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8日的夜晚,装甲军团修改其攻击计划:非洲军暂停前进,转而肃清其目前所在地点
内的敌军以巩固其防线;第九十轻装师应往西转进到非洲军集合地点的后方巩固其南翼,
并随之前进到原本指定的地点。而原本和英军防线对峙的部队则应“集合一切部队”往东
方攻击,打开通往攻击部队的补给线。
28日白天时,补给纵队遭切断的非洲军情势仍然不乐观:第十五装甲师回报一部分战车因
缺油暂时无法作战,全师仅剩29辆可作战的战车,砲兵弹药也开始吃紧;因此能够执行作
战的仅剩下仍然有75辆战车可作战的第二十一装甲师,于当天早上9点攻下了艾劳特艾塔
马尔的盒子阵地,并于当天下午奇袭成功攻下艾克罗马以西约10公里的第209号高地(英
军记录称其为“国协要塞(Commonwealth Keep)”),从居高临下的该地轴心军得以监
视艾克罗马以西的交通,并组织突击队作封锁该地以北10公里临海道路的准备。
其余部队则没有那么顺利:第九十轻装师遭到英军装甲部队和空军的连番攻击,29日白天
时才总算前进到装甲军团司令部所在地的比尔艾哈马特以东10公里,采取坚守的姿态;克
鲁威尔指挥的德义部队对英军防线的进攻则举步维艰,进度远不如理想;而在一次南非部
队的反击中,克鲁威尔的座机遭击落因而被俘,让当时正拜访该地的凯塞林暂时代理指挥
其所属部队。装甲军团司令部所属的警卫营也数次击退英军的袭击,隆美尔则是来回奔波
集合原本四处逃窜的补给纵队,打算带领纵队寻找前往非洲军的通路。
所幸此时,奉命往东北前进的阿里提师到达比尔艾哈马特以南,堵住了装甲军团防线的缺
口,让补给纵队的前进道路安全不少。更重要的是,原本失联的的斯提师重新和阿里提师
接触,还带来重要的好消息:该师从英军第一五零步兵旅的阵地南方雷区扫出一条通往义
军第十军的道路!义军第十军的帕菲亚师同样在该阵地以北找到一条通道,这两条通道将
会成为让装甲军团赖以生存的重要补给道路。
早在28日中午,装甲军团后方的补给人员们已经准备好第一波补给纵队,并指派了强大的
护卫打算经由这2条通道将补给送往前线;该纵队于夜幕低垂的6点30分经由北方的通道前
进,并于29日下午到达第二十摩托化军所在地,但是由于英军挡住前往非洲军的路因而无
法继续前进。认识到让补给队跟上的重要性,隆美尔于28-29日的夜晚收回前一天让非洲
军继续进攻的命令,并在29日白天击退英军一次装甲部队的攻势后,于当日晚上命令其转
往西南和其余的部队建立接触并“缩短防线”。
第十五装甲师的前导部队于29日中午成功和阿里提师取得接触,而29日晚间在3度击退英
军试图夺回209号高地的攻击后,隆美尔于晚上7点30分命令第二十一装甲师也开始往西南
移动:非洲军于午夜时分开始行动,并于30日早上6点回报已和第二十摩托化军建立紧密
的接触。
此时英军方面认为战况十分乐观:第八军团指挥官李特奇估计德义联军只剩下约250可作
战的战车,而自己在29日时仍有400辆战车(280巡航战车120辆步兵战车;被轴心军截断
在150步兵旅阵地内的第一战车旅的30辆步兵战车则没有计算在内);敌军的攻势看起来
已经被抑止住,而非洲军往西南的行动则被解释为敌军主力的装甲部队已经丧失继续进攻
的能力而仅能龟缩在英军防线后方盒子阵地和雷区之间的狭窄地带(该地带之后被称为“
大釜阵地(Cauldron)”),29日白天失败的进攻也被乐观解释为己方有充分的时间来修
复无法行动的战车以恢复战力。实际上,位于“大釜”西方遭切断的第150步兵旅势如危
卵,东北两方有严密的战防砲阵以对抗英军可能的装甲部队攻击,南方则因为倚靠着英军
