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为什么围点打援多 内外夹击少?

楼主: carsen (carsen)   2021-12-01 15:06:09
如果以明朝末年辽西的几次围城战役来看,围城的清军在战场上占有较多主动优势,
使得较为被动应对的明军无法内外夹击:
围城的清军拥有野战优势,使得清军能够主动截断明军的堡台、城池,后期甚至能够
以行动缓慢的牛车载运重炮,围攻明军的据点。进攻方初期在进攻区域的野战优势,
是围城的先决条件,迫使防守方收缩兵力,依托堡台、城池自保,拖延时间等待增援。
进攻方此时可以抄掠城外区域获得补给资源,或者破坏防守方的工事以及后勤等等。
如果进攻方后期仍然保有野战优势,那么防守方的增援部队也会冒着很高的风险。
例如1626年的宁远之战,明军前线据点不战而弃,补给转运要地觉华岛被清军攻克,
使得辽西明军损失了8成以上的粮食、豆料,前线百余公里的推进据点遭到破坏。
围城的清军具有明确战略目标,使得清军一直累积战略优势。围城旷日费时,进攻方
长时间在野外扎营也容易生病,对于补给资源、兵力士气、主帅威信都是很大的消耗。
因此进攻方若采取围城策略,目标一般是为了要破坏该据点,以取得局部战略优势,
否则不会轻易实施。
例如1627年的宁锦之战,清军在攻击朝鲜之后,仓促出兵围攻锦州城的明军,又分兵
前出攻击70公里之外的宁远城,阻碍明军增援。清军这次围攻持续了一个月,破坏了
明军在前线的屯田,以及在大凌河、小凌河的筑城,但无法攻克锦州城,清军有相当
的损失。而明军于战后一度放弃了锦州城,后退到20公里外的杏山城驻防。因此虽然
清军主动撤退,没有在战场上取得完全胜利,但仍然再次达成破坏明军前线推进据点
的战略目标。
围城的清军持续改进围城战术,使得清军运用兵力更灵活有效,一方面能够阻挡城内
明军出击,一方面能够拦截增援明军。进攻方围城能力的提升,使得防守方为了解围,
造成军事、财政、政治各方面更加沉重的负担。
例如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清军在大凌河城包围了辽西明军的最高指挥武将祖大寿,
新采用的围城战术,是在四面挖掘多道壕沟,以及修筑带有垛口的土墙,结结实实让
明军不易突围,并且运用刚获得的西式火炮摧毁外围堡台,清军也几度击败25公里外
的锦州城增援明军。这次围攻持续了三个月,逼迫祖大寿开城投降,重挫辽西明军。
1639年,清军攻击锦州城南方的松山城,排列二十余门西式火炮,轰击南面城墙摧毁
城堞,后续以云梯攀登却未能攻克,但仍然展示出新的攻城战术。
清军的这些围城优势汇合起来,稍后于1640年至1642年的松锦之战,迫使明军不得不
在锦州城、松山城等地,长期集中兵力对抗包围锦州城的清军,决战最终败北失利,
剧烈消耗了明朝残存的实力。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2-01 18:32:00
1631年时的大凌河城尚有城垛未完工,且城内储粮不足清军野战能力太强,大幅压缩明军可用的战术选择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2-01 21:48:00
当时明军唯一有利条件 是后金还同时对抗蒙古及朝鲜,无法全力投入对明怕拖久了 其他地方有事1637才差不多完全减除蒙古朝鲜威胁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1-12-02 00:58:00
蒙古朝鲜哪有什么威胁,后金缺前线后勤能量才是真的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21-12-02 08:18:00
不友善势力在侧背存在就是威胁不是只有已成军事战场对抗才是威胁所以后金主力对蒙古朝鲜多次动手削弱可不是后金闲闲没事想去郊游走走
作者: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21-12-02 08:48:00
打朝鲜是劫掠资源,控制蒙古是为了迂回辽西走廊都是攻势争取更多优势,朝鲜哪能造成什么威胁别闹了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1-12-02 09:52:00
后金的强大野战能力,是能 围点打援的关键,之前版上有讨论,将关外城堡卫所改建成欧式棱堡,减少驻军,增加存粮,以延长守军防御时间,拖耗后金围城军的补给消耗,待后金师老困疺后,再派主力解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