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李靖兵法的战锋队是什么兵种构成

楼主: Theo57 (敶)   2019-09-22 19:58:32
唐代的跳荡和奇兵本职应是步兵,依《通典》所述︰
"计二万兵,除守辎重六千人,马军四千人,步兵令当二百队,别取六步三尺二寸地,并
冲塞总尽。"
"诸且以二万人军,用一万四千人战,计二百八十队……除马军八十队,其步军有二百队
。"
对照李靖的二万人编制(50人一队),跳荡、奇兵各2900人共116队,弩手2000人40队,
弓手2200人44队,即是一万兵二百队。
但这些步兵作战时大概都有配马(能否全配可能得看马政状况)︰
"凡与敌斗,其跳荡、奇兵、马军等队,即须量抽人下马当之。队别量抽捉马人,先定名
字。若临鬪时,捉马人有前却及应捉撩乱失次第,致失鞍马者,斩。若其贼退,步趁不得
过三十步,亦不得即乘马趁。审知贼退,撩乱惊怖,然可骑马逐北,仍与诸队齐进。其折
冲、果毅,当鬪之时,虽蹔下马,贼徒败退以后,即任骑马检校腾逐。"
会战时不仅跳荡、奇兵,连马军都要下马步战,马匹则另抽选捉马人看顾。而确定敌人真
正败退后才可骑乘结队追逐。
"诸贼徒恃险,因山布阵……诸军弩手、弓手及战锋队,各令人捉马,一时笼枪,大叫齐
入。"
弩手、弓手和战锋队在攻击前才令人捉马步行突进。可见李靖兵法的精神还是相当强调步
兵战斗,也因此部队需时常练习︰
"每营中两厢置土马十二疋,大小如常马,具鞍。令士卒擐甲冑,櫜弓矢,佩刀剑,持矛楯
,左右上下,以便习其事。"
战锋队的问题,从字面义猜测是前锋战队。《通典.卷一五七.兵十》︰"诸每队,战锋
五十人,重行在战队前,布阵立队讫,闻鼓声发,战锋队即入,其两战队亦排后即入。"
近战顺序先于其它部队应无疑问。
《四库全书.武经总要》引李靖兵法道狭进军之说︰"凡道狭不可并行者,即第一战队为
首,右战队次之,左战队又次之,右驻队又次之,左驻队又次之。若道平川阔,可得并行
者,宜作统行法。其统行法,每统战锋队居前,两战队并行次之,又两驻队并行次之,余
统准此。" 第一战队或是第一战锋队笔误,但也可能对撰者而言战锋队即由战队担当。
《武经总要前集.卷二.教步兵》︰"凡敎阵,先量士卒多少……以次布战锋队。第一队
为战队,间一队抽取一队为驻队。队随多少,毎厢各两重布队。"此条言“以次布战锋队
”后,第一队却说是战队,应可肯定两者身份能重叠。
《通典》同样有类似训练︰"诸教战阵,每五十人为队……队别相去各十步,其队方十步
,分布使均。其驻队塞空,去前队二十步。每隔一队,定一战队,即出向前,各进五十步
。"
五十人队自身占地十步,队与队间隔十步,每个间隔空处后面二十步则是第二列队伍的排
位。第一列负责出战队前进五十步,第二列则担任驻队。战队(战锋队)、驻队应该就是
作战时基本的阵型任务编组。《百战奇略》言︰"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
出战。"貌似是种两梯队交替迎击模式─接战线和预备线。
《武经总要》教场图,可见战、驻队排列的横阵
https://i.imgur.com/8fX8TMP.jpg
更复杂的有合队变成大队(不同于五十人队下的大队),二万军的实战布置云︰
"有贼,将出战布阵……须先造大队,以三队合为一队,虑防贼徒并兵冲突。其队居当军
中心,安置使均。其大队一十五队,中军三队,余六军各二队。"
在各军中心平均布署几个一百五十人大队,以防敌人合并大部队杀来。按教习内容,尚可
视状况临时再合成二百五十至五百人的队伍。大队编完才组织战队、驻队︰
"通五十人队,合有一百七十队,为战、驻等队。队别通队,及街闲空处,据地二十步;
十队当二百步,以八十五队为战队,据地计一千七百步。其八十五队为驻队,塞空处。"
其它五十人队剩一百七十队(单以步军二百队计数量有误),均分为战、驻等队,排法与
前述教阵相似。也就是说弩手、弓手、跳荡、奇兵在空间足够情况下可全部挂上战队、驻
队名号。
空间不足横列的例子见于狭道或地形险要处︰
"诸道狭不可并行者,即第一战锋队为首,其次右战队次之,其次左战队次之,其次右驻
队次之,其次左驻队次之。若道平川阔,可得并行者,宜作统行法。其统法:每统,战锋
队居前,两战队并行次之,又两驻队并行次之,余统准此。若更堪齐头行者,每统五队
