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北战争的议题又因种族争议而浮上新闻,我因为先前对于南北战争的了解比较有限
,最近又多看了一些资料,目前这本书蛮吸引我的: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Warfare: Ideas,
Organization, and Field Comman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2)
我觉得这本书可以和先前在板上推荐过的Battle Tactics of the Civil War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合起来看,这两本书大概解释了南北战争期间,影响双方军队
行动与表现的主要因素。
其他还有不少书籍,有些是专门讨论特定战役、议题或人物,有些还没仔细看过,这里先
不多做讨论。有推荐的还请板友不吝在推文给予建议。
回到最上面那本书,我刚开始看南北战争时是从比较基本的介绍开始看,后来对于麦克莱
伦(George McClallen)将军这个人物蛮有兴趣,就去搜寻相关的正反两面论调,意外发现
这本书相当让我惊艳。
相较于Paddy Griffith在Battle Tactics系列书籍中主要讨论战术,这本书更偏向于分析
南北战争中的后勤与联络等因素,不过也有涉及防御工事的战术特色和影响。关于后勤和
通讯的讨论是我在别的书比较少看到的,因为这明显影响了部队调度的能力,而后勤单位
的编制也会显示出主事者强调的方向。
以下分成三个部分来谈。首先是后勤,南北战争中的战略机动必然牵涉到部队的补给问题
,除了凭借铁路与水运之外,就必须凭借牲畜拖曳的车辆和官兵自行携带,这就影响到部
队能否远离铁路或水岸进行运动。
透过强行的征收与掠夺,部队有可能延长在乡间的部署时间,但是在久经战火的区域,民
间已无可以征用的粮草,则部队的行动将完全仰赖于己方的后勤组织。
为了延长在野外的补给携行能力,北军的波多马克军团曾于1863年推行所谓的飞行纵队,
意即让官兵尽可能的携行干粮和各式配备,此使部队能离开铁路作战长达八天,然而此一
尝试在战争后期被格兰特取消。飞行纵队的最大缺点在于官兵的负重较高,行军速度反而
受到拖累,而官兵也必然习于在紧急时刻舍弃累赘的背包,反而让战斗开始后难以取回必
要的工具。
通讯的部分则主要是在讨论美军于南北战争中草创的通讯兵团,除了比较传统的旗号等手
段,北军还使用了电报来提供战略性的通讯,甚至曾尝试使用热气球进行观测和提供通讯
。时至南北战争后期,北军已能广泛使用电报来整理情报和指挥行动。
在战术的部分,南北战争后期双方都普遍运用防御工事,即使在进攻的时候也强调尽可能
逼近敌方阵线后构筑工事,战争遂以堑壕战的风格进行,双方都不断在工事之间来回攻防
,只有成功进行战略迂回才有微小机会在开阔地捕捉敌军。
李将军在陆路战役(Overland Campaign)以及其后围绕在彼得斯堡的包围战期间,不断凭
藉内线作战与防御战术抵御北军攻势,格兰特的战略迂回难以得手、正面攻坚必须付出极
高昂代价,不过长时间的消耗战终于耗尽了南军维吉尼亚军团的补给能力,使李将军无力
再战而只有突围一途,最后也终于在战略机动能力耗竭后被包围。
另一方面,薛曼在亚特兰大战役中面对另一位南军名将约翰斯顿,后者沿着铁路层层设防
抵抗,但是后勤能量的差距使南军已无能力应对北军的战略迂回,只能不断向后退却。后
来约翰斯顿被撤职,接手的胡德只懂蛮勇冲锋,结果三番两次的自杀式攻击最后终于摧毁
了南军田纳西军团。
总结而言,说南北战争是一场后勤的较量不为过,最后北军的国力优势逐渐显现,终于压
垮了南军。
顺便一提,另一本书Attack and Die: Civil War Military Tactics and the Southern
Heritage (University Alabama Press, 1984)认为南军不断的进行代价高昂的攻势根本
是不智之举,不过从后勤与战略角度来看,这大概也是不得不为。
回到麦克莱伦,传统上认为他只会建军不太会打仗,本书对他是比较偏向正面评价的,我
另外看的书也有几本是试图帮他翻案(也有书是专门骂他就是)。个人认为麦克莱伦未必是
顶尖的将领,但是公允的说也不算差,格兰特也描述他就是顶了一个烂缺,否则未必就逊
于北军战争后期的各个名将。
==
最近可能会再写几篇关于南北战争的文章,看大家有没有想知道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