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东北军火援助、铁路运输与军火制造[7]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8-04-25 20:31:21
※ 引述《carsen (carsen)》之铭言:
: 同样在前面的讨论串中,我已经举出相关资料,显示苏联与朝鲜在1946~1949年运送
: 了大量的军火、作战物资、军工设备原料,支持中共作战。杨奎松先生和吕迅先生都
: 曾提到苏联于1946年7月中至8月初援助华北军火:
: 蒋马都不知道仅在7月15日至8月7日,苏军就秘密由海路运给陈毅步枪12145
: 支,重机枪182挺、轻机枪56挺、掷弹筒167个、大小炮7门、刺刀11164把,
: 子弹10212840发、炮弹43588发(2000发九二步兵炮炮弹,余为山炮弹)、
: 掷弹筒弹6700发、炸药219900斤。这条补给线除8月中旬将弹药运去东满之外
: ,在1946年5月下旬至10月25日期间一直工作,而且运送武器弹药的数量远远
: 超过以往的水平。
: 中共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于1946年9月28日的电报也提到接收了一批由东北转运
: 的军火,包含大量三八式步枪子弹,以及75mm与105mm山炮、榴弹砲砲弹:
: 有电敬悉。兹将东北运来物资胶东已收到数目报告如下:
: (一)子弹共九九三万发(内六五弹六六○万发,七九弹八七万发,九二弹
: 一一○万发,九九弹十四万发,各种杂子弹一二二万发)。(二)各种炮弹
: 二万九千五百发(内四一式炮弹八千八百发,九一式八千发,九二式二千二
: 百发,九四式八百发,三八式九千七百发)。(三)步枪一万四千支(内中
: 九九式占一万支,每支平均子弹十余发),九二重机枪一四五挺,炸药十六
: 万斤。
: 张云逸的电报是回复中共中央于9月11日的询问,从询问电文中也可以看到当时山东
: 仍持续派船到安东(今鸭绿江口的东港市)接运军火物资。
: (一)灰电悉。你们是否已派船去安东,派多少船?你们共已收到多少子弹
: 、枪炮、药品,是否有自由支配及浪费之事?以上望详告。(二)中央责成
: 你们负全责,派船抢运物资并予保管转运临沂。(三)胶东所需之一部分须
: 听候华东局分配。
: https://i.imgur.com/P71muC3.gif
: 张云逸年谱。页284、291、293。
: 中共与国军交战初期,获得了盟友提供的军火援助,能组织更多兵力,规划作战方案
: 也能有更多选择,作战时攻势更凌厉、防御更顽强。
: 而武器弹药之外的作战物资援助,也能立即提高中共战力。例如有线电话、无线电台
: 对于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谕,望远测距对于战场的侦察指挥非常关键,火车头、汽车
: 与油料、零件能加强运力,医疗卫生器材、药品、被服、雨衣、鞋子能维持官兵健康
: 等等。
: 军工设备原料的援助在前文已经提过,若是没有苏联、朝鲜持续供应,东北与华北的
: 弹药制造能力会下降非常之多。
: 共军若是通信使用飞鸽传书、前线指挥靠肉眼观察、运输仅凭人力畜力、士兵穿着单
: 衣草鞋,装备着没有发射药的子弹、没有雷管的手榴弹、没有引信的炮弹,这样也能
: 屡屡击败国军,我想这不只是架空而且是奇幻世界了。
: calebjael你应该不致于认为,只有武器弹药才能提升战力、影响胜负吧?