,横列齐行,后统次之。如每统三百人,简取二百五十人,分为五队,第一队为战锋队,
第二、第三队为战队,第四、第五队为驻队,每队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其下等五十人
,为辎重队,别著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拟战日押辎重遥为声援。若兵数更多,皆此类
。"
道路狭窄无法并行的话,战锋队先行,其次右战队、左战队、右驻队、左驻队等。能够并
行则用统行法,每统的战锋队同样先走,两战队并行接续,两驻队再并行跟着。若更宽则
五队横列一起走。一统人数三百,其中二百五十人为战锋、两战队、两驻队,剩下五十为
辎重。
"诸贼徒恃险,因山布阵,不得横列,兵士分立,宜为竖阵。其阵法:弩手、弓手与战锋
队相间引前,两驻队两边相翊。布列既定,诸军即听角声,其角声节度一准前。看黄旗向
贼亚,闻鼓声发,诸军弩手、弓手及战锋队,各令人捉马,一时笼枪,大叫齐入。若弩手
、弓手、战锋等队引退,跳荡、奇兵队一时齐入,战锋等队排比回面,还与奇兵同入。"
受限于山地难横列的作战用竖阵,或同样以一战锋两战队两驻队架构运作,推测弩手、弓
手为右左战队,右左驻队即跳荡、奇兵。
进一步观察相关教范。《通典.卷一五七.兵十》︰"诸军营将发之时,当营跳荡、奇兵
、马军去营二三里外,当面布列;战锋队、驻队各持仗,依营四面去拟彻幕处二十步,布
列队伍,一如临阵法。待营中装束辎重讫,其步兵、辎重队二十步引,马军去步军二里外
行引。"
诸军要拔营移师时,各营跳荡、奇兵、马军到营区二、三里外当面布列;战锋队、驻队沿
著营区四周将撤幕处距离二十步范围列队,成临战状态警戒。这里战锋队和驻队的行动与
各营跳荡、奇兵、马军有所分离,加上成临战状态,故可能是待命班之类。《武经总要前
集.卷六.警备》︰"凡军营下定,常须防御。于营外去幕二十步列队仗,如临阵对寇法
,昼夜严警。纵逢雨雪,并抽队官,并不得离队。"而只有战锋队跟驻队可能代表无左右
战队,编制较为简略;又或者因保护营区四面防敌之故才全称战锋。
《武经总要》方营图,中军大营标示了弩、弓手,其它营和文本应仅是省略而已
https://i.imgur.com/NVAE5pw.jpg
"诸逢贼布阵,须有次第。先右虞候为首,其次右军,其次前军,其次中军,其次后军,
其次左军,其次左虞候。其诸军跳荡、奇兵、马军,各随本军以次行。至战所,并于本军
战锋队、驻队前布列,待五方旗节度。如战锋等队打贼不入,其跳荡、奇兵排后即入。"
要打仗了,各军跳荡、奇兵、马军依次序行进,到战场后于自军战锋队、驻队前面布列,
等待五方旗号调度。若战锋等队无法攻破敌军,跳荡、奇兵等从后方投入。此处的战锋队
、驻队估计还是警戒用那批。比较奇妙的是他们本在跳荡等队后方,却要先接战有点不合
理。料想“五方旗节度”做了必要的布阵,可能跳荡等队原地组出战线用的战、驻队;或
以自军战锋队、驻队为基础调动跳荡、奇兵等扩充。
"诸军讨伐,例有数营,发引逢贼,首尾难救。行引之时,须先为方阵,应行之兵,分为
四分,辎重为两道引,战锋等队亦为两道引:其第一分初发,辎重及战锋分为四道行。辎
重在中心双引,两行战锋队并各在辎重外,左右夹双引;其次一分,战锋队与前般左右行
战锋队相当,辎重队与前行辎重相当;又其次一分,准上;最后一分,亦准上。初发第一
分引,战锋、辎重相当。如其逢贼,前后分四行,两行辎重抽缩,两行战锋横引,作前面
甚易。其次两分,先作四行长引,其战锋即在外,便充两面。其后分亦先作四行,其辎重
进前,战锋队横列相接,便充后面亦易。其方阵立即可成。"
这条比较复杂,应该是移师过程中遭遇敌军的处置办法。诸队分成四分,每分都四路行军
,内侧两路为辎重,外侧两路是战锋左右夹防,前后皆有引旗。敌人出现时,第一分辎重
内缩后整分打横;第二和第三分的辎重、战锋前后行拉长队伍变两路,两分共四路,再各
拆往左右边与第一分的横队末端垂直相接;第四分仿第一分打横补上后方缺口形成战锋在
外辎重在内的防守方阵。此种需要完全护住辎重队的情况,看来全军大部分步兵都得撒下
去变成战锋。
《武经总要》行列方阵图
https://i.imgur.com/soPM1WT.jpg
《武经总要》立成方阵图(几个版本队位都有出入)
https://i.imgur.com/oFswv40.jpg
那正规战阵是由何种兵担任战锋队?
