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从西方角度看晚明辽饷效能 [2]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2-09 23:38:31
英国内战中的堡垒修筑状况
carsen板主过去曾列出天启五年前后的关外明军,详见: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271008851.A.45E.html
可以看到,明军的防守正兵在一万三千至一万六千人之间,如果加上主要负责防守的镇守
内丁,则各地守军达到两万兵力以上。然而实际上这样的兵力并没有办法达成有效的固守
待援──如果后金以较多兵力攻打,基本上一天内就可以辗过据点内的守军,所以仍需要
把机动兵力部署到据点上才有机会抵御一阵子(已知案例包含宁远、锦州、松山、大凌河
等)。
孙承宗在辽东重建宁锦地区防务时,修筑城池的速度是一大考量,经费是另一件。在这样
的考量下,耗费不赀且进度较缓的设计不必列入讨论──晚明不需要终生俸计画。[1][2]
我们可以审视一下崇祯末年同时期的英伦,1640年代内战中的英国鲜少有崭新的火炮要塞
,大多是对老旧的中世纪城塞进行补强与改建,甚至是以野战工事环绕旧城堡之外。这种
克难的手段,恰巧与晚明的需求比较相似。
我们以艾希特在英国内战中的历程为例。内战之初(1642年夏季),艾希特有六门炮,工事
老旧而难堪轰击;九个月后,该城已有二十五门炮,城镇初步要塞化,期间的军事支出约
18479英镑,其中4374英镑花在要塞构筑,比例不算高,大部分开销是部队的薪资与军火
;内战进入第五年,该城有七十五门炮,前后军事支出将近四万英镑,建筑费用或在五、
六千英镑之间(该城首次易手后,1644年耗费三百余英镑修缮和增强,可用于略作估计)。
[3][*]
宁远卫城长宽各八百多公尺,较当时的艾希特稍微大一点;中后所城长宽各四、五百公尺
,比艾希特稍微小一些。九个月的工时,对当时的明军而言并不算太久,宁远似乎盖了一
年才竣工。[4]
英国内战期间的防御工事,其形制如何?以保王党大本营牛津而言,内战期间耗费三万英
镑于要塞阵地构筑上、不含征用劳役成本(另一说33,000英镑),其成果被国会派的将官认
为是相当棘手的防御工事,尤其地理上最缺乏屏障的北面有双层阵地、结构颇强。这样的
阵地其实更近似于野战工事,以土垒为主,所用砖石甚少,以壕沟、鹿角、堡篮等辅助,
欧陆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也多有此等阵地(例如1632纽伦堡、1634诺德林根、1642奥讷库尔)
。[5]
换言之,英伦当时的城镇防御工事,不论是建筑时间还是材料成本,都并未明显较为昂贵
,其实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辅助选项,而且不只适用于据点,也能运用于野战。
十七世纪初的匈牙利战线
在1606年长期土耳其战争(前后为期十五年)结束时,匈牙利无疑是全欧仅次于低地国的要
塞战区,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的军事国境区内,
部署了编制约两万人的驻军(实际兵力比帐面数字低),建有逾一百七十座大小新旧不等的
城塞,与此相较,晚明在关外的据点密度其实小很多。[6][7]
军事国境区的支出,每年约为两百万德意志弗洛林,等同于340万荷兰盾,或者170万两银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包含了各据点驻军与修缮的费用,不包含大规模野战部队。由于哈
布斯堡掌控的匈牙利王国领土与税收较少,军事国境区的军事支出大部分必须由神圣罗马
帝国提供(匈牙利不是神罗的一部分)。[*]
鄂图曼帝国在与哈布斯堡的边境上,驻守兵力大致与对手相仿,据点则是少一些。其军事
支出比较缺乏详细估算,但是整体而言应不高于哈布斯堡帝国──单以官兵薪资来看,是
远低于哈布斯堡守军。此外,鄂图曼的匈牙利边境驻军受惠于鄂图曼匈牙利各省的经济改
善,承平时期有七、八成的支出可以由省政府负担──战争时期掉到两成以下。
匈牙利的局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证明了就算野战不利,也有可能在大后方的支持下,把
敌军的攻势拖延到极度缓慢的程度。
晚明西法铳台可行性
假使以天启三年为起点,至崇祯元年为止,晚明已有充分时间与资源推行西法铳台。事实
上,徐光启、孙元化就曾提出此一建言,但是提案费用稍高,明廷并未予以重视,只有少
许地点曾在地方将官支持下建造过西式棱堡。[2]
若以同时期欧洲的据点守军为参考,则防御最森严额的城市守军编制也不过三千人,远低
于宁远、宁锦战役中的一城两、三万人;实际上的部署也顶多四千余人。将前线据点内的
驻军减少,换来的是补给消耗下降,以及将兵力集中在野战军。[8]
不过即使将兵力预备队集结于后方,仍会面临解围作战的困境,是接下来要谈的重点。
[1] 伯立克是伊莉莎白女王在位期间最昂贵的堡垒,耗费十三万英镑,从1558年盖到1570
年,War and Society in Early Modern Europe: 1495-1715,不过另有说33,000英镑
,Urban Society and the English Revolution;荷兰在代芬特尔的新要塞盖了五十
年,The Dutch Republic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Golden Age;威尼斯的
帕尔马诺瓦要塞在前十年就耗费十万荷兰盾,耗了三十年才盖好,Peasants and
Soldiers: The Management of the Venetian Military Structure in the
Mainland Dominion Between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2] 《守圉增壮—明末西洋筑城术之引进》
[3] 主要参考'The Furie of the Ordnance': Artillery in the English Civil Wars
[4] 《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
[5] The Fortification of Oxford during the Civil War; A Contemporary Map of
the Defences of Oxford in 1644
[6] The Kingdom of Hungary and the Habsburg Monarchy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7] Defending and Administering the Frontier,和作者Gábor Ágoston的其他论文
[8] The Dutch Republic: Its Rise, Greatness and Fall, 1477-1806; The Dutch
Republic and the Hispanic World, 1606–61
[*] 一英镑等于十荷兰盾(四两白银),一德意志弗洛林等于1.7荷兰盾,The Thirty
Years' War, Geoffrey Parker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8-02-10 06:25:00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2-10 10:13:00
明朝关外传统城池,如只增建耐砲轰的大角度棱堡突出结构(城内不变)能否也能提升耐轰性?毕竟除了较小巧耐久的星型棱堡之路。传统旧式大城池也不可能放弃。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8-02-10 12:28:00
可是宁远、锦州城池根本就没多大,我内文有写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8-02-10 13:17:00
保篮是不是一种胸口高的筒状布袋或竹篓 内置土石充实后用作路障/胸墙/依托/土垒补强来使用?(角色类似现代沙包K大讲的好像维也纳城一类 包含城镇的古城池的改修方式在古代留下的塔楼或圆塔周边直接增建棱堡 更好的在棱堡间城墙外一段距离增建独立五角锥堡掩护垂直的古墙
作者: JosephChen (╭(〞▽〝)╭(〞▽〝)╯)   2018-02-10 20:37:00
听起来好像艾斯科防爆墙 (HESCO bastion)
作者: vwpassat   2018-02-11 00:48:00
单兵作战能力、精神战力太弱,就算有棱堡也没用。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8-02-12 11:57:00
单兵战意不足是没错,但防守据点还是可以的不少明朝据点是被围困许久,饥渴不已而降有时间压力,城池人多,却只有几个月存粮。
作者: ImprovingMe (改善自己)   2018-02-16 21:2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