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英美远征军的一战洗礼 [8]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6-09-16 03:06:09
一九一六年七月一日(续)
奥维莱尔与拉布瓦塞勒:至死方休
“俘获机枪的方式是勇气和意志。”~ 道格拉斯˙黑格,1915年
继续往南,这里是BEF下辖的第三军,他们眼前的德军也有着上坡优势,此地还有三条高
地指向英军,最北侧是奥维莱尔(Ovillers)所在之处,中间的是从艾伯特(Alberts)通往
巴波姆(Bapaume)的古罗马大道,拉布瓦塞勒(La Boissele)就在路旁,最南侧的则是弗里
库尔(Fricourt)周边升起的高地。
这三条高岭夹着两条低谷,和英军前线所在的塔拉─乌斯纳山丘(Tara-Usna Hills)相对
。奥维莱尔与拉布瓦塞勒都已要塞化,整条阵线上也盖了一系列的堡垒,易守难攻;在阵
线后方,蒂耶普瓦勒高地向偏北的波济耶尔爬升,提供德军观测和射击的优势。
英军战壕在拉布瓦塞勒附近最短只有50码(46m),但是其他地方就比较远,有些高达800码
(731m)。由于第三军很早就发现准备炮击效果太差(因为哑弹很多和射太近),所以他们决
定在拉布瓦塞勒旁边那条路的北侧埋下一个代号“Y坑道”的地雷,另一个代号“洛赫纳
加(Lochnagar)”的地雷被埋在拉布瓦塞勒的南侧,攻击开始前引爆以炸开防御工事。
第三军在北侧投入了第八师(正规军),该师把三个旅同时投入战斗(i.e.没有预备旅),左
翼和中间的旅冒着猛烈的火力硬是攻进了第一道战壕,但是未能进一步冲进第二道战壕和
奥维莱尔镇内;右翼则在战壕前一百码的地方就几乎被挡下,少数冲入战壕者也在一两个
小时后被击退。
第三军在拉布瓦塞勒南侧投入34师(新陆军),一样是三旅并进,由于在一片没有掩蔽的草
地上且缺乏奇袭效果,英军损失非常惨重,只有少数人成功在两个地雷造成的缺口周边占
领了一点阵地,向谷地、拉布瓦塞勒和第二道战壕的猛攻最后都被德军在惨烈战斗后击退

第八师伤亡5,121人;34师伤亡6,380人,是当天伤亡最高的师。整个第三军当天伤亡超过
11,000人。
弗里库尔和马梅斯:前仆后继
“世上最强大的武器是人们燃烧的灵魂。”~ 斐迪南˙福煦
第三军的右侧是第十五军,此地的阵线整个弯向东,弗里库尔(Fricourt)和马梅斯
(Mametz)两座城镇就坐落在这个转角处。此地的德军防线也很坚固复杂,不过就像拉布瓦
塞勒南侧那样,这里的准备炮击已经压制了德军的炮兵,最大的问题仍是可以躲藏到掩体
内的机枪。
第十五军决定同时使用毒气、烟雾和地雷来掩护攻击,在北侧进攻的是21师,
南侧的是第七师,都是新陆军师。
21师的64旅提前派前锋挺进到无人区待命,时间一到就向前冲,左翼很快就深深攻进了德
军的阵地并达成目标,但是后续的增援在无人区遭到来自拉布瓦塞勒的攻击而损失颇重;
右翼的战况比较差,伤亡非常惨烈才勉强冲进第一道战壕,并遭更前方的弗里库尔森林内
的德军阻拦,无法继续推进。
64旅在下午逐渐停止攻击,确保已攻占的阵地,此时他们推进了1,000码之远(941m);整
天下来21师伤亡4,256人,其中有一个营伤亡733人,是英军当天伤亡最重的步兵营。
64旅右侧的50旅其实是17(北方)师暂时调给21师指挥的单位,他们向弗里库尔和其前方被
称为“低音鼓(The Tambour)”的阵地进攻,尝试从地雷炸开的缺口冲入,但是德军防御
顽强,只有少数人曾攻入,入夜前就被击退。该旅当天伤亡1,155人。
更往南是第七师(正规军),第七师投入了三个旅,被运用了浅地道(俗称俄国地道,英军
很多单位都有用),事先前进到无人区。左翼的进展不太好,蒙受惨烈伤亡才攻占第一道
战壕;中央同样伤亡惨重,但战果远较丰硕,很快就攻进马梅斯镇内,到下午的时候完全
攻占了这座城镇。
第七师的右翼是三个旅之中进展最大的,冲过狭窄的无人区后他们一路往前猛攻,为了掩
护右手边的18师还在下午发动了额外的攻击,迫使德军在后路被威胁的情况下直接退出马
梅斯。
第七师在七月一日入夜时已经推进了2,500码(2,285m),威胁了弗里库尔的后方。整个第
十五军在当天俘虏超过1,600名德军,但付出8,000人的伤亡。
蒙托邦:为了帝国的荣耀
“今天早上的攻击很成功…一切都如发条一般…对我们来说战役的进展很好,德军已经开
始迅速投降。敌军是如此缺乏人手以至于他们已开始从整条阵线抽调兵力。我军士气高昂
且充满自信。” ~ 道格拉斯˙黑格,1916/7/1
英军第四集团军─或者说整个BEF─最南方的是第十三军,他们面对着蒙托邦,有着比较
多进攻时的优势。
首先,由于隔壁是火力密度远高于英军的法军部队,他们能够得到法国炮兵最多的援助,
准备炮击最为有效,六月底派出的袭击已经证明了铁丝网大多被摧毁,而德军的炮兵也被
航空队证实已遭严重削弱。
此外,德军此地的防卫在六月29到30日才交接给刚抵达的巴伐利亚部队,因此蒙托邦附近
的守军还处于混乱之中;并且,这里的地势比较平坦,德军没有北方的高地优势。
第十三军在左翼投入18师,该师是新陆军师,虽然比较没有伙伴营,却是一个训练比较精
实的单位;该军右翼的30师则是个有不少伙伴营的新旧混编师。
18师面对的德军防御还算顽强,他们通过六条“俄国坑道”直接抢进无人区,并且使用了
许多地雷、最大的一枚有五千磅重(2,273kg),再加上火焰喷射器,却仍陷入苦战,直到
傍晚才完全占领目标。
凭借著特别强力且精准的炮火掩护以及地雷的运用,30师很轻易的攻入了德军的阵地,可
以跟着己方的徐进弹幕迅速推进,还没到中午就在烟雾弹的掩护下攻占了守军逃光的蒙托
邦;他们继续往前冲击,是英军当天率先掳获德军野战炮的单位,在宽正面上推进了超过
1,500码(1,371m)之遥
虽然第十三军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当天的伤亡却也不低,18师伤亡3,115人,30师3,011人

