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杀戮 on killing 10 情感距离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21 19:43:46
我们已经讨论过物理距离对杀人行为的影响, 但这无法解释很多人在战时的极端行为, 因
为情感距离也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就杀人者能否认自己杀的是人这件事上头, 文化距离
, 道德距离和器械距离一样有影响.
而战时双方进行近距离战斗却又僵持不下, 经常出现一种危险情况- 双方开始熟悉对方,
彼此认识, 最后拒绝互杀.
一位德军东线坦克兵Henry Metelmann的事蹟就是最好的佐证之一:
他老兄在一次战斗结束后, 看到两个俄国兵从散兵坑爬出来, "我也朝他们走过去, ...他
们自我介绍完后拿菸请我抽. 我不抽烟的, 但也不好意思拒绝这个人情就抽了. 天啊...
这烟难抽死了, 害我咳老半天...我跟那两个人聊了半天, 还跟他们说可以靠近我的散兵
坑, 因为有三个战死的俄国兵在里面. 我不敢说那三个人就是我杀的. 他们听完后就想取
回那三个战友的狗牌和薪饷簿...我也帮了忙. 当我们弯腰找东西时, 我们发现一本薪饷
簿里夹着几张照片, 我们三人就这样看着照片...最后我们又握手, 一个俄国兵拍了拍我
的背, 然后他们就走掉了."
接着Metelmann被叫去把一辆半履带车开回野战医院. 当他一小时后回到前线, 发现德军
已经攻下那个阵地. 虽然他知道一些朋友阵亡, 但他发现自己更关心那两个俄国兵的下场
. 最后他伤心地发现这两个俄国兵因不愿投降, 最后被德军战车碾死了. "我觉得非常难
过, 没多久前遇上他们时, 他们把我当人看, 当同志看...最后他们因为两边都像神经病
一样拼命才死掉, 这比我知道自己朋友阵亡还难过. 到现在一想起来还是很难过."
这种认同受害者的情形也能在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上得见. 这个过程其实比大部分人想到的
受害者认同绑架者还要复杂, 可分三阶段- 1. 受害人逐渐认同绑架者, 2. 受害者逐渐降
低对危机处理当局的认同, 3. 绑架者对受害人的认同与连结逐渐增强.
在1975年的荷兰Moluccan事件为最有趣的案例之一. 恐怖份子在狭持的火车上已经杀了一
名人质, 也挑好了第二名人质准备宰杀. 第二名人质是个记者, 要求先给家人写封遗书-
他的文字实在太感人肺腑, 连恐怖份子读完也难过的要命...最后他们实在对这个记者下
不了手, 只好改杀另一名人质.
这种认同过程有时也会以大规模的方式发生. 最著名的就是1914年的圣诞节停火. 多条战
线上的英法德士兵放下枪杆子走出战壕, 交换礼物, 踢足球, 甚至一起拍合照...而到了
新年甚至还有部分战区依然处于停火状态.
上述几个案例, 就是双方产生将心比心的情感, 而一切致力消除这种情感, 创造出心里距
离的教育方法就是为此而生. 心里距离可分成以下几种:
1. 文化距离- 对方种族不同, 从而否认对方是人而下手.
2. 道德距离- 自己的道德观更优越, 杀人是合理的, 像许多内战中的私刑报复行动.
3. 社会距离- 在阶级社会中, 一个阶级都认为另一个阶级称不上人.
4. 器械距离- 就像先前提到的以热显像设备和狙击镜等其他足以提供心理缓冲距离的器
械, 让人在杀人上没有真实感, 得以否定自己在杀人.
1. 文化距离- 你不是人
我们之后会提到美国精神科医生替海军开发一套让杀人者愿意杀人的系统- 主要是看暴力
影片, 达到古典制约效果与系统性敏感度降低(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但这招也
整合文化距离的作用, "以便让人认为他们将来面对的潜在敌人是一种低等生物"- Peter
Watson.
正如同将人戴上头套就能大幅增加杀人率, 文化距离也是一种能起到同样作用的情绪头套
. 虽然Ben Shalit 自己的研究显示, 距离愈近就愈容易把对方当成同类, 但这种天生抗
拒感是可以减少的- 如果士兵能相信他的对手不是人, 只是一群低等生物.
否认敌人也是人的方式, 像是称呼对方为gook, kraut, nip, japs(或是东方的支那, 黄
俄, 美帝走狗 : D). 除了用蔑称外, 还有用数字称呼敌人的方式, 像是歼敌数 body cou
nt. 一位越战老兵告诉笔者, 他认为杀掉北越兵和越共实在没什么, 不过就是踩死蚂蚁一
样, 原因就是歼敌数心态作祟.
近代制造文化距离的高手高高手大概非希特勒莫属. 他宣称雅利安人作为主宰人种(Uberm
ensch)的责任就是将低等人种(Untermensch)清除干净. 希特勒的宣传机器针对的是那些
年轻的德国士兵, 让他们合理化自己被迫去执行的杀戮行动.
