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本郷和人] 再考“兵种别编成”说(下)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7-08-29 17:10:30
※ 引述《Oswyn (Oswyn)》之铭言:
: ※ 引述《shinjangli (阿良)》之铭言:
刚看到的时候就想回应,不好意思有点晚了。以下恕删部分。
: 本郷教授的“兵种别编成”主要是讨论大名能不能拆散小领主的家来
: 打散后依兵种再重新组成大部队,而应该没有否定小部队有无依兵种作战
: 一般看日本战国的战役叙述或布阵图,就可以发现会有先阵(前备)、本阵、后阵等
: 而阵形什么的实际上最多应该只是开打前的站位,阵形相克之类的真有那回事不很可疑
?
: 现实上卡地形、攻守城寨要冲、筑防御工事、攻其不备等应该才是常见战术
其实这个论点的前提有一个盲点,那就是认定原文所述的“兵种编成”是常态或优势,但
是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恐怕有些值得商榷之处。
如Oswyn大所述,日本战国主要是以小部队的封建式联军为主,但是即便是号称中央集权
、军事革命的西欧,部队也是以综合兵种的战术单位所构成。即使某方面来说,西欧战阵
较日本更为成熟与完备,那也并不能归因于“兵种编成”─pike and shot有时候会被用
来与日本战国军队互相比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如说,在同时期的欧洲,八十年战争中和法国宗教内战也是一大堆混战、埋伏、靠工事
死守,在战术单位以上的层级并没有很显著的差异。大规模的会战是相对少见的,这点在
东西方都一样。
日本战国军队比较显著的问题是出现在“缺乏纯粹骑马的战术单位”这个议题上面,因为
同时期的欧亚大陆列强几乎都很注重骑马队。在步兵方面,如前所述,近战和远程部队的
混编是正常的。
: : 不过对于各兵种别我也是有一些想法
: : 首先是铁炮,在本郷教授所讨论的川中岛之战的年代,铁炮还未普及,
: : 各大名的拥有量十分稀少,真的要组个几队来进行有效率的作战应该不太可能吧??
: : 铁砲的应用多半还是用来威吓敌军吧?
: 在鉄砲数量不多时可能差不多是如此吧
以我看的一些介绍而言,早期应该就是点缀用,和更早一点的欧洲很相似。
不过也不能说只是威吓,枪械发展到十六世纪已经比较成熟,至少也是拿来狙击。
: : 再来是骑兵,关于骑兵队的编组,我以前有看过别人讨论文禄庆长之役,
: : 有提到当时的日本军其实没有骑兵部队。以这个说法为主的话
: : 既然文禄庆长之役时都没有了很难想像早了几十年的川中岛会有,
: : 再用这个观点来看再搭配本郷教授的论述
: : 骑马武士应该都算将领阶级(把一群将领编成一队来冲锋,这也是难以想像的)
: : 所以或许也没有骑兵部队这种东西吧?
: 武将级穿的当世具足重约20公斤前后,以当时平均身高15X公分,负担很重
: 迷你马用来代步省力,不然开打前人就喘如牛了
: 以现今主流说法,骑兵无法冲锋而是下马作战,形态应类似摩托化步兵
日本战国不至于到只有将领骑马,但是只有中阶军官以上骑马倒是颇为贴切。近世陆军,
步兵以营为战术单位、骑兵以队为战术单位,但日本战国的骑马部队不足以构成有力的独
立战术单位─就这点来说,缺乏兵种编成确实是比较贴切的描述。
换个角度来看,这些骑马人员虽然无法独立战斗,当作步兵的耳目或承担一些需要速度的
非战斗任务,仍是足以勉强胜任的。
: : 接着是弓兵,没记错的话冷兵器时代,
: : 弓兵部队要比较有效率地杀伤敌人,需要有"大量部队"进行"齐射"。
: : 这样一来本郷教授所说的小领主规模的作战方式,弓兵基本上就派不上用场了
: : 除非是神射手,要不然只有几人编制的弓兵很可能打了好几场战役也杀不到一个人
: : 更不用说立功领赏了。弓兵部队没有集中编成也是我觉得比较奇怪的地方。
: : (虽然我觉得农民闲暇时跑去练弓箭也很奇怪就是了)
: 弓是武士、富农跟少部分的猎人才有可能熟稔的武器,训练时间长
: 今年初日本乡民开了串在讨论战国时代弓的张力
: 有人提及南北朝时奉纳的弓推测张力在40~50kg,一般可能在20~30kg
: 现代的初学者与高中生初拿的弓推荐值约在10~14kg
: 记得逸话有使弓能手(好像是织田弓众?)射穿树击杀树后敌兵
: 不过依记录,中世使弓高手们炫技地点京都三十三间堂、通し矢
: 射手在西轩廊下由南射向北边的靶,距离约121m
: 廊下之上有屋簷,所以不是抛射,而是弹道十分低平的射击
: 弓在日本原来是单兵武器,武士一开始是骑射单挑,而不像是西方下箭雨的用法
: 所以应该不会派不上用场
弓箭虽然是杀伤力越高越好,本质上仍是骚扰、削弱用的武器。只要能够造成敌方的恐惧
和队列凌乱,就已经达成基本目标了,除了骑马弓箭手之外,通常不会预期单以弓箭压制
敌方。
是说,日本足轻的长柄枪杀伤力如此之低,显然弓箭也不会有贯穿重甲的必要。
: : 最后则是枪兵,长枪足轻是战国时期的主力兵种,可是不一起列阵前进,
: : 而是交给各小领主指挥,每一队十几人各走各的,这样好像也蛮奇怪的??
: : (想立功的冲第一结果被包围打死,比较怕死的就在后面慢慢走这样?)
: : 综上所述,我想车悬之阵真的存在的话或许就是以长枪足轻为主体的阵型吧?
: 同上所述,应该多半是由数个小领主合成一个部队,由部队长指挥
: 而日本的足轻阵可能也不像西方方阵一般那么整齐
日本的足轻是以散兵列的风格进行战斗,所以只凭数十人去战斗并非不可想像。当然,如
Oswyn大所言,很多小股部队到头来还是要编成大一点的单位的,否则就不会有备、阵这
种战术单位的架构了,只是在更高的层级比较难进一步整合而已。
换个角度来看,在八十年战争中,西班牙、荷兰的战斗序列里面,也有只凭十几人防守的
碉堡哨戒。虽然只有一丁点人手在中世纪很难参加正规会战,但是拿来充作斥候或哨兵,
反而是比较适合的状况。
: :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想,感谢O大特别翻译这个专栏
: : 还有我一点也不专业,所以这篇文可能有许多错误,还请各位多包涵指教
: 还有人感兴趣就好,不然这串看起来像在冬天
: 我也一点都不专业,还很有可能有翻错,完全不保证准确率XD
以上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