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621年沈辽战役的明军 [4]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4-03-08 15:53:10
▌沈辽战役中的明军:沈阳的明军战力
天启元年,后金席卷辽东、攻破沈、辽两座重镇,其作战的关键是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
即不到两个小时,就成功攻破明军重兵防御的沈阳城。
沈阳本非辽东镇的大城,主官仅为游击,但是在开原、铁岭、抚顺、清河等城池陆续被攻
破毁坏后,沈阳遂成为屏障辽阳的最后一道防线。万历47年夏末,熊廷弼曾一度被迫弃守
居民逃光、部队也望风而溃的沈阳,直到隔年春季在基本完成辽阳的重新构筑后才返回沈
阳,并投入大量心血修筑防御阵地。至泰昌元年末、天启元年初,袁应泰的作战构想仍延
续熊廷弼的计画,沈阳持续是明军在发动下一阶段的战略攻势之前,随时要准备进行防御
决战的战略枢纽。
熊廷弼在万历48年春季返回沈阳后,认为沈阳城池低矮,即使予以整修也难以凭恃,重心
因此放在城下的阵地。明军拆毁填平沈阳原有的羊马墙和城壕后,把阵地向外拓展出去。
沈阳的新阵地在重新修筑后,由内而外依次为:
城墙,每座城垛仅站两人,主要用于瞭望与通报,并竖起旗帜来虚张声势
营盘,环绕城墙下的平地,有走道可供守军的游兵(机动部队)移动
双轮战车,每一丈五尺安置一辆,战车占五尺宽度、战车之间为一丈
拦马墙,半个人的高度,有留炮眼,作为墙后的战车与步兵的掩体
大壕,两道壕沟,宽度各五丈、深度二丈,底下有尖木
栅栏,用非常粗壮的大树树干和树枝交互纠结三、四层而成,厚度四丈,难以破坏
深壕,一道较深的壕沟,距离外侧的堑约一箭之地(150m),紧邻栅栏以加强破坏难度
浅堑,十道堑壕陷阱,深度约一人高,底下有尖木、上面铺上稻梗和泥土来掩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整体地势从城墙向外,是由高而低,战车火炮的射界不受阻挡;并且
栅栏与拦马墙之间相隔超过一箭之地,但仍在火炮有效射程之内,因此敌军只要靠近或开
始突破栅栏就会遭到炮击,但无法以弓箭回击。
按照熊廷弼原本的草案,沈阳城下应部署一千辆双轮战车,每辆车安装两门各百斤以上的
火炮,或是三门数十斤的小炮。每辆战车占的宽度为五尺,由五名士兵操作。战车与战车
之间的距离为一丈,部署十名装备火铳的士兵,分成两排、各五列,轮流上前射击。后金
军主攻的方向上,会派遣机动部队──即游兵──进行增援,使战车之间的一丈地增加到
三排,仍各五列,提高火力密度。防御作战时,即使骑兵也是下马步战。
按熊廷弼的计画,沈阳的防御,其核心就在于迫使后金在攻城时必须接连破障而入,且在
突破堑壕和栅栏时遭遇单方面的炮击;即使破坏了栅栏,还需要跨越开阔地和两层壕沟,
难以快速推进,且会被明军不断齐射轰击。沈阳守军没有大举出战的计画,目标仅为坚守
阵地,不过骑兵会伺机截杀后金的前哨,或在后金军撤退时追击。
从熊廷弼的部署可以看出,沈阳的防御相当稳健,但其阵地完全是针对后金的骑兵而设计
,从未想过后金军可能部署大量战车,乃至于后金军可能使用火炮。由于基本上放弃凭借
城墙防御,战斗想定其实近似于野战,不过是把部队部署在既设阵地之内,并以堑壕、栅
栏等多重的工事,拘束后金军在进攻时的速度和突破工事后的机动空间,若后金破坏障碍
