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晚明万历、天启年间的欧洲兵书 [5]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1-12-17 12:04:40
西洋炮学
关于晚明引进西方火炮与堡垒技术的人物和著作,目前已有不少相关研究,然而这些晚明
奉教官员对西方兵学的认知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是另一个问题。
晚明引进西方火炮技术的书籍,天启年间写作者包含《祝融佐理》、《西法神机》和《西
洋火攻神器说》等作品,已知其中的数据大部分一脉相承,主要源自于《实用炮学手册》
和《炮学指南》两书。《火攻挈要》年代较晚,且置勿论。
查《实用炮学手册》原稿,可见书中分为六册,除了第一册讲古和概论,二、三册主要探
讨铸造火炮的冶金工艺之外,第四、五册主要讲解炮术和相关攻城技法,第六册属于炮兵
运用。查《西法神机》和《西洋火攻神器说》,主要介绍的是铸炮工艺的部分,并涉及少
量炮术技法,但是对于许多炮兵或攻城相关战术与器具,包含装卸火炮的方式,以及炮兵
主官业务的探讨,则大多略去而未有详细提及。
这或许反映了明军急于铸炮以便用于防守,但是既然明军在关外对阵后金时鲜少有攻城的
机会,就不甚讲究攻城之法了;另外明军的西洋大炮不多,又早有火器传统,可能对于炮
兵运用新知比较没有迫切渴望。
即便如此,在天启、崇祯年间明廷数次与澳门当局或天主教修士交流,更曾招募炮手北上
相助,翻译兵书未得探究的细节,可能已多少曾流入明军,如黄一农教授就提及曾在登州
监军的王征,曾协助耶稣会的邓玉涵绘制《远西奇器图说录最》,里面就有利用滑轮起吊
重物的原理──不过查阅该书与《实》书对照,《远》书中的民用机具未必完全符合炮兵
需求。以下兹撷取两书关于滑轮或其他装备的插图作为对比。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卷三〉的滑轮:
https://imgur.com/knn6VaA.png
https://imgur.com/TVPtVpH.png
https://imgur.com/kTFEKMc.png
https://imgur.com/eD0NAtj.png
https://imgur.com/DkqySge.png
https://imgur.com/pAYLsTe.png
https://imgur.com/xivnqOY.png
《实用炮学手册》的测距方法:
https://imgur.com/yZcKA0O.png
https://imgur.com/Kh6inmx.png
https://imgur.com/3icqAds.png
《实用炮学手册》的浮桥:
https://imgur.com/dDm4vGE.png
https://imgur.com/v9rFzB9.png
《实用炮学手册》的滑轮与运输:
https://imgur.com/f4OU08N.png
https://imgur.com/m7vpyL5.png
https://imgur.com/9H8RJ8q.png
https://imgur.com/8ltt6Ab.png
https://imgur.com/7KfzVU7.png
https://imgur.com/PwRKAf0.png
https://imgur.com/xjfMb6X.png
https://imgur.com/PmnaTdn.png
锐角敌台
在欧风城堡的部分,范景文《战守全书》有引用徐光启和何良焘的铳台设计解说,但徐光
启提出的是多层空心炮塔,此为1530年代以前盛行于西欧的设计;何良焘对棱堡的介绍则
只有城墙与敌台的简介,篇幅着重于内部结构与设施如蓄水池与兵营住屋等,插图可见近
似于十六世纪中叶欧洲于旧有城墙外增建棱堡强化防御能力。
徐光启和何良焘对欧洲堡垒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1530年代的欧洲,徐光启自称“仅得百分
之一二,今略参以己意,恐未必尽合本法”,或非谦虚而是事实。
至崇祯年间,韩霖所著《守圉全书》被认为可能是借鉴了1560年代的《论城市设防》一书
描述内容。如果对照两本书的内容,韩霖除了倡议采纳锐角设计来改造马面敌台,也简单
提及棱堡上层结构应建成斜面,以及将城壕挖深,泥土向外沿射角堆砌为缓坡等,惟其不
如原书有较多插图可用于深入理解。
《论城市设防》的其中两张插图:
https://i.imgur.com/D0Hu7uM.png
https://imgur.com/d9P6QCK.png
韩霖似已初具1560年代意大利流派的基础堡垒知识,其造诣高于徐光启和何良焘。惟《论
》一书毕竟出自时至十七世纪初已经渐显落伍的意大利流派,尚执著于昂贵的砖石堡垒,
并未多加研讨土木外堡。韩霖的认知在战火连年、军饷短缺的明末因而仍显不足。
此外,韩霖著述较简略,也未涉及部分设计概念如《论》书中的墙壁结构,难以判断他对
意大利流派堡垒学的理解深入程度。这可能是基于徐光启、韩霖等人的著述都融入东亚的
传统建筑方式,因而没有全盘照抄。
星型棱堡出现后,西欧攻守并非独需武勇先登,而是亟需数理和工程知识,方能组织战守
,这也导致十六世纪下半叶伊始,欧洲普遍认为将领必须对相关的数理知识有基本理解,
而兵书就成为主要的知识媒介之一,此与晚明武学教材仍是背诵四书五经、《武经七书》
、《百将传》、《百战奇略》等无关基层的著作,许多资深将官仍会研究占卜大相迳庭。
注:戚继光和洪承畴都在著作中探讨过占卜方法;当过山西巡抚的吕坤给麾下武官的授课
内容也包含六壬。
明代的数学知识与应用并非全然不存──板上的“安营扎寨”一文便有引述过相关算数题
目,可供参考,另外已知晚明天主教人士也曾引进几何原本──但是官方的不重视,导致
难以确保多数文臣武官能够具备充分的数学能力,遑论如欧洲一般以数算来筹画兵备。迟
至明亡以后,南明对欧洲科技较敏锐的郑氏集团,都未有积极研习欧式要塞设计,以至于
在热兰遮城之战曾蒙受无谓的损伤。
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18/01/blog-post_30.html
至此本文已经简单介绍了西欧兵书对于练兵、战阵和城防等主题,接下来会再以年份作为
主轴,讨论晚明在不同年份理论上有机会接触的兵书,其影响潜力为何;而同时期也正在
积极引入兵学的英伦、北欧、俄国等地区,作为对照组又达成了何等成果。
作者: detonator (犬之爱)   2021-12-17 19:00:00
各国互相竞争才会进步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1-12-18 01:06:00
作者: dennis99 (dennis99)   2021-12-20 15:47: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