著名的美国战史学家Trevor Dupuy的研究, 德军在二战期间全期造成英美部队的伤亡比例
, 比英美部队的效益要高出50%. 德军士兵整体上, 毫无疑问地在二战期间是超高效率的
杀人机器, 纳粹领导人孕育出的种族与文化优越感为背后的原因- 但这也是他们的败因之
一, 之后会详述.
但这种文化距离也是把双刃剑, 等受害者占了上风, 也能轻易地用这种文化距离反杀. 在
全世界最后几次解殖战争中, 被殖民者就用这种双刃剑反扑.
美国是个相对下比较有平等意识的国家, 在战时要让人民拥有种族仇恨比较困难, 但在太
平洋战争中, 由于敌人是如此不同又陌生, 文化距离就能被有效运用- 当然也伴随珍珠港
事件的道德距离. S. A. Stouffer的研究指出, 二战期间只有6%的美军对于杀掉同样是白
人的德军感到积极, 但却有44%的美军非常乐意"杀掉日本鬼子".
在越南, 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 因为当地的盟友在种族和文化上与敌人没有根本差别-
起码美国人分不清, 因此运用文化距离可能会有反效果, 因此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尽量不强
调这点. 但即使如此, 依然难免会有一些因种族仇恨而迸发的惨案. 美国虽在传统上更
能接纳不同文化, 但还是有美莱村事件和伊拉克虐囚丑闻. 而在战时, 释放种族仇恨不过
是弹指间的事, 但仇恨将会持续几十甚至上百年- 就像在叙利亚, 黎巴嫩或南斯拉夫的过
去或现在进行式一样. 种族仇恨并不只存在于像黎巴嫩或南斯拉夫那样的地方, 真相是我
们已经废除蓄奴制一百多年, 但到现在还在努力压制种族歧视.
2. 道德距离- 目标是神圣的, 怎会有罪?
"我们攻击心脏正在跳动的敌人, 却遭诋毁, 污蔑我们是婴儿杀手, 女人杀手...我们也厌
恶自己的行为, 但这是必要的, 非常必要的. 现在已经没有非战斗员这种生物了, 现代战
争就是总体战争. 前线士兵要不是靠着工厂工人和农夫, 以及背后每一位供给者, 是没法
发挥功能的. 老妈, 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知道妳懂. 我的部属既有勇气又有荣誉感.
他们的目标是神圣的, 他们在履行职责, 怎会有罪呢? 如果我干的事是可怕的, 那么拯救
伟大的祖国德国可能也是可怕的事."
- Peter Strasser, 一战的德国海军飞船部队中校指挥官. 该单位为军事史上最早执行战
略轰炸的单位.
道德距离是将己方的行为和目标正当化. 第一部分是将敌人定罪并谴责, 结果必定是惩罚
或报复. 第二部分是确认己方的目标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这些论述保护的- 敌方明显是错
误的, 领导阶层都是罪犯, 敌方士兵要不被误导, 就是同流合污.
就像警察倚赖道德距离行使暴力行为, 战场上也能如法炮制. 在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
战争中, 这种方法也有一席之地. 其实这招了无新意, 早在当年教宗登高一呼发动对伊斯
兰世界的圣战, 就用道德的正当性去说服欧陆骑士们加入十字军.
正当的惩罚理由- 勿忘阿拉莫, 缅印号, 珍珠港, 911
确立敌人的罪行, 以及这种罪行所需要的惩罚或报复, 是最基本也广为接受的正当手段.
这招实在太多人用过这里就不提了.
要有具民意基础的法律做靠山- 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
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
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1776年7月4日, 美独反英份子宣布背叛英国母亲, 再也不当堂堂正正的英国人(无误)
确认己方的合法性与惩罚动机是一体两面. 尤其在内战中, 因双方高度相似,
很难用文化距离行使暴力行为. 但道德距离在所有战争中都有被使用, 只是程度不同.
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夕的波士顿大屠杀, 提供了惩罚的正当性因素, 独立宣言则代表具民意
基础的法律靠山. 1812年战争在宣传上则是保卫神圣家园的自卫反击战. 南北战争北方士
兵举著终结奴隶制度的大旗; 美墨战争则是为了阿拉莫...例子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
一般来说主张道德距离为主轴的战争比文化距离, 造成暴行的机率较低. 但这招的问题,
就是每个参战国似乎都认为上帝站在自己这边.
3. 社会距离- 我们是不一样的人
1970年代时, 笔者还在陆军82空降师担任士官. 有一次在另一个营区的作战室看到一张差
勤管制表, 但那张表有点不同- 上头先列出军官, 下面有一条分隔线, 下头标名"猪仔表"
, 猪仔表列出所有相关士官兵的姓名职级. 这种作法其实往往就是表达幽默而已, 也算常
见. 但这观念代表的是军官和士官兵间截然不同的社会阶级划分.
笔者自己从兵到军官都当过, 在基地里军官士官和士兵都有不同的休闲室, 他们的妻子参
加的活动也多半是分开的, 基地内的住所也划分不同的区块.
