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loodrose23 (两点关系)》之铭言:
: 只要信浓的最后要冲 据守高远城的仁科盛信能坚守十天 那一切都能转危为安
: 但 高远城在急于立功的信忠强攻下 一天内破城
: 武田的瓦解就此开始
其实作者仍是把瓦解的开始放在武田西界屏障的木曾一族叛变一事,
而高远城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斩断武田谷底反弹的最后希望。
至于高远城一天陷落的原因,照明智光秀的讲法,可能会在日后本能寺之变时揭露吧。
至于瓦解的原因,作者应该还是采用目前常见的通说:
人是石垣,但是这道石垣最终压垮了武田家。
凭良心讲,虽然作者于书中大力称赞胜赖的改革,
但是胜赖的改革其实类似于清末的改革:仅只于硬件的改善而忽略或无法改良软件。
在仍为豪族共议制的武田体系下,各豪族其实没有武田家=自家的意识,
一旦改革的利益无法雨露均霑,甚且反而要为了改革而牺牲的时候,
各豪族就很轻易的找到理由反对改革甚至直接脱离武田。
而这个问题事实上贯串整部天正记,从一开始的本愿寺、毛利,到武田,
都因为“下面的人的利益拖累上位者”而一一败给中央集权的织田:
即使讲究“信”的毛利家、派出如吉川经家这样的名将,
都因为无法即时整合部下歧见而错失战机,
而太郎信胜最终的悲愤之言,与前面愿证寺证惠无奈的哀叹,更是如出一辙:
本来上位者应是统驭下位者而存在,不知何时,
变成上位者为了顾及下位者的利益而被下位者拖着跑。
不禁想到,日后德川家康引进理学、提倡武士道、追求精神价值,
是否也是有鉴于这种“上下交征利”,一但无利可图,便无君臣之义的“乱象”而生。
作为战国第二部的天正记在此告一段落,
比起无印第一部往往用一个大会战作一个段落,动辄用两三本单行本描写,
且权兵卫通常不会缺席来说,天正记似乎意图浓缩比较多的事件、
不单纯只描写战役,仙石在一本书里只出现个两三回的次数也多了。
从鸟取之战开始节奏有一种越来越快的感觉,观作者本来打算画到本能寺之变来看,
似乎是画到后来发现越画越多越画不完,只得开始赶戏了? XD
期待一统记中文版的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