物后仅能从狭窄的破口涌向下一道障碍,则可能被密集火力所困。
沈阳的驻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首先是贺世贤率领的主力部队,约有一万一千余人,但核心为大约三千人的精锐家丁和降
夷,其余则多为西兵,或称西北兵马,即其他北方边镇的援军,其中不乏萨尔浒、开原、
铁岭等战役的幸存者。这批部队大多是骑兵,在万历48年、泰昌元年曾两度与后金骑兵激
战,但是泰昌元年八月的交锋中失利,部队士气一度相当低迷。贺世贤麾下的步兵,原本
有分配到一些河南毛兵,后来换成义武营,负责沈阳南面的城墙与战车防线,另外可能还
有些是西北边镇的部队。
再来是沈阳的另外一名总兵的主力部队,将近一万人,同样是参杂辽东部队和西北兵马,
不过精锐骑兵大部分先被贺世贤挑走,所以骑兵比例偏低。按照泰昌元年夏季的相关检讨
,则两名总兵指挥的兵力似乎不是很固定,贺世贤若出城野战,平夷、靖夷两支营头的部
队也可能留下部分给另一名总兵。
根据熊廷弼拍板定案的结果,贺世贤虽可见机出战、伺机截击歼灭后金的散兵游勇,但主
要仍是防守沈阳的东门和南门;另一名总兵则负责防守北门和西门。虽说如此,但两名总
兵都仍需随时调派机动部队去受到威胁的城池方向增援。
沈阳明军的第三个部分,则是由接近一万名“旧兵”构成的城防部队。熊廷弼和袁应泰原
本计画要在天启元年二月把各主力兵团向东进驻回抚顺、清河,这一万人会是留守部队,
但是沈辽战役前还没有确认负责主持留守防务的将领人选。
在这约三万人之中,有大约一万六千人用于城脚下的防线,约五千人用于城墙上的站岗。
再扣除约两千人的杂役,机动部队约为七、八千人。机动部队之中,有四千人编制为“游
兵”,增援被攻击的防线。最后的三、四千人,则是可伺机调动出战的骑兵,也是防线面
临被突破的危机时,可用于反击的预备队。
▌沈辽战役中的明军:沈阳的战车防线
按照后金方面的纪录,沈阳守军在后金大举攻击时,每辆战车载有两门大炮、四门小炮,
战车之间另有五门小炮。此处的小炮,当是指单兵火铳。换言之,明军是以战车装备两门
火炮、每辆战车另配属九名火铳手,但是这可能是已经加入游兵之后的密度,因此仍不及
熊廷弼原先的规划。明军或许因为火铳数量始终不能满足需求,部分士兵仅装备弓箭或近
战武器,本文暂无定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熊廷弼计画一丈地的宽度只安排两人为一层,一个人占的空间宽度是
一公尺半,稍微比较疏散;若加上游兵,则一个人的所占宽度为一公尺,密集程度则已经
与同时期西方步兵相当。前后排列五层、轮流装填和射击,则可称之为五段击。
参照《熊廷弼集》,沈阳守军的作战想定是以灭虏炮为核心,着重在后金军尝试填平堑壕
、破坏栅栏时,利用射程优势进行炮击。作为支援的明军火铳手,似乎多是配发三眼铳,
由于三眼铳的射程较短,显然只是设想用于阻击零星冲破炮火的骑兵,而不能攻击正在破
坏栅栏的敌人。
沈阳守军装备的灭虏炮,原先想定是每辆战车若安放两位,是使用各约一百二十斤重的火
炮。同等级的火炮在欧洲虽仍在大量使用中,但已经是较为落伍的款式,且作为放列火炮
的最轻量级。若后金仅部署携带挨牌的骑兵,则此等火力确实足以吓阻攻击。泰昌元年八
月,后金军曾逼近沈阳,并一度于城北尝试攻击守军,面对守军炮火和明军增援反击而退
走,虽然后金军该次作战是临时决定攻击沈阳,缺乏攻城的决心,明军的猛烈火力和大举
增援也是后金军撤退的重要因素。天启元年二月,后金军又攻打奉集堡,结果也遭遇守军
