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左右,法国是德国海军的首要假想敌。德国两个主要的海军战略,一个是借由具备
高航程的Panzerschiff在大西洋破交,分散法国兵力;二是在西波罗的海寻求交战机会阻
止法国海军与盟友(波兰)海军接触。
在1932年11月时雷德尔提出的未来规划中,德国海军在未来六年内将会建造一艘航母、6
艘巡洋、6艘驱逐、16艘U艇与"六艘战列或袖珍战列。"
俾斯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俾斯麦姊妹的前身”F” Ersatz Hannover (俾斯麦) 和 “G”
Ersatz Schleswig-Holstein (Tirpitz) 逐步进行初步规划。在koop 与 schmoke的书中
提到Construction Office是于1933年开始设计工作,不过另有资料(Jost Dülffer的
Weimar, Hitler und die Marine)中则写在1934年开始前期准备并在1935年才对
Panzerschiff “F”有明确的设计。
F与G两艘船的设计目标如同较早的Panzerschiff ”D”与”E”即后来的沙恩霍斯特姊妹
,对抗法国的敦库尔克(Dunkerque)级战巡是他们首要目标,此外要具有远洋作战能力
。
Battleship与 Panzerschiff特点的混合
尽管德意志级上的柴油引擎提供了其良好的航程与航速使其能够在大西洋破交,但是为了
节省动力部的空间雷德尔偏好高压蒸气涡轮机。
1934年6月收到意大利传来的消息,他们准备建造两艘3万5千吨的35cm炮战舰,而法国人
也会建造相应的战舰,因此德国人也定下了他们新造舰基本的主炮规格。最初设计的完善
来到同年的11月初,此时规格如下:
随后因为估算后发现吨位可能会超过3万5千吨。因此在一些部分的数据上进行了些削减,
如主装甲带降到320mm、极速降至28、航程降至14000海里于20节航速。
但是这样改,航速就变得太慢,于是设计师就认为要不牺牲装甲,要不超过3万5千吨。最
后雷德尔同意让吨位超过3万五,同时他也插手设计,他认为列克星顿借由电传动(
Turbo-electric)表现出优异的高极速表现,所以他希望能够在未来的主力舰上使用。然
而电传动会增加吨位,在1935年1月17号提议用35cm取代33cm炮后,经估算,如果是8门
35cm炮,搭配蒸气轮机是39400吨;使用电传动则要上升到40700吨。所以电传动最后还是被排除了
1935年,项目的急迫性越来越高。法国传来新造3万5千吨战列舰的消息,更糟糕的是法义
关系的缓和再加上德义间于奥地利的摩擦,让国防军的将领于3月时甚至开始讨论应对法
义的联手攻击。
回到项目本身,1935年3月开始,陆续有声音希望将35cm炮更换成 38cm
炮,不过遭到雷德尔的反对。然而一个月后,雷德尔直接受到希特勒的要求,于是最终,
主砲就真的换成38cm了。
这边Mulligan还有特别强调,选择38cm的原因应该不是受到法国(黎赛留)的影响。因为6
月份时在巴黎的情报传来,称法国会继续使用33cm炮。基本上是因为希特勒对大口径的偏好
设计底定,然后德国人就遇上问题了。原本期望是一艘具备高航程破交能力的主力舰,1936年开始施工后德国人发现俾斯麦搭配的蒸气轮机续航力不如预期,只有原先预期的
14000海里的一半。
对此,德国海军除了更改后续H级的设计(改回柴油)外,也将俾斯麦主要配置于本土水域
的防御上。直到法国战败改变了海军的策略
在1941年前,俾斯麦主要负责Fleet Commander那边的近海防御事务
参考资料:
1.Ship-of-the-Line or Atlantic Raider Battleship Bismarck between Design
Limitations, Timothy Mulligan,2005
2. Battleships of the Bismarck Class Bismarck and Tirpitz ,Gerhard Koop ,
Klaus-Peter Schmolke,1990
最近玩的手游出了 简单写篇文章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