雷区而无机可乘。英军需要集合优势的步砲兵和装甲部队对“大釜”阵地发动一次强力的
协同攻势,不然成功逐离或击败敌军的机会不大。
然而英军并没有这样做:30日早上第一装甲师的2个装甲旅再次尝试突破轴心军的战防砲
阵未果,下午则改派第二零一近卫旅的步砲兵试图突破防线,结果只是白白损失装备和人
员而已(时任第八军团后勤参谋的卡弗元帅(Richard Carver, 1915 – 2001)在战后认
为砲兵可有效压制轴心军以八十八公厘砲为骨干的战防砲阵线,个人认为从当日下午的战
果来看实在不能说很有说服力:面对英军缺乏协同的攻击,轴心军恐怕用同样的战术即可
应付;李特奇认为他需要时间修复战车和集合步砲兵发动攻势,而从之后的情况来看,当
他集合好并发动攻势时,轴心军的主力早就恢复战力并能发动极强力的反击了)。
正当英军挣扎于突破轴心军严密的防线时,隆美尔亲自指挥重要的补给车队赶往非洲军一
举解决其缺乏油弹的危机:除了重新集合的补给纵队和第一波补给车队已经在隆美尔的带
领下赶往非洲军解燃眉之急外,30日上午6点另外2波更大规模的补给车队也已经集合在2
个通道前,在砲兵部队的护卫下“顶着不间断的砲火”但“无滞碍的”通过通道前往战斗
部队所在地。非洲军的2个装甲师也派出战斗群接应,虽然因为第150步兵旅注意到其东方
的危机而紧急调度砲兵强化后方防线因此第十五装甲师战斗群对于其正面的攻击失败,但
是第二十一装甲师在其北方通道的行动成功和义军第十军取得接触,补给纵队得以加速前
往战斗部队:后2波补给纵队于晚上8点到达第二十一装甲师,31日补给人员又组织了2波
包含水和弹药的补给车队,一举恢复轴心军攻击主力的战斗力。
31日早上6点30分,非洲军的2个装甲师回报其进攻能力已经恢复,非洲军军需处长于6月1
日在战斗日志记录著:“除了九十轻装师还需要水以外…再无任何补给短缺。”,并表达
对补给系统的赞扬:“中央管控的(补给)系统极其有效率…虽然有3个师和其他单位归
于军部下指挥,无任何(补给的)问题产生。”。
相对的,阻挡轴心军补给线的第一五零步兵旅则成为德义联军欲除之而后快的肉中刺:在
于30日击退英军来自东方的攻击后,隆美尔随即集合所有主力打算一举击溃该旅;当日下
午非洲军的战斗群即开始做试探性的攻击,而31日德义联军开始对第一五零步兵旅的盒子
阵地发动一次向心的攻击:第二十一装甲师从北方、第十五装甲师从东北方、第九十轻装
师从东南方、的斯提师从南和西南方一齐进攻;隔日轴心军空军也猛烈轰炸该旅所在阵地
,在顽强抵抗2日后第一五零步兵旅和支援的第一战车旅完全被击毁,旅长阵亡而轴心军
在英军守军弹尽援绝后俘获了3000名战俘。
在这段期间,尚未得知第一五零步兵旅命运的李特奇则是计划在1-2日的夜间让第十三军
在大釜阵地防线北方以及第三十军在正中央打通2条通道来支援接下来击毁整个大釜阵地
的“总攻击”;奥钦列克批准此计划,但是提醒“敌人可能会凭借其惊人的恢复能力…继
续攻势…”。然而,北方的步兵甚至于没有达到攻击发起地,得知第一五零步兵旅消息的
李特奇便提早取消了整场行动,并重新计划一次“能在2到3天内发动的攻势”;奥钦列克
再次同意此计划,仅提醒不要丧失主动权而没有干预的打算。
这段期间战斗区域的制空权仍然大致掌握在轴心军手中:在发动作战的前两天,因为双方
地面部队纠缠在一起因此轴心军空军主要任务是维持加查拉中段防线上空的空优;英军空
军方面则是挣扎着试图夺回制空权以及袭击隆美尔的补给大后方,但因敌军的反击而损失
惨重:在27-31日的5天之间,英空军已经飞了1500架次并且损失了250架可作战飞机当中
的50架。