猛烈炮火和明军野战兵团夹击而撤退,显示出后金军原有的攻城方式面临挑战。
熊廷弼对于沈阳的防御设计,因此是明军针对蒙古和女真骑兵所设计的系统。日本战国时
期的长篠之战,曾有所谓三段击的小说家言,现在已知有所夸大与谬误,然则熊廷弼苦心
孤诣设计的沈阳城,其火力与工事的规模与密度,大概已经超出小说家笔下的长篠之战。
织田、德川联军尚需经过大量白刃战方能击退来犯的武田劲旅,熊廷弼在沈阳城周围的火
力与堑壕,则恐怕已非万历三大征时期明军遭遇的日军、蒙古军、宁夏叛军、播州土司军
等对手能轻易闯进。
然而,庞大的野战火力,却掩盖了沈阳城守军的弱点──沈阳守军的三分之一是只领较低
薪资且先前逃离驻地过的守备部队,另外还有多至数千人是萨尔浒战役的幸存者,而较精
锐的骑兵也曾于沈阳城外被后金军击退后失去斗志。换句话说,沈阳的部队即使已经多加
操练,大概仍是脆弱而缺乏韧性。
熊廷弼讨论操练步兵时,仅提及训练用弓箭和火铳打靶,关注于单兵的射击能力;虽然熊
廷弼提到每丈三列也是“数步内白刃交接法”,主要仍是说明如何“射打”即射击,全无
提及白刃战。熊廷弼的观念中,车营步兵高度着重于火力,在重重壕沟与栅栏的阵地中更
是不考虑大规模的白刃战。
此外,由于基本放弃沈阳城墙的防御力,明军在沈阳并没有装设威力强大的重炮。明军最
重型的火炮如吕宋大铜炮、将军炮与超过两百斤的灭虏炮等,主要分配于辽阳和奉集堡。
至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大举攻打沈阳时,守军火力与部署没有显著改变。
相对来说,后金军本次作战却是利用水路迅速运送战车与辎重到达城下,在其他方面的明
军尚未抵达前就展开攻击,并且首次投入较为重型的盾牌战车,甚至可能是首次投入较大
量的火器,为明军前所未料。
▌沈阳的陷落与明军战报的问题
沈阳之战后,明军的战报主要提及后金军初步攻击失利,而后先是贺世贤兵败阵亡、后来
尤世功于激战后也战死或于兵败时自杀。然而明军现存的部分战报互相矛盾,有说贺世贤
在西门外中伏后战死、又有说贺世贤是在北门失守,并且两份明军战报都据称是由幸存的
家丁所描述,则情报来源连军官都不是。
从熊廷弼卸任前的描述可知,贺世贤原本防守的其实是东门和南门,并且因为贺世贤要见
机出战或支援奉集堡,很难想像之后会把信地改成东南两面之外的方向;后金方面的《满
州实录》等史料都称后金军主要攻击的是沈阳的东面。明军两份战报中,《明实录》引兵
部调派的家丁称贺世贤阵亡于西门,《明清史料》残件引尤世功家人称贺世贤败于北门,
方位都完全错误。
《明实录》称贺世贤被诱出野战而败。贺世贤虽然早先曾被熊廷弼批评习惯喝酒和浪战,
泰昌元年八月就被打到部队拒绝出战,天启元年二月后金攻打奉集堡时,贺世贤也被批评
“名为顿兵内顾,实则梭巡观望”,显然早已失去出战的积极性。所谓贺世贤出城浪战中
伏、城内间谍破坏西门吊桥,作战方位、作战时间长短乃至于沈阳防务设计都不符合相关
纪录,整份战报大概是逃兵胡说八道配上文官加油添醋。
《明清史料》〈乙编第一本〉残件称尤世功增援北门时,先坠马、后战死。实际上若明军
并未出战,则全部都是步行战斗,不可能在狭窄的阵地内还要骑马,更别提该战报大半都
明显是虚构内容,如开战不久就击毙两名酋长、尤世功死前杀敌十余人等等。
相对来说,《三朝辽事实录》的描述合理许多,也和后金的纪录比较相符。双方的纪录比
对后,可知后金军在三月十二日抵达后曾进逼沈阳城,明军当时已在城下列阵,并且向后
金军施放过炮火。后金军当天还曾派遣小股骑兵前往浑河以南劫掠后返回,进行威力侦查