首先马军可先剔除,基本不关它的事。《通典》︰"其马军,各在当战队后,驻军左右,
下马立。"《武经总要》:"其马军各在当战、驻队后左右,下马立。"
弩手也应该无关。"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
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
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
他们既是五十人一队又与战锋队配合突击,自然非战锋队了。
只是弩手布阵尚有些矛盾之处。《通典.卷一四九.兵二》另言︰"复以陈中张,陈外射
,番火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则弩不绝声,敌无薄我。"这段杂在赵国公王琚《射
经》内容后,感觉应该是其它兵法的战术。
《武经总要》还提到︰"唐诸兵家皆谓弩不利于短兵,必以长戟、大牌为前列,以御奔突
……" 有种花装的意味,唐代实际操作可能比想像中更多样。
弓手的话,类同弩手。"布阵讫,鼓音发,其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即发箭,弓手去贼六十
步即发箭。若贼至二十步内,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令驻队人收。其弓弩手先络膊,将
刀棒自随,即与战锋队齐入奋击。"
教战阵内容尚云︰"听角声第一声绝,诸队即一时散立;第二声绝,诸队一时捺枪卷幡,
张弓拔刀……" 可惜之后的步骤都剩枪而已,无法得知弓手的走位动作。
跳荡、奇兵中以跳荡最可疑。《通典》的叙述语顺,跳荡常是先于奇兵和马军。竖阵的
部份又言︰"……若弩手、弓手、战锋等队引退,跳荡、奇兵队一时齐入,战锋等队排比
回面,还与奇兵同入。"虽说预备线的跳荡、奇兵一时齐入,但战锋等队引退后再攻击是
与奇兵同入,顺序仍有可能跳荡在奇兵之前。
《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军制》︰"古有跳荡、左右虞候,今谓之先锋、策先锋、殿后、
策殿后是也。"宋仁宗时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曾于奏报中道︰"古之用兵,皆择其精锐,先
当矢石,谓之握奇、跳荡,是为奇兵……"后者初看觉得奇怪,跳荡居然算奇兵,不过宋
代有阵法把前线的精锐部队当作奇兵;《武经总要前集.卷七.本朝常阵制》:"本朝用
兵排阵之法,中军大阵之前,别择锐士,散为奇兵,谓之前阵。"《握奇经》亦云︰"古之
奇兵,兵在陈内。今人奇兵,兵在陈外。" 所以应乃时代变迁之缘故。
因此古之奇兵或许比较接近宋代伏兵的定义。《武经总要前集.卷四.奇兵》︰"夫奇兵
者,正兵之变也;伏兵者,奇兵之别也。奇非正则无所恃,正非奇则不能取胜,故不虞以
击,则谓之奇兵;匿形而发,则谓之伏兵,其实则一也……兵法曰:凡布大阵,常以十
分之三为奇伏;设有万人,则一千五百为两奇,一千五百为两伏。奇兵如手,伏兵如足,
正阵如身;三者合为一体,迭相救援,战则互为进退,循环而无已。"若然则唐代奇兵不
太可能充当会战时的战锋队。
话虽如此,《武经总要》的本朝八阵法又采用另一套与李靖兵法相近的机制︰"其驻队
者,即今之阵脚兵也;战锋队、战队、跳荡、奇兵者,即今之阵内战兵及无地分兵也。"
按照阵图文字,驻队应为弓弩手,位置常在阵形边缘。战锋队、战队属阵内战兵大概没问
题,这样跳荡、奇兵就是无地分兵。书中对无地分兵未作解释,但见平戎万全阵有“无地
分兵士”︰"每阵周回二十里,计七千二百步,每五百步为一地……地分战车千四百四十
乘,地分兵士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人;无地分兵士五千人,以三十人为一队,计百六十六队
余二十人,其兵士队于阵内列行。"
再参考常阵制“无地分马”条目︰"无地分马,轻锐之兵也。凡一指挥,各成战队,分遣
指使臣或军头一员押之,处大将军营阵左前右后,备缓急驱使。其战队多少,临时分置,
无定数。" 于阵内列行及临时分置大将军营阵附近等特性合乎字面给人的感觉,无地分兵
或指布阵时未分发到前线阵地编组的士卒,可能放在后方备用。
《武备志》宋朝八阵图之一,其中跳荡多了马字,也许兼职或转职精骑
https://i.imgur.com/MnY1XDX.jpg
兵制不熟多半望文生义,一点浅见供参考
作者: detonator (犬之爱)   2019-09-22 21:49:00
好文啊!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9-09-23 08:51:00
push
作者: spring719 (未曾来过的冬天)   2019-09-24 05:0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