虽然给予第八军团重大打击,装甲军团自己的损失也不轻:第十五装甲师师长在28日因受
伤而退出战斗,军团的参谋长和作战处长则在6月1日双双受伤而被迫后送疗伤;非洲军在
6月2日回报可作战战车剩下130辆,并有66辆确认完全被毁;然而,虽然遭到第七摩托化
旅的骚扰攻击,德军装甲部队的车辆救济纵队一如往常的以惊人的效率运作,让非洲军得
以在接下来的恶战中在没有任何增援的情况下维持一定的战力。
而英军的装甲部队方面,官方战史没有记录此时这3个装甲旅有多少战车可作战:一些其
他记录记载英军此时仍有400辆可作战战车,这个计算合理,因为在5月29日到6月5日之间
双方仅有零星的装甲部队对战,值得记录的似乎只有6月2日时第四装甲旅在第二十一装甲
师的攻击下损失12辆战车;相对的,这个计算应该不包括第一装甲旅的战车;该旅在6月2
日赶到战场上,但是却发现自己的140辆战车被当成前线3个装甲旅的后备装备任意调用,
也因此有不满的声音开始出现;而装备和部队的调用也减缓了3个装甲旅的作战完善度,
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接下来的作战。
明白大釜阵地接下来必然是作战的重点,隆美尔在6月2日仅派第九十轻装师和的斯提师前
往比尔海齐作试探性的攻击,非洲军则是第二十一装甲师在阵地北方设置阵地并布雷,第
十五装甲师在南方展开;阵地东方则是以阿里提师为前导部队,后方则是集结了严密的砲
兵阵严阵以待:这样一来英军不论从北方或东方进攻现有阵地皆可保证不至于被轻易突破
;根据装甲军团6月2日的命令,第十五装甲师应在雷区中探清出击的道路,以便针对英军
可能的进攻对应并反击之。
英军方面,奥钦列克原本考虑用防线北方的第十三军为攻击主力直接往轴心军的西北后方
攻击,然而李特奇和其麾下的指挥官都反对这个计划;如法泡制敌军让第三十军绕过南方
攻击其后方的第二计划也因同样的原因加上补给困难而放弃;唯一剩下的选择只有对大釜
阵地发动一次主攻了。
英军在6月4-5日夜间发动对大釜阵地的艾伯丁作战分2阶段:在密集的前置砲击结束后,
(印度第五步兵师的)第十步兵旅将从大釜阵地以东的骑士桥阵地南方地区往西推进,趁
著夜色扫清轴心军防线的可能障碍,清出一条让第三十军的装甲部队前进的道路,同一时
间北方的第十三军则应该往南进攻并攻下轴心军据守的西特拉山脊;第二阶段时整补好的
第七装甲师则和(第五印度师的)第九步兵旅一同往大釜阵地攻击摧毁敌军,在深入敌后
方之后转往东北并将敌人的残兵败将往已经在该地待命的第一装甲师驱赶并一举歼灭。
根据官方战史,该计划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一个整体的指挥体系:虽然担任重要的开路和
掩护角色,印度第五师却接到“在装甲对战时不可妨碍装甲部队活动”的模拟两可命令;
常理来看第七装甲师应该要掩护助攻的第九步兵旅,但是其收到的命令却是“击毁敌军装
甲部队…(己方)步兵将会保护自己…”。英军全军乐观气氛依旧浓厚,第二十二装甲旅
(该旅整补回满编的156辆战车并暂时归于第七装甲师底下指挥)的一个战车团描述5日的
攻击行动为“在前进途中包围敌军后在B104(即大釜阵地东北)会合吃早餐…”;面对奥
钦列克提醒步兵和装甲部队应该要紧密合作的电报,李特奇在4日晚间回应“有充分时间
侦察…指挥官们精力充沛且开心…”。
5日凌晨2点左右,英军开始猛烈砲击大釜阵地东方防线,前置砲击一直到3点左右才逐渐
转弱,随之印度第十步兵旅在少量步兵战车的掩护下开始向阿斯拉山脊发动攻击;整场攻
击进展极其顺利,不久该旅回报目标阵地已经成功压制,己方损失轻微,看起来计划的前
