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译文] 迈向现代战争之路 [7]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10-16 23:44:12
: 推 f051372: 苏联是压着人民靠精神喊话上战场,而美国是想办法让全民像 10/15 23:56
: → f051372: 美国队长自愿投入知识或人力帮助美国打仗这样? 10/15 23:57
差不多。
: 推 peterlee97: 其实看不太懂美国到底学了沙小@@ 10/16 00:16
: → swatteam: 组体战争比的是动员体制 10/16 00:24
: → swatteam: 总体战争比的是动员体制 10/16 00:24
: 推 c22748872: 与其国家统筹不如让资本主义自己运转阿 最后就是钱XD 10/16 10:54
美国学到的是在资本主义之下最大化的运用所有资源。
=====
我知道自己翻译不够好,而且作者的论述还蛮迂回的,所以来写一下更白话的重点,希望
不打算啃原文的板友可以更容易理解。
作者首先分析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四个关键的面向:僵局、同质、弹性、半现代化。僵局
肇因于火力增强太快,导致机动和防御难以发挥;同质是因为当时资讯流通太快,各国的
军备竞赛变成互相学习;弹性是指各国都持续反思和创新;半现代化说的是虽然各国都在
研究现代化,但是因为门槛太高,很多地区还没办法真正达到。
由于一战证明了获胜的方法是要能够充分运用人民的支持,所以各国都开始往这方面发展
,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就有必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取得成果。
又,为了达成物质和精神上的筹备,就需要有效的政府和强力的民众,才可以达成备战的
需求。
苏联的做法是把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军国化,透过马列共产主义的唯物论和集体主义,压迫
人民去支持政府和军方的策略,并且以大规模的机械化战力去实施攻防。虽然苏联一开始
因为内部纷争而有一些挫败,最后仍能执行主要方针。
德国因为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一开始是用精锐主义去强化防卫军的素质,要求德军在
劣势情境下去找出逆转的关键。纳粹掌权之后,德军终于得以扩编和重新实施军国主义,
但是早期的精锐主义并没有消失,此使德军继续追求能够以寡击众的素养。
法国关注的是有效的管理,虽然这个概念在二战后期被其他国家实现,法国自己却因为在
执行时破绽百出,而没办法取得预期的成果,最后惨遭大败。
英国持续采取弹性的策略,由于面对的任务差异很大,英军不能随便特化,只能保持泛用
的性能和发展潜力,随时进行应变。
意大利很清楚自己需要进行现代化,但是因为国力有限、政府又没有办法维持控制能力,
所以在二战前就已经开始土崩瓦解。
日本基于自己缺乏现代化的本钱,所以试图用武士道的精神力量去弥补物质上的不足,但
精神与物质本来就缺一不可,所以最终惨遭挫败。
美国在战间期不但没有进行强化,反而把自己砍掉重练,直到打好基础之后才实施计画,
结果在动员之后能够达成非常有效的管理,并且用资本主义去最大化效益。
希望这篇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 shihpoyen (伯劳)   2016-10-17 00:07:00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6-10-17 08:17:00
简单明了推
作者: MnWolf (厨余制造者)   2016-10-17 11:17:00
感谢整理
作者: roseritter (满城皆带闪光弹)   2016-10-17 12:39:00
作者: sarraya (~ No Game No Life ~)   2016-10-17 13:56:00
清楚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