数文并回(恕我不习惯一个话题要分成几篇编序号)
首先我要再次做一个申辩。
"calebjael你应该不致于认为﹐祗有武器弹药才能提升战力、影响胜负吧﹖"
为什么一直几次拿这句话来塞给我﹖
要是我不认为﹐物资的援助使得共军的战争能力有极大提升的话﹐
前面在讨论国军的战局时﹐我提出的一系列先解决南满﹐切断中-朝边境﹐
是在吃饱了没事做的吗﹖
我已经一再重申了这点﹐为什么到现在还继续拿这句话来塞给我﹖
我所说的一直是两点﹕一、对共军的援助﹐在1948年(不含)之前﹐是以从大连、
北韩-中国边境这一方向为主﹐而非以中苏边境为主。
二、对共军的援助﹐主要是在物资等非作战直接相关的内容上﹐而不是部分台湾舆论
从当年政宣时代一直所以为的 武器﹐特别是 关东军武器。
麻烦始终围绕这两点来反驳我﹐不要一再塞话给我﹐说caleb你难道以为设备原料不算。
事实上﹐在你这次的系列文新的三篇中﹐第一篇(你的编号为5)所提供的资料中﹐
也说到了﹐在辽沈、平津会战之后﹐由于缴获了国军大量的武器装备﹐
共军扩编了炮兵编制﹐轻武器从日式、杂式换成了美式﹐并且还支援了兄弟部队武器。
这也正是我所说的﹐在整个东北战局中﹐战机战车不用说了﹐一直是国军优势。
在第三次四平大战(共军的第四次)之前﹐炮兵优势也在国军这边。
到了第三次四平大战、以及辽沈会战(如锦州)﹐共军在局部战场上获得的炮兵优势﹐
是共军集中使用了炮兵﹐而国军的炮兵依然分散于沈阳、长春、锦州等部队中。
就东北的全战场来说﹐国军的炮兵并不弱于共军。
而在步兵轻兵器这边﹐国军也一直不弱于共军。
所以在辽沈、平津会战之后﹐共军才会如获至宝来换装缴获的国军武器。
这在在说明了﹐导致国军东北战局的失败的﹐不是国军的武器不如共军。
换句话来说﹐苏联通过大连、北韩向共军提供的武器﹐注意﹐再次强调﹐我说的是武器
不是造成东北战局扭转的决定因素﹐也不是主要因素。
国军东北战局从占优打到变劣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东北国军的兵力不足﹐
并且在这个前提下还过早越过四平一线去到长春一带﹐造成了兵力不足还分兵多路﹐
不能集中兵力尽早清剿南满共军、切断大连、中-朝边境﹐且军队疲于奔命。
这才是主要因素﹐决定性的因素。
这是我从一开始就在说的。
由此﹐而引发的第二阶段的争论﹐就是 为何苏援的武器未能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因为﹐苏援的武器并不多﹐所以并不能扭转东北战局中﹐武器上﹐共劣国优的态势。
一直到辽沈、平津会战﹐国军依然保持有武器上的优势。
苏援武器并不多是基于三个讨论点﹕
一、东北共军没有苏械。苏联没有直接提供苏械给共军。这点大家都无争议了吧﹖
二、苏联移交的日械﹐受限于二战后期关东军的实力被严重削弱﹐总量是有限的。
这个第二点﹐是可以继续存在争议的。
三、承二﹐所以共军将领官员回忆录所提到的北韩运来的2800多车皮物资﹐
其中的大部分车皮﹐运载的是粮食、衣服、原料(包括炸药和军火原料)等﹐
运载的直接 军火武器 并没有那么多。
而在直接军火的车皮中﹐载运量也不可能达到杨奎松所说的那么多(40-50吨)。
杨奎松不但将所有的物资全部称为军火﹐从而产生了2800多车皮军火﹐
并且还超越了时代现实﹐称每车皮有40-50吨军火。这是明显的不可能。
(按﹐即使按杨奎松提供的数据﹐累加换算过来也没有这么多的十几万吨军火)
结果你轻描淡写一句 "杨奎松无非是给出一个参考数字"﹐就把这个数据一揭而过﹐
转头对其他数据却要求精确再精确﹐这不是好的态度吧﹖
而另一方面﹐在讨论到运送物资的时候﹐你几次(例如在你编号为6的文章中)﹐
在列举了资料为 军用物资 的运载之后﹐到结论就变成 弹药装运。
军用物资是包括了粮食马草、衣服被帽﹐这类物资的载运量到30吨﹐
不能直接转移结论为 弹药装运 也是30吨吧﹖
何况我前面就有说﹐共军在东北战局之初(1946年)由于经验不足﹐
军火运输过于集中﹐导致被国军空军轰炸于梅河口﹐造成重大损失(梅河口夷为平地)﹐
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共军就是不敢冒险大量集中军火于火车上。
(这也是为什么到辽沈会战时﹐3005号英雄列车事件会被大书特书的原因)
为什么一直无视这点而冷嘲热讽共军真笨连个会学日本人一样装的人都没有呢。
最后再总结一下﹕
一、杨奎松的数据不可信﹐如果有不同意见﹐麻烦証明之。
二、共军的武器装备长期对国军居于劣势﹐武器装备并不是致使东北战局改变的因素﹐
如果有不同意见﹐麻烦証明之。
作者: Sana (静止)   2018-04-25 21:22:00
认同
作者: dragonclwd   2018-04-25 21:40:00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8-04-27 14:2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