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观后的一点感想
现在台北军迷圈最夯的话题,莫过于电影《决战中途岛》(Midway)。这是继1976年版《
中途岛》之后,好莱坞重拍的史诗级战史大片。导演欲与1976年版做出区隔,突现出自己
的特色,将全片的焦点锁定在美国海军企业号航舰上飞官的人性刻画上,以两员击沉日舰
的关键SBD飞官韦德‧麦克劳斯基(Wade McClusky)与李察‧贝斯特(Richard Halsey
Best)为中心,描写其个人性格与互动,作为剧情发展的主轴,并以此来推伸中途岛战史
的全过程发展。相对而言,1976年版则以真实的战史为本,严谨的描述全事件的重要环节
及其相互间的影响与前后因果,同时也将导致本次战役结局的原因做了基本的探讨。换句
话说,2019年版是一个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真实人物为本的战争剧情片,导演与编剧的
自我诠释演绎较多,而1976年版则是一部严谨的战争史实片。
2019年版的重心放在美军SBD飞行员如何冒险犯难,排除万难炸沉日本航舰的壮举,其虽
然也强调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情报部门的努力与成就,破译了日军的电报,确定了日军攻
击目标为中途岛,但却对于美军情报人员的成就做了神话式的安排,声称他们精准的预测
了日军在“何时抵达某处”出现的具体情资,因而导致了中途岛的胜利。此项安排却将中
途岛战役中双方接战前所面临的战争之雾(情报障碍)与过程中的战争摩擦(不预期事件
)的重大影响,全然抹去。而事实上,尽管知悉了日军攻击目标,美军对于日军的确实兵
力、在战场上的动向及其意图,仍需要进一步发掘。本战役在接战前彼此对于对方的兵力
、位置、战术意图均仍在不断摸索探询,这点在中途岛战役中至关重要。1976年版的中途
岛真确详实的将这段过程呈现出来,也就是双方侦察机在茫茫大海中搜索对方舰队,而情
报传递的即时性以及确实与否,对于双方战场指挥官决心下达,也存有重大的影响,其重
要性甚至主导了中途岛战役最后胜负的结果。相对于1976年版的用心,2019年版的决战中
途岛描写美军情报人员神确的预判,这点不但不符合真正史实,也对战争中情报障碍的实
际状况缺乏了解。
2019版的全剧锁定在迪克贝斯特与麦克劳斯基两人身上,也就是说,全片焦点都在企业号
航舰(USS Enterprise, CV-6)的活动与战斗作为。也因为如此,本片缺乏同在本战役中
参战的其他航舰的角色。在战役中沉没的约克镇航舰(USS Yorktown, CV-5)成为跑龙套
,连该航舰遭到击沉也仅以演员的一句话草草带过;而大黄蜂航舰(USS Hornet, CV-8)
在全片中则完全没有踪影。由于企业号SBD舰载俯冲轰炸机中队击沉了两艘日本航舰,也
是片中两位灵魂人物所属单位,因此全片大部分均以SBD中队的攻击行动为核心;战斗中
同时出击却近乎全军覆没的TBD鱼雷轰炸机中队,仅仅是为了替SBD的关键行动做铺陈,才
有看到他们上场的机会。至于舰载战斗机F4F,在本片中几乎缺席,似乎美国海军航舰上
并未建制有战斗机中队。所以在片中,竟出现美军SBD俯冲轰炸机与零式战斗机缠斗的桥
段,而俯冲轰炸机硬是将咬尾猛追的零战频频打爆,这等夸张情节所在多有。
老战友对于本片的选角相当有意见,那些挑选演出美国海军指挥高层的演员,其表达出的
形象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去甚远。如果我们看这些历史人物的本人照片,会发现他们都是
具有老态的资深指挥官,和本片饰演他们的演员相差甚远,这些演员不免都显得太“嫩”
了。演尼米兹的伍迪海里逊,这位演员过于年轻,分量不够,以往所饰演的多半是轻挑型
的角色,很难和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最高指挥官画上等号。演海尔塞的丹尼斯奎德,以往
的萤幕形象虽是硬汉角色,但是他是那种耍帅型的硬汉,也和海尔塞的持重也不相衬。至
于饰演斯普鲁恩斯的演员,假如不说他是将军,我会以为他演的是一位校级军官。最后,
本片欠缺中途岛战役中的一位关键美军指挥官,第16特遣队指挥官佛莱彻将军(Frank
J. Fletcher),这场仗有很大部分是他扮演重要的角色,全片中没有这号历史人物,这
部电影的严谨度可想而知了。
其他细节部分的问题与值得商榷之处,下回有时间再详解。
老战友滕昕云
=分隔线=
个人认为开头的珍珠港事件可以省略不拍或缩短时间,用来交代更多情报战细节及海战全
局。
话说回来,这类规模浩大牵涉人物众多的史实战争片也不好拍就是了,规模小的多的黑鹰
计画电影都魔改或直接鬼隐许多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