我们必须先了解, 做一位下令让朋友赴死的人有多困难, 以及下令光荣投降结束苦难有多
简单轻松. 带兵的要诀是- 优秀的指挥官必须真诚地(保持距离)爱护部属, 但战争的吊诡
之处在于, 那些最愿意将自己爱的人置于险境的人, 可能就是最能打胜仗的人. 部队中之
所以要有社会阶级结构, 就是要让指挥官能够下令让部属冒险赴死.
这种阶级分化在英国- 或那些封建传统更深远的欧陆国家- 更突出. 笔者在英国进修时,
他的英国军官同行都坚信(笔者也同意), 他们一辈子在英国阶级系统的经验是他们成为优
秀军人的原因.
而在以往的年代, 社会距离的影响必然更强大. 当时几乎所有军官都出身自贵族, 一辈子
都在执掌生杀大权. 在拿破仑战争前的战争场面, 是出身自农村的泥腿子拿着矛或滑膛枪
, 看着对面另一个没两样的自己. 这时我们就能理解, 这些基层步兵怎可能特别想杀害对
面相当于自己镜像的对手? 因此大部分(在同个文化圈中)近战的杀人行为都不是农奴或农
夫这些主要组成份子. 但社会的菁英份子组成的骑兵却能在追击阶段造成大量伤亡- 除了
背杀的心理原因, 社会距离也能让他们放手大干- 你们这些步兵跟我不同阶级, 我杀你没
什么不对.
4. 器械距离- 我没看到人
一般来说, 社会距离这种方式在讲究平等的年代逐渐消失了, 但另一种以科技为基础的心
理距离正取而代之. 第一次波湾战争时, 时人以"任天堂战争"描述这种心理距离, 到了伊
拉克和阿富汗战争, 则转变为"电玩作战"- 都是一样的东西.
就算在最血腥的步兵战斗中, 最近几十年这种近战型态也大幅改变了- 1980年代以后美军
步兵多半是在夜晚作战, 几乎每一位士兵都配备了热显像仪或夜视镜. 透过这些装备, 士
兵只看得到一团绿色或各种温度, 因此得到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距离.
就算在日间战斗, 现代战争中也就像一位以色列战车兵形容的一样: " 你看到的画面就像
电视萤幕一样...我看到人在跑, 我就一阵按钮狂按, 然后他就倒了. 就像看电视一样,
我没真的看到人, 这真是太棒了."
作者: blakespring ( ‵▽′)╮☆(__ __||)   2017-09-21 20:01:00
另一名人质:WTF...最后两段倒是挺有趣的 没想过连夜视镜都能影响
作者: Ithilglaur (青子是我的嫁(′・ω・`)   2017-09-21 21:23:00
狙击镜应该是属于减少器械距离吧OAO?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21 22:20:00
是 但提过就不提了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7-09-21 22:49:00
有那记者写的遗书内容吗? 太想知道了
作者: danielqwop (我的人生就是个冏)   2017-09-21 23:12:00
所以现在改用手把也是有这样的考虑吗?just game
作者: oasis172 (williaml)   2017-09-21 23:19:00
否定敌人是人的那段 让我想到詹姆斯 布莱德利的书 飞行小将 ㄧ本中所描述的日本军教育军人 美国人都是英美鬼畜不是人 杀了没有罪恶感 所以后来还衍生出吃战俘的事情来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22 01:46:00
德日这种心态也导致他们始终得不到占领区的民心. 双刃剑其来有自.
作者: lc85301 (pomelocandy)   2017-09-22 08:20:00
把骑兵的追击效率算在距离上感觉太牵强
作者: seaEPC (没看见,我没看见 >_<)   2017-09-22 09:08:00
东木伯的硫磺岛作品也有这桥段,西男爵救了个美军伤兵,照护过程中让其他日兵体会到原来美军也是普通的,有母亲的'人'
作者: MotoDawn (折)   2017-09-22 09:49:00
我在想记者是不是写出师表or陈情表?
楼主: roy0204758 ( )   2017-09-22 11:06:00
以西方的背景 贵族骑兵和农民基本上是不同生物 作者这段我觉得是很合理的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7-09-22 11:18:00
反过来讲,美军在太平洋线的宣传也有意的把日本人动物化,畸形化,所以也发生过陆战队员拿了日军颅骨,回去当圣诞灯饰的离谱状况。拿二战海报出来比,可以看出美军宣传:纳粹是邪恶的人,我们不能被他们统治;海陆征兵站则贴了个标语:打猎季节到了!!!
作者: LUDWIN (暑假已经过完了)   2017-09-25 00:32:00
楼上的故事在巴斯的人体农场有提到,征求骷髅头找到一堆死于1940年代的黄种人头骨。。。=_=
作者: Bastain (满洲国专家^^)   2017-09-26 19:11:00
好文阿
作者: a1e (我上了贼船了囧)   2017-09-26 23:46:00
这样说来无人机驾驶应该也会因器械距离而更愿意发动攻击,但无人机驾驶的PTSD情况比一般士兵还更严重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7-10-03 22:02:00
无人机那个是生活反差太大了 随时在杀戮跟日常中切换反而是很大的身心负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