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兵书与欧洲兵书
前文列举各部书籍内容,其实许多较宏观的国政议题,东西方探讨的内容在十七世纪初并
无太大的差异,原因无他,前近代时期大家能想到的都差不多,不过就是慎战、先胜,出
师要有名,承平时期练兵备边,诸如此类。
然而,套用学者所言:“探讨高层战略、战术、理论、政治的书籍,对于战争前线的实务
并无助益。”宋元以后成为经典的“武经七书”,其实对于培训基层官兵帮助有限。下文
讨论的重点因此是办理实事能对官兵有所帮助的主题。
[注] 这句话取自War in England 1642-1649 (Oxford, 2008)
培训、操练与战阵
编练劲旅,从选募兵将开始。东西方在这方面讨论的内容亦是差别有限,比如说Valdes提
出的士兵四条件:坚忍不拔,熟练武艺,遵从纪律,习于水性,以及将校四条件:熟习兵
法,品格高尚,具备权威,运势颇佳──虽然和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束伍篇〉的论点
不尽相同,但是大方向虽不中亦不远矣,毕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通用议题,且尚未完全脱
离冷兵器年代的范畴,还仅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然而在讨论操练官兵备战操练的法度时,差异就开始显现。
晚明兵书虽是不少,惟大部分都对操练和战场号令、小队阵法语焉不详,可能只有戚继光
和俞大猷等寥寥数人写得比较详细,大概也是为何戚俞二人能够成为晚明最受推崇的将领
。兹引板友旧文参考:https://cimon.pixnet.net/blog/post/16318005
另外可以看《开原图说》:
https://taiwanebook.ncl.edu.tw/en/book/NTUL-9910003373/reader
网络上可找到的〈阵法与身体:晚明军事文化中的鸳鸯阵〉论文也有相关介绍。
出自1580年代的西欧操练方法,可以先参考英国的Thomas Styward《兵学方法》,其中包
含有百人操法和其他阵图。我找不到原稿,仅自网络上撷取部分图片:
https://i.imgur.com/RinFLxD.gif
https://i.imgur.com/HgAsuD5.gif
https://bit.ly/3dmhWRn
https://bit.ly/3lyJGqu
Styward生平不详,他在该书中称自己参考了西班牙兵书,书中也确实存在不少欧陆引进
的用语,只不过他在书中仍试图保留英国传统的戈刀和长弓,本书因此属于英国兵学处在
新旧交替之际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数种花式阵图,过于繁复而被现代认为只堪用
于训练,或是侷限于静态的防御,而不能也大概不曾用于机动会战。
最具实战经验背书的战术探讨,则应以西班牙正宗兵学专家Martin de Eguiluz《论陆军
与军事规章》为首。Eguiluz是服役二十余年的老资历军官,其兵书原稿可于google
books上查阅,或见于:https://catalog.hathitrust.org/Record/009352823
(我有用软件翻译但实在难以阅读,还是仰赖学者或网友的相关讨论)
Eguiluz讨论的重点是“地形”、“方块”、“延长”三大西班牙步兵阵,外加较少运用
的圆阵、弯月阵和三角阵等。此外Eguiluz也讨论到散兵三段击的战术,相关论述亦可见
于探讨西班牙兵学的英文著作之中,如1590年代的Robbert Barret和John Smyth。
时至1590年代,西欧的步兵操法持续蓬勃发展,并受到愈加广泛的纪录和探讨,这并不侷
限于荷兰学派,即是天主教阵营也是如此。板友曾翻译的“16-17世纪西欧步兵的战术”
文中所述步兵射击队伍变换,就多于1600年前后的兵书中得到探讨和推广:
https://cimon.pixnet.net/blog/post/826922
https://cimon.pixnet.net/blog/post/829595
十七世纪初受荷兰学派影响的综合兵书,可见法国人Du Praissac的作品。网络上有英文
版文字档和法文原稿,可以互相参照着看(原稿有插图):
https://quod.lib.umich.edu/e/eebo2/A20992.0001.001
https://archive.org/details/lesdiscovrsmilit00dupr/
