民将“女性主义是自助餐”奉为圭臬的由来。
(但我必须补充,每个运动当然都是有自己的诉求,
女性主义内也有不同流派,如果男性觉得自己有不合理的待遇,
却要求女性自我约束、帮男性一起争取不合理待遇,
这就像你要原住民自决运动帮多元成家发声,不然就是自助餐一样)
推荐原PO和觉得另一个性别比较爽的版友,可以看一本叫《厌女》的书
作者是日本的女性主义学者,但书里举的案例都很生活化、平易近人,
“厌女”指的是对女性特质、女性倾向的厌恶和轻蔑,
像乡民们绝不陌生的三宝、ㄈㄈ尺、娘砲、甲甲......等
这本书提到很多女性的处境,书不在手边只是凭印象稍微讲一下:
“厌女”作用在男女两性上的的反应是不平等的,
男性会轻视女性,对女性抱持厌恶心态(也就是仇女)
而女性则是自我厌恶,觉得当女人很吃亏。
书里有提到男性和女性的价值来源。
男性的价值是父权社会给予的(男性的游戏规则),
包括社经地位、学历收入、工作能力等
而“拥有女人”,就是给予这些男性的战利品
但是女性的价值却没有那么简单。
女性必须同时实现“个人的成就”和“女人的成就”,
所以学历太高的女生、女强人还是会被酸嫁不出去
柱柱姐和小英等单身女政治人物也还是被挖性向问题、被酸外表,
志玲姐姐也要不断被关心到底要嫁了没。
原PO提到的家庭部分:
传统重男轻女,普遍认为女儿不用读书,只要赶快嫁人就好
但随着女性教育程度提升,
女儿开始成为“有女性面孔的儿子”。
既背负著身为女儿的要求(做家事、嫁个好人家)
却也同时被要求要有儿子的成就(成绩好、工作好、薪资高)
甚至很多老人普遍希望是“女儿”来照顾自己晚年,而不是隔一层的“媳妇”。
作者也提到,很多男性怀念过去每个人都几乎进入婚姻的风气
因为那是男性不用劳心劳力,就可以获得一个女人附属于自己之下。
现在自由的婚姻市场,导致女性都集中在前几啪的男性身边,
但从前婚姻的好处,都是男性获得,
对女性来说“婚姻”则是终身的就业。
书里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分析,
像男生为什么普遍比女生讨厌甲甲?
为什么无差别杀人凶手动机在“没有女友”?
还有分析一个大企业OL下班后竟去廉价卖身的心理机制,
就女生而言读得蛮心有戚戚焉的。
我觉得这个机制下,受害的不只是女性,
被迫要有可靠的肩膀、展现财力来赢得女人的男性也一样是受害者。
男性不能阴柔、不能哭、不能不高、不能没钱、不能低学历
女性不能升迁、不能不正、不能不做家事、不能公然谈性、不能承认喜欢性
都是来自一样的压迫,所以互相战性别是没有意义的
每次战到后来,男女双方的论点都是平行世界
但我相信男乡民的愤怒和女乡民的愤怒都是同等真实的。
只是肥宅&正妹、重男轻女家庭的儿子和女儿、有钱的男上司&普妹员工
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虽然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我是男生
可能就会跟我弟一样有零用钱
可能就不会从小一路被男生言语霸凌到大
可能家里的房子就不会记在我弟名下
但我还是不会想变成男生
虽然我如果是个大正妹,或许可以免除很多烦恼
或许根本不会介意有没有零用钱、房子,
也不会被嘴砲霸凌,而是有用不完的工具人ATM
但不管是哪种性别,这套机制还是会把苦果压在某一群人身上
到最后还是两性都看着另一群过很爽的异性
然后互相仇视,这样其实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