和掩护。后金军在十三日清晨猛攻沈阳东门,一个时辰内就攻破明军防御。虽然明军一贯
的夸称说轮番激战、后金军伤亡枕籍,但描述称明军火炮连续开火之后过热,则大概确实
是失守的主因。
后金当时的动员战力约为231每牛禄、各约一百披甲人,则其战斗兵力约为两万三千人,
另外可能还有其他作为支援、可充当工兵的人员数千人。
沈阳之所以防守不到一个时辰──不足两个小时──就告易手,主要因素已经相当明显。
熊廷弼的沈阳城防设计,基本上是以大量障碍物与陷阱来迟滞攻城的后金军,并以野战炮
火进行打击和压制,然而后金首次投入大量盾牌战车,能够在远距离抵御轻型火炮,也可
能部署了铳炮予以反击。明军在后金军试图破障时猛烈炮击,可能也确实达成一定的压制
,但是因为明军的锻铁炮太轻、容易过热,火力难以持续,遂无法阻止后金军凭借战车和
挨牌的防护,填平壕沟、拆毁栅栏,冲入明军阵地之内,相对轻易的击溃缺乏长兵器、白
刃战训练、仅穿着轻便护具的明军铳炮手和弓箭手。沈阳守军的预备队不过数千人,而且
战力也不及后金军,就算试图反击也没有办法扭转战况,明军因此溃败。
我们应该还要认知到,后金军对沈阳的进攻筹画已久,且属于稍有冒险的作战。后金军对
沈阳的进攻若初步受挫,很可能会面临明军增援部队的大举逆袭,未必能够在决战中获得
压倒性胜利,而只要作战失利,后金军就必须抛弃走水路而来的辎重和重装备。然而,后
金军在天启元年二月的奉集堡战役中,显然已经摸透了明军增援的决心、速度和野战能力
,前一年八月也亲眼见识过沈阳的防御设计,遂计画全力攻击沈阳,以求动摇明军在辽河
以东的战区防卫计画。其结果是压倒性的,熊廷弼擘划的辽东防务就此开始崩溃。
作者: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4-03-10 11:57:00
我还是觉得沈阳之战充满迷团;在盾车推进之前,后金需要派有敢死队或死不足惜的包农去填平壕沟、拆除马拒、清出一条条的通道,让盾车推进到足够近的距离,然后士兵冲出肉搏为何后金成功的扫除了障碍,明军火力为何没成功的阻止后金扫除障碍?总不会一开始后金故意与明军对射,让明军用光大量的火药,明兵就无力阻止后金接下来的行为吧?
作者: MKAngelheart (夏。初雪)   2024-03-10 12:05:00
全军人心涣散 看到对面冲破障碍就抛下武器放弃抵抗的可能也是有的
作者: helldog (妈宝地狗)   2024-03-10 12:14:00
后金派人破障时,人是在盾车前方作业的,那些人是无法受到盾车保护的。两朝从信录里提到,后金第一排是盾车,第二排是弓箭手,第三排是有人推小车载土,看起来第三排的人是来填土的;问题是填土的人没把地给填平,盾车如何越过那些不平之地把车推到最前头呢?
作者: vwpassat   2024-03-11 00:52:00
就算有1894的枪炮,应该也无济于事!甲午战争的北洋陆军就是最佳例证!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24-03-11 11:11:00
可以啦 葡萄弹 炼弹 破盾车 + 割草 应该没问题
作者: a435007 (阵雨)   2024-03-11 17:27:00
守军好绝望喔 根本赢不了
作者: FMANT (OE)   2024-03-12 09:05:00
没领到薪水牵拖案子太难 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