Du Praissac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胡格诺派的军人,和早他一个世代的La Noue一样除了
法国宗教战争之外,还曾北上低地国加入联省共和陆军。此书涵盖不同面向的实务,包含
安营、筑城、列阵等。
同年代的还有英国作者Edward Davies的书。一样有文字档和原稿,内容也同样包含了各
个面相的技术。Davies同样生平不详,他自称曾服役于西班牙陆军多年,著述当下已返国
担任威尔斯的民团干部,另外还与师法荷兰的伦敦荣誉炮兵连成员有所交流。
https://quod.lib.umich.edu/e/eebo2/B07555.0001.001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VlpAAAAcAAJ
专论单兵战斗教练的最重要作品则是荷兰的《兵器操作》,此书虽然初次商业出版于1607
年,初版太精致而价格娇贵,1610年代的几次再版简化图样之后才成功大量印刷:
https://archive.org/details/waffenhandlungvo00ghey
西欧操典兵书的发扬与东西分流
如果说直到1580年代为止,西欧兵书对战阵的研讨也不过同样是简述战阵变化分合,那么
到了世纪之交以后,西欧兵书的论述便已愈加细致──细致到已经系统化整理并条列出所
有的指令与行动,而部分口令对现代而言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向左、向右看齐,散开、
集合,向左、向右转,如此等等,也已经写出各种口令的动作要点。
英国兵书在1610年代出现的指令表单,其中一个案例:
https://quod.lib.umich.edu/e/eebo2/A06963.0001.001/1:1?rgn=div1;view=fulltext
英国枢密院在1623年初版的官方民兵操练手册:
https://quod.lib.umich.edu/e/eebo2/A21341.0001.001/1:2?rgn=div1;view=fulltext
而在单兵或小队指示方面,火铳的操作被切割成多个动作,方便士兵学习和训练,图解化
更是给予不识字士兵浅显易懂的教学。当然在战场上,军官的战术指令不过寥寥几种,透
过旗号和乐器方便传递,但是基于反复训练,士兵已经顺利执行比较复杂的行动。
相较而言,明军虽然也有连环枪等战术,却没能发展出类似的单兵火器战斗教练图解,也
欠缺详细的动作解析或口令,例如虽然要求前队转到后方,却没有详细说明士兵间距如何
、以何等动作执行轮转。直到崇祯年间,卢象升描述的操练方法仍一直停留在戚继光的水
准,只有模糊的描述前后排轮换,还不如Eguiluz至少提到前列应侧身由左退下;各个连
、营级单位间如何协同也少有如戚继光、俞大猷的论述,更多只是呈现静态布阵。
晚明兵书的侷限与影响
前已述及,十七世纪初西欧兵书的进一步发展,被认为是促进了西欧新锐军事技术的普及
和交流,可以弥补传统上仅由资深军士官分别授艺的不足之处。相对来说,晚明兵书欠缺
的操练细节或战阵指挥,代表训练必须继续由各单位的资深军官主导,而无普遍的指导架
构。
晚明以文御武,文人涉入兵备的状况较多,但是始终罕见详细讨论实用战阵的著作,或许
代表明军的训练水准并不超出兵书内容太多,甚至若以《开原图说》等作品的批评来看,
可能还不能够落实兵书的简单操练方法。相反的,晚明对于冷兵器武术的相关著作反而讨
论较为深入,包含弓箭射法和长枪枪法等,弓箭更是武举的重点之一。
虽然兵书未必能准确表现明军的操练技术水准,但是或许此一状况能够用于解释为何明军
的战术核心为何始终是骑射手、车兵和南军步兵,骑射手受益于对传统马术和弓箭的重视
,车兵多属静态防御,南军步兵则是以小部队的白刃战队形为主;戚继光等部分将官倡议
的全面革新火器,单兵火器换用鸟铳并配合轮番射击的阵法,似乎始终难以普及,而大部
队的展开与协同更始终是明军难以成功驾驭的难题。
至天启、崇祯年间,明军在关外屡次惨遭横扫,关内剿灭叛乱也逐渐落入战力匮乏的窘境
,编练新军成为明廷的要务。欠缺如西欧那般严谨的练兵手册,对明军而言可能成为诸多
挑战之一。事实上,现代研究多认为晚明武举制度偏离实务,考核内容不是单兵武艺就是
军政理论,而武举愈发成为选将的主流只是恶化了明军指管能力,这种情况和兵书的发展
受限可能也有互相影响。
以上已先简单讨论晚明兵书与战术的发展困境,至于已知曾流入晚明奉教文人的西方兵书
,多属火炮与城守领域,其影响如何?晚明是否成功习得精要?下回会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