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w190a (las)
2025-01-22 12:28:23※ 引述《helldog (妈宝地狗)》之铭言:
: 后记
: 此文来自美国沃思堡的教材,啥是沃思堡?美国陆军指挥与总参谋学院(CGSC)是也,如果
: 要当陆军将军的人,一定会去进修的地方;该校有啥杰出校友?反正你听过的美国陆军历
: 史名人,基本上一个都跑不掉;远的如马歇尔、巴顿、麦克阿瑟,近的到科林·鲍威尔?
: 那外国知名校友有谁呢,郝伯伯也念这一间。
: 这文并不是该书的直译,我从新整理过;比如我把德军的特性与第一到五项修练进行结?
: ,让读者能体会德军为何符合第五项修练,但原文没有;对于复杂系统处理,原文在名
: 词解释上写了好几页A4,但没放例子,我加上去了;然后我去掉缀词,更加强调某些概?
: ,比如德军的共同愿景是啥,但原文语焉不详,对德军的共同愿景,也理解错误(德军的
: 共同愿景并不只是建立装甲师)。
: 对于这教材,我个人的感受是非常的common sence,全是些老生常谈,别说军迷,连一
: 人都能说出来,感觉十分的水;连我12岁儿子对德国军事理论的理解,都远高于此
: handbook。
: 在我看来,本群网友除了实质的统御领导与带兵杀人放火以外,在军事理论的理解与智
: 上已经超过CGSC了,难怪海空军总瞧不起泥腿子。
https://apps.dtic.mil/sti/tr/pdf/ADA435929.pdf
你也承认内文就是来自翻译这个,但说的有点不清楚吧。
然后也不是直译与否问题,而是你就摘录个别段落出来。
分别是开头对闪电战定义,和结尾的结论。
中间的东西支离破碎散掉,或加自己的料,
然后你要批评他常识?
他的核心文旨就写在摘要了,
"本专著将闪电战定义为一种在二十年间演变而成的作战层级系统思维方式。在关于闪电战
究竟属于作战层级还是战术层级的持续争论中,大部分讨论要么集中于将狭隘构想的类型
学应用于这一历史现象,要么依赖选择性引用案例研究来支持默认观点。一些研究闪电战
的学者承认它符合作战层级的标准,但未能将其论点扩展到更广泛的结论。本专著试图通
过从彼得·圣吉、迪特里希·多尔纳和詹姆斯·施奈德的学术成果中汲取灵感,并将这一
视角与普遍接受的作战艺术标准结合,来避免上述陷阱,并为将闪电战理解为作战艺术提
供有力的论证。"(gpt翻译)
整个文的标题你都搞错呀...
THE OPERATIONAL ART OF BLITZKRIEG: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SYSTEMS PERSPECTIVE
他要讨论的是"作战层级"的东西,如何在德国闪击战中确实发生,
因此透过一些比较思想层面的东西论述,
来表示,即使不是主动有意识的在进行作战层级的理论创造,
但作为背景与人心所向,他依然能多层次聚合而发生。
有点像在说,即使没认真思考某个策略,但实际上潜意识下运作出来了。
所以他透过系统性的观点来整理说明这怎么发生。
: 比如德军的共同愿景是啥,但原文语焉不详,对德军的共同愿景,也理解错误(德军的
: 共同愿景并不只是建立装甲师)。
The critical analysis instituted by General Von Seeckt and weekly articles
in the Militär-Wochenblatt ultimately led to the conceptual creation of
the Panzer Division, a combined arms mechanized force capable of operating
with the Luftwaffe.
他并没有说德军愿景是建立装甲师,而是说导致了装甲师的诞生。
General Hans Von Seeckt clearly articulated that the goal of the German Army
was a return to movement in hopes of avoiding the stagnant trench warfare of
World War I.
德军的共同愿景简单说就是,想透过运动战,避免陷入一战那种壕沟消耗战。
: 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军队没能调整他们的体制,无法改变其军事组织和作战实践的基本
: 模式,也没有对他们的战争方式进行改革和现代化,这导致德国无法击败了英国、苏联和
: 美国的军事优势(我怀疑德国就算100%马力全开、上下一心都不犯错,也打不赢);
: 的,一直脆弱的德国政治-军事关系被希特勒破坏,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
这边不用怀疑,他原文就是说打不赢,你看错原文然后再怀疑。
There was no way that Hitler’s Germany could defeat the force preponderance
of Great Britai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had been as true in 1914 as it was in 1941.
这段是独立的,但你自己加入和前段有所谓的"这导致"的关系。
因为你看不懂他在说明的是,战略上跟作战层级上脱钩导致失败,
还想要解释成是"战术没有执行得更完美,导致作战层级境界不够"的方向。
The degradation of the political-military relationship within Germany was an
inherent problem for blitzkrieg in that the link back to the strategic level
was severed once protracted war began.
: 如果使用得当,闪电战可以执行目标,同时允许战地指挥官灵活地利用当地情况和环境,
: 当政治驱动的战略寻求全面的征服和敌人的消耗时,《闪电战》被迫面对其创造者未曾预
: 想到的局面,以一种不符合其预期作用的方式使用时,闪电战失败了,导致意想不到的后
: 果。
: 这个教训可以也应该适用于当代系统的规划者和领导者考虑的业务计划和他们的实现。闪
: 电战作为一种作战系统提供了洞察灵活的价值学说、军事文化和作战计划。
所以他到最后说的已经不是你熟悉的那个战术上的闪电战,
而是作为一个"作战层级"思考模式的。
Much of the value of this monograph lies with to those in leadership
positions that interface with the political dimension of war.
Utilized appropriately, blitzkrieg met operational objectives while allowing
field commanders the flexibility to exploit local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你没翻的地方就是,该文自认为价值是在,
要考虑到战争政治面的领导那个层级。
所以是从那个层级往下看闪击战这概念能怎么用,
而不是从军队角度看我们怎么执行完美的闪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