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苏联崛起与白军悲歌:俄国内战[38]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9-04-08 08:54:11
南线最后之战
1920年十一月七日,在十月革命的三周年──十月革命的十月是儒略历,现代普遍用的格
里历是十一月──红军潮水般涌向了皮里柯普地峡。一波又一波的人海猛力冲击白军的前
沿阵地,精选的突击单位──在卡霍夫卡攻防战中初次亮相──试图于猛烈炮火的掩护与
支援下在战线上打出缺口。尽管红军攻势猛烈,白军阵线一整天屹立不摇,红军高昂的士
气受挫后有转入溃退的危机,就连伏龙芝本人都上阵督战。
入夜后,红军却掀开了鬼牌。十年罕见的秋季低水位与摄氏负二十度低温,使锡瓦什湖岸
边的盐沼泥泞得以通行,红军遂成功跨越锡瓦什湖的边缘,迂回到土耳其之墙的侧翼。为
了避免白军察觉,红军在夜间仍不断在整个正面进行攻击,牵制住白军主力的动向与注意
力。
白军直到拂晓才意识到红军已经包抄到后方,并仓促调兵封堵,此时湖水回涨,红军前锋
无法得到增援,因而被围堵在湖边。虽然如此,红军已能威胁土耳其之墙的后侧,使白军
大感震惊。事实上,若非弗兰格尔先前严令摧毁锡瓦什湖岸边的所有船只,情况将更为严
峻。
由于战线过于延伸且红军的攻击相当猛烈,白军主力决定从前哨阵地退至土耳其之墙。位
于后方主持政府的弗兰格尔在八日晚间得知战况艰难后,密令海军开始组织撤退行动,并
请求法国海军协助。
十一月九日,红军用恐怖的炮火和人海战术轮番猛扑土耳其之墙,白军也还以颜色,使用
轻重火炮与轻武器顽强抵抗,红军战死者数以千计,但是最终仍于夜间血战后夺取这道主
防线。残存的白军悉数退至最后的预备防线上,其败北已是可以确认,红军主力则成功与
迂回部队会师。
相较于土耳其之墙有八公尺深的堑壕,相对厚实的铁丝网,用土石筑起的壁垒,乃至于用
混凝土和铁板加强的火力据点,白军的预备阵地只有浅壕和少许铁丝网,主持战线的库特
波夫将军深知被突破只是时间问题,但他仍有义务奋战到底,为后方的撤离行动争取时间

经过两天的持续交战,白军在十一月十一日下令开始进行撤退战,舍弃已难以继续坚守的
防线,一边交战一边往各港口集结。白军与法国海军集结了手边全部一百二十六艘船舰,
从十四日开始在各港口装载人员。
十一月十六日,白军完成撤离作业,所有船舰驶离克里米亚,前往君士坦丁堡。俄国内战
南线终于告终,然而内战还没完全停止。
远东战火尚未歇
早在内战伊始,外贝加尔山区哥萨克领袖谢苗诺夫与乌苏里哥萨克领袖卡尔米科夫等人就
于远东地区起兵,成为控制广大区域的军阀,并得到日本政府的大力援助。谢苗诺夫与其
附庸势力一直桀骜不驯,与高尔察克领导的鄂木斯克当局颇有摩擦,除了拒绝接受指挥,
更不断拦下从海参崴运往西方的物资。谢苗诺夫后续被迫名义上承认高尔察克的领导地位
,卡尔米科夫则始终拒绝听令。
时至1919年秋末,鄂木斯克当局垮台,白军东方面军的残部越过西伯利亚往远东撤退,谢
苗诺夫曾试图派兵支援,然而受到日军的拖延且无法撼动大局。东方面军的残余部队被整
编为三个军,并于1920年二月编入新建立的“远东军团”。远东军团包含了白军在远东地
区的所有军事力量,名义上由谢苗诺夫领导,实际上则是各军系的松散联盟,仰赖日军的
影响力庇护。
红军在攻占伊尔库茨克后,为了避免与日军作战,并且因应欧洲的重要战局,暂时勒令不
许进军伊尔库茨克以东,并建立远东共和国的魁儡军政组织作为缓冲手段。远东共和国的
官僚组织包含社会革命党人,然而实权把持于共产党的远东党政部门,而远东共和国的军
事力量“人民革命军”更完全是把部分红军换个旗号。
随着日军逐步往远东收缩,人民革命军开始向外贝加尔地区攻略。1920年三月,人民革命
军比较轻易的攻占了乌兰乌德,将白军扫出外贝加尔地区的西部。值得注意的是,谢苗诺
夫在1917年年底就是在乌兰乌德成立“特殊满州部队”,开始他在内战中的军事生涯,不
过他后续是以赤塔作为大本营。
人民革命军接下来的攻势却不怎么顺利,1920年夏季四、五月间的前两次赤塔作战都遭击
退,白军仍有一定程度的战力,而且日军也仍有前哨部队位于赤塔周边,人民革命军的约
两万兵力尚不足以轻易扫荡战场。白军的对手却不只是人民革命军的正规部队,赤塔以东
也存在大批亲共的游击队,并于1920年四月被统整为“黑龙江方面军”,从东侧牵制了大
量的白军与日军部队。
随着日本和共产党在六月签署停火协议,日军同意进一步将兵力收缩至赤塔以东,少了日
军协防后,白军于外贝加尔东部的局势岌岌可危,斗志低落。人民革命军遂于十月发动第
三次赤塔作战,终于攻占没有日军协防的赤塔,白军则在战况失利下退入仍处于日军势力
范围内的滨海边疆区。
1920年二、三月间还发生一个重要的事件。日军驻守于庙街的第二步兵联队与支援单位共
三百八十六人,遭两千人以上的游击队攻击,交战大半个月后被全歼,超过半数阵亡或自
杀,剩下一百三十六人被俘;日军地二十五步兵联队在六月份才抵达,游击队杀光战俘后
撤离。日军第十四师团在西伯利亚前后共蒙受了五百五十七名战斗伤亡,此役就死了三百
零七人(其余七十九人不属于该师团)。
庙街事件是日军在西伯利亚干涉中最惨痛的一役。共产党在与日军谈判过程中受到严正抗
议,因而将下令屠杀战俘的游击队领袖特里亚皮岑枪决;日军则借口苏俄处理不够完善,
占领库页岛北部且暂不给予外交承认,直到1925年才建交和撤军,期间已掠夺库页岛北部
的大量资源。
==
写了这么久,终于提到乌兰乌德了,呜呜。
作者: liuyushyr (数字先生)   2019-04-08 11:34:00
辛苦了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9-04-08 13:54:00
作者: Bastain (满洲国专家^^)   2019-04-08 15:50:00
推阿
作者: JosephChen (╭(〞▽〝)╭(〞▽〝)╯)   2019-04-12 22:40:00
推 为什么白军不是以塞瓦斯托波尔为最后阵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