1916/7/1晚上的索姆河战场:http://i.imgur.com/DeSW3Ol.jpg
(可以看到只有第十三军在当天抵达目标)
灾难的一天
索姆河战役的第一天成为英军史上最灾难性的一日,BEF当天在这个战场上阵亡、受伤、
失踪和被俘的人数共计57,270人,其中19,240战死,但是尽管后世视其为严重的挫败或过
于高昂的代价,当时的英军不但早有心理准备,也并不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代价。
事实上,就在隔年(七月二日),BEF总司令黑格就在日记中写下“至今总体伤亡被估计超
过四万人。考虑到参加战斗的人数和攻击正面的宽度,这并不能被称为特别高昂。”
英军绝对不是人们印象中的“自杀式攻击”,从上我们可以看到炮击、毒气、烟雾弹、地
雷,挖地道到德军面前,使用各种武器和装备(英军用了超级多手榴弹),攻击时也常见分
散队型或匍匐掩蔽。英军步兵确实是带上了很沉重的装备,但他们仍能奔跑,且这些装备
都是必要的。
然而,英军也确实暴露大量的弱点,特别是在炮火和指挥这两方面,因为人手不足和训练
有限,很多单位已经工作很久没有适当休息,许多指挥官也没有向手下仔细说明作战计画

攻击开始不到半天BEF的高层就失去了有效的调度能力,并且对前线的战况也不是很清楚
。第四集团军司令罗林森在当天下午还向总部回报说伤亡估计为16,000人,一个严重错误
的数字。
即使当天夜晚BEF高层已经理解到伤亡的惨况,隔天的攻击仍没有取消,因为惨烈的伤亡
本来就在预期之中,英军“必须”持续在阵线上施加压力以达成战略上的目标;不过GHQ(
总部)也确实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说加派兵力和调整指挥架构,第四集团军的一些单位
被拨给预备集团军。
总的来说,英军高层确实展现出非常多的弱点,但是这本来就是一个超过BEF能力的计画
,也不是BEF原本期望的作战时间和地点,并不能全然归咎于英军的无能。
附带一提,法军在1916年七月一日索姆河战场投入的五个师在中午以前就达到了所有目标
,并且当天伤亡总共只有1,560人,这是因为法军的火力密度比英军高,整体战术素养也
比英军更成熟。
稍微整理一下伤亡数据:
BEF(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III
VII 46D 2,455
56D 4,314
VI
VIII 31D c.3,600
4D c.4,700
29D 5,240
X 36D 5,104
32D 3,949
49D 590 预备队
III 8D 5,121
34D 6,380
XV 21D 4,256
17D 1,155 仅投入一个旅
7D 3,380
XIII 18D 3,115
30D 3,011
Total: 57,270
French GAN (Groupe d'armées du Nord)
VI
XX 39D
11D
IC 2CD
3CD
XXXV 61D
Total: 1,560
作者: c22748872 (噜噜喵)   2016-09-16 03:30:00
对高层来说真的死一个人是悲剧,57270只是数字阿囧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6-09-16 07:40:00
看来不分国家 军队高层武器指挥啥的不行 就鼓吹士兵的精神战力和牺牲精神
作者: chuckni (SHOUGUN)   2016-09-16 12:16:00
再次印证死到一定程度以上的战争就只是数字游戏了
作者: vt1009 (古雷)   2016-09-16 15:12:00
难怪会变成落魄贵族国 一群败家子
作者: darkdog0430 (..)   2016-09-16 17:06:00
“世上最强大的武器是人们燃烧的灵魂。”太中二了.
作者: hsujerry (NHK å®…å®…)   2016-09-16 18:54:00
作者: carsen (carsen)   2016-09-16 23:12:00
推推~
作者: Nomic ((Nomis))   2016-09-17 18:46:00
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