置砲击成功击溃敌军防线;英军的3个砲兵团随即前进到占领的阵地准备支援其他部队;
第二十二装甲旅在侦察营的前导下跨过轴心军防线往前挺进,第七装甲师和第五印度师则
在作战地区东南方的比尔艾哈马特建立联合指挥部。
然而,轴心军方面早有准备:一开始的砲击根本没有造成任何影响,阿里提师于3点时回
报砲击落在防线东方损失轻微,该师正缓缓后退进军团砲兵线后方;非洲军的2个装甲师
于2点便已经收到命令并回报随时可以行动,军团砲兵和非洲军的警卫营则在同样时间回
报已经进入阵地。
有着万全准备的轴心军随即痛击英军装甲部队:第二十二装甲旅在阿斯拉山脊阵地西方2
哩处遭到集中砲火狙击,随即败退回山脊阵地北方试图重组;轴心军随即从西南反击并重
创正忙于建立阵地的2个步兵营,迫使英军暂时采取守势并调度原本在大釜阵地东北方的
第二装甲旅到进攻主力东南方地带试图巩固明显脆弱许多的南翼。
差不多同一时间,北方的第三十二战车旅也在第十三军的一个步兵营的掩护下于破晓时分
发动攻击:根据第二十一装甲师的记录,敌军战车在无砲兵掩护下于白天发动攻击,轻易
的成为轴心军战防砲的标靶;之后当敌军战车试图迂回时,却困在雷区当中进退两难,最
后于早上9点左右遭到击退;根据官方战史记载,该旅原本70辆可作战战车损失了50辆,
代理作战处长的米仑新在回忆录当中称“这是英军在整场战役中最荒谬的一次进攻”。
接近中午时,大釜阵地东北两方战线都稳定下来:第二十一装甲师没有受牵制的危险,而
阿里提师也回报“敌军(步兵)在防线前方500公尺固守…(本师)将试图从西南迂回进
攻…”。隆美尔随即决定发动一次极强力的反击:第十五装甲师将从大釜阵地南方的通路
出击,转而攻击英军东南方侧翼;原本在6月3日南下支援进攻比尔海齐,由八十八公厘砲
和其他各式砲兵部队组成的吴尔兹战斗群则将在隆美尔的亲自带领下于第十五装甲师右翼
一起深入敌后进攻;第二十一装甲师也往东前进夹攻英军。
来自东南方的攻击完全瘫痪了英军:第十五装甲师击毁了掩护南翼的一个英军步兵营后长
驱直入,冲散了第七装甲师和印度第五师的联合指挥所、印度第九步兵旅旅部和其麾下2
个步兵营、印度第十步兵旅旅部和些许败退下来的残部:英军官方战史记载该攻击“完全
切断通讯和瘫痪了指挥系统”;南非战史则称此时英军指挥情况为“命令、取消命令、失
序”。不久正在喘息的第二十二装甲旅也遭攻击而被迫往东撤退,在过程之中损失了60辆
战车。第二装甲旅往西试图进攻第十五装甲师侧翼以减轻友军压力,但是被强大的八十八
公厘砲阵阻挡而无法越雷池一步。
夜幕低垂时,非洲军合围完成,3个步兵营、1个侦察营和4个砲兵团被围困在阿斯拉山脊
阵地内;孤立无援的他们在6日被轴心军各个击破,英军官方战史记载部队“战至砲毁人
亡…”;据装甲军团战斗日志记载,该日俘获近4000名战俘;印度第十步兵旅完全被毁,
印度第九步兵旅也遭严重打击;英军原本的预备队几乎一夜尽墨,虽然后方仍有援军,但
是主动权已经拱手让人;奥钦列克在战后的特刊记录道:“这次不成功的攻击…可能就是
整场战役的转捩点”。
差不多同一时间,南方的比尔海齐则是在上空点燃了战火:由于大釜阵地阵地一带敌我部
队仍然混杂,英国空军转而集中攻击位于比尔海齐的2个轴心军步兵师,随即和掩护友军
进攻的轴心军空军发生激烈的空战;驾着新式的喷火式战斗机自高空发动奇袭,英国空军
让德军空军在6月3-4日损失了14架飞机(10架为俯冲轰炸机,4架为战斗机;意大利空军
另损失3架飞机);然而己方损失也不小,在6月2-4日的行动中有13架遭到击落。英军空
军加上第七摩托化旅的活跃让2个步兵师被迫暂时采取防守的姿态以免被夹攻,有效减缓
