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gt (皇元界朝)》之铭言:
: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虽然中国在清末以后是积弱不振,但是这么多年来
: 难道就没有在军事上出过达到列强水准的中国将军???
: 如果以苏联三个平庸元帅为标准,即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铁木辛哥
: 中国将军难道没有达到他们这种水准的吗??
: 个人初估中共方面,应该有粟裕、林彪、彭德怀
: 国府方面,应该有孙立人、张灵甫、陈明仁吧??
: 不知道大家意见如何??
以前tomasvon在板上提过,魏德曼曾评价二战国府并不存在合格的大兵团指挥官......
这当是以美军的标准而言,事实上以国府的状态就算有天纵英才也无从发挥。
真要我说的话也不会是这三个以军、师级战绩为主的,薛岳和傅作义表现更亮眼。
拖到二战实在是太难了,人家都上外太空了国共还在杀猪公。
(虽然布琼尼也是杀猪公等级的.......)
(如果把意大利当列强,国府好像也可以推出几个同等级的......?)
不过中国的将领要有所谓的“列强水准”是有一个黄金时间点──1906~1916年。
为什么要挑这个时间点?
因为在这十年间,所谓的列强包含了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些垃圾陆军,
帝俄和法军在一战前期也都有一大堆不堪的指挥官(从霞飞撤换半数将领可见一斑),
而欧洲列强直到1916年的时候都还没有完成转型现代战争的蜕变;
相对来说,北洋军于1905年河间会操、1906年彰德会操后已开始具一定程度的战力,
并且在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的表现其实是颇为优异的,
直到袁世凯过世(1916)的时候应该也还没有稀释、分裂到不堪的程度。
北洋军在1911年的战术表现可参考:邝智文,〈1911年汉口、汉阳战役中的北洋军〉
(收录于《共和维新: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论文集》,google books有试阅)
北洋六镇在清朝灭亡前夕是集结全国之精粹所铸成,远非清末其他武装能比拟,
汉口、汉阳战役中虽然兵力呈劣势,却仍然是一路力压南方的新军和民兵,
湖北新军已经是勉强与北洋军并称的清末主力了,仍然在汉口的激战中大败,
即使黄兴带湘军增援也无法扭转劣势,黄兴的胡乱指挥更导致革命军损失惨重。
前引该文就提及观察汉口、汉阳战役的英军与日军军官都认为北洋军受过严格锻炼,
在战术、组织与后勤方面的成果都比较令人满意,惟兵力匮乏而攻势缓慢,
但这就不是指挥官能轻易解决的了,是朝廷根本没有后备动员能力。
北洋军懂得使用疏散线列,善用火力和掩蔽,进退有度而不盲目冲锋,
随时可抽调不同单位组织弹性的特遣队,后勤能支持铁路作战、粮食弹药供给充足,
国府到二战的时候大半的部队(尤其是军阀部队)都未必能办到。
换句话说,北洋军的冯国璋等人,在1906~1915年的这十年之间,
其实很有可能是比后段班列强的许多政治任命将军还要称职许多,
至少放在列强也是合格以上的军长。
北洋军的规模不敷兵团作战,缺乏相关经验,惟1914年的列强也很难说有合格人物,
比如说英、美两国连一个兵团司令部都没有,自然也是没一个指挥过兵团的将领,
即使是存在编制的欧陆列强也多是调度不灵的庸碌之辈,
法军在阿登地区、俄军在坦能堡的部署与指挥都是惨不忍睹的灾难。
所以说,清末到二战的国府将领“相对素养”最高峰大概就是清朝灭亡前后,
因为这也刚好是欧美列强的一个低谷──当所谓的列强其实也是参杂一堆废物,
北洋军看起来就好像有世界级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