了比尔海齐自由法国第一旅守军的压力。但,在防线中央的英军进攻遭到击败后,轴心军
开始往南调动更多地面部队,比尔海齐守军的压力也随之急增。
6月6日时吴尔兹战斗群和装甲军团的警卫营首先南下掩护第九十轻装师的侧翼,该师随即
在砲兵和空军的掩护下对法国守军发动冲锋,虽然前进到离阵地700公尺处,却被迫在“
完全缺乏掩护”的雷区前鸣金收兵;隆美尔指派由装甲军团工兵官和第十五装甲师的步兵
所组成的战斗群驰援两个步兵师,于8日在德国空军猛烈空袭后2次从北方进攻比尔海齐;
第1次白天的攻击因第四装甲旅的牵制而提前收兵,晚上8点时的进攻则成功突破外围阵地
,在与守军激战后攻势在距离主阵地只剩下200公尺的地方停了下来。
10日早上11点时,隆美尔亲自率领所有在比尔海齐的部队对守军阵地再发动一次攻势:德
国空军倾巢而出,分3波支援攻击部队,同时护航战斗机群则是掩护该地上空到后方的艾
阿登一带,阻碍英空军的援护行动;根据隆美尔的记载,攻入防线的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白
刃战而死伤枕藉,轴心军于夜幕低垂时终于突破主阵地,并攻下了位于中央指挥位置的高
地。
由于德国空军被牵制在比尔海齐过久,凯塞林于9日和10日晚上2次急电隆美尔抱怨,要求
装甲军团“集中所有兵力发动一次猛烈的攻势”。隆美尔只得安抚前者并保证绝无消耗空
军的打算,而是因为守军“罕见的激烈抵抗”而造成了延迟;凯塞林再次回电,要求“集
中所有装甲兵力发动一次攻击”;由于战车不利于在雷区当中行动再加上英军装甲兵力也
未完全毁灭,隆美尔只得再次回电详述难处,并保证隔日会发动足够强大的兵力一举攻下
比尔海齐。
事实上比尔海齐的防线在前一天的攻击后已经接近崩溃边缘,而在缺乏援护的印象下,自
由法军第一旅的指挥官柯尼格(Marie-Pierre K?nig, 1898-1970)急电李特奇“敌军已
近在指挥所外…”并请求协助撤离。于是在10日晚上10点过后,柯尼格带领剩余的2619名
守军加上200名伤兵从包围圈的西方突围而出,和第七摩托化旅会合之后撤离。11日早上6
点45分第九十轻装师占领整个阵地,掳获845名的伤兵,大多数已经“身负重伤”。
比尔海齐的激烈抵抗让一些流言流传到德义高层耳中,其中一个特别危险的流言便是比尔
海齐守军中有1个志愿的“犹太营”,因为害怕遭俘后的待遇因此死战到底;于是早在9日
时,希特勒便透过最高统帅部给非洲装甲军团一道毛骨悚然的命令:“根据现有线报,敌
军中有一些政治难民…元首下令用最极端的方法处理他们。亦即,他们将在战斗当中尽数
歼灭…或是在最近的德国军官命令下集体枪决…仅有在为了获取敌情的前提下允许例外…
”;该命令禁止用书面方式传递。根据战后装甲军团参谋的回忆录,隆美尔在收到该命令
后随即烧毁并说道:“我们不打算用这种方式”。根据一些作者,比尔海齐的战俘和其他
战俘同样统一移交给意大利人;德军部队的记录则没有提到过收到相关的命令和对俘虏处
置的记载(因此这些俘虏有可能的确是照既有的标准流程移交给意大利人)。
即使经过5日的大败,从帐面上来看李特奇仍然有机会阻止轴心军:10日时第八军团回报
仍有248辆可作战战车(77辆格兰特、52辆十字军式、56辆斯图亚特、63辆玛蒂达式步兵
战车),而轴心军则有124辆德军战车加上约60辆义军战车。12日时英军装甲旅的可作战
战车上升到206辆巡航战车(83辆格兰特、59辆十字军式、64辆斯图亚特;16辆斯图亚特
指派给第七摩托化旅)和63辆步兵战车,然而英军的情况已经和一开始时不同:在失去比
尔海齐后,负责骚扰轴心军后方的第七摩托化旅也失去了可倚靠的出击基地,效率也随之
下降;虽然防线北方的两个步兵师和防线后方的阵地群仍然大致完好,但是装甲部队最重
要的补给基地早已暴露,任何装甲部队的作战都会因此受到牵制而难以夺回主动权。
隆美尔当然没有静待英军喘息的打算:他立即用比尔海齐除了装甲军团警卫营以外的部队
再次对英军后方补给中心的艾阿登发动一次攻击:11日下午3点,掩护左翼的的斯提师在
艾克罗马以南往北、中间的第十五装甲师往艾阿登阵地以西、右翼的第九十轻装师往艾阿
登以东齐头并进,并在夜幕时分到达艾阿登以南约10-15公里的地方。
英军第三十军军长认为这是攻击分散非洲军的好机会,于是将所有装甲部队集结在第二零
一近卫旅扼守的骑士桥阵地一带,计划在12日往南攻击分散的敌军。然而由于第二十一装
甲师仍然在英军装甲部队西方,第七装甲师师长担心被夹攻而打算和上级会面讨论,却在
前往军部的途中遇到德军的巡逻队而被迫绕路,比预定晚了几个小时才到达军部。
然而在此之前英军此时早已失去战机,的斯提师和第十五装甲师早已设好防线并和英军第
七装甲师的装甲旅展开对峙;12日中午时隆美尔见时机成熟,随即命令非洲军前后夹击第
七装甲师:遭到夹攻的两个装甲旅随即陷入混乱,情况十分危急;由于第七装甲师师长仍
未到达军部,第三十军军长紧急将所有装甲旅置于第一装甲师底下统一调动,该师师长立
即将第二十二装甲旅往南调往骑士桥阵地一带勉强阻止住第二十一装甲师的一波攻势,然
而这却让原本已经狭窄的骑士桥一带更加拥挤,让英军装甲部队失去行动的自由。
非洲军和的斯提师持续攻击第七装甲师的后方和侧翼,加上轴心军趁着白天的一场沙尘暴
将原本在大釜阵地内的砲兵也向前推进加入攻击的行列,让英军的装甲部队只能缓缓往东
退却试图用骑士桥的主阵地来协助稳定受到三方夹攻的劣势;根据官方战史,12日一天英
军损失了138辆战车(105辆巡航战车和33辆步兵战车),而持续向东撤退的装甲部队让骑
士桥阵地也开始受到轴心军的包围威胁。
隆美尔无意放过英军,随即调动所有砲兵于13日一早包围第二零一近卫旅驻守的阵地西侧
,并用非洲军的装甲师对协防阵地北缘的第二十二装甲旅和第三十二战车旅发动夹击:这
波凶猛的攻势持续到下午,前一日因阵地指挥官阵亡而接替指挥的近卫旅旅长也因受伤而
被迫退出战场,迫使英军第三十军军长于下午3点命令原本退到东北方试图休整的的第二
和第四装甲旅前来解围;然而英军气力已尽,隆美尔记录尽管英军的砲兵和战车拼命试图
反击,攻击仍然成功:夜幕低垂时,第二零一近卫旅被迫放弃西缘阵地并在当晚撤进多布
鲁克以免遭到包围,而英军全部的可作战战车已经减到劣于轴心军的70辆(50辆巡航战车
和20辆步兵战车)了。第一装甲师将剩余的战车移交给第七装甲师后离开了战场,而李特
奇于14日早上7点下令防线北端的两个步兵师撤退,加查拉防线长达3周的恶斗以轴心军的
胜利告终:在战斗开始时还计划著围歼敌军的第八军团,现在将挣扎着退往后方防线重整
试图避免部队被歼灭的命运。
整体来看,北非义军的摩托化部队在从错误中学习的速度是优于英军的:帕菲亚师和的斯
提师于5月28日打通雷区的行动对于装甲军团能够绝处逢生至关重要;而阿里提师在6月5
日避开英军锋芒之后对其侧翼反击的一连串自主行动也代表其在过去的战斗中学到了重要
的战斗合作技巧:重要的未必是一个阵地的成功防守与否,而是能够在理解上级作战目标
的前提下运用手上资源最大化达成目标的可能性。而义国空军方面,虽然逊于德国空军的
妥善率和相对落后的机种使其无法更有效率的出击,但是其在加查拉一役中的贡献也是不
可抹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