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谈到了美日谅解案,这里要说明一个非常有趣的美国外交原则,美国是个民主国家
所以其外交政策在外表上总是要披上一层可以说服大众的糖衣,尤其是参加战争,吾人
如了解美国之国情,就不难了解为何威尔森十四点原则为何被提出,盖美国人需要一个
正义的立场,至少表面上如此,在谈太平洋爆发前的的美日谅解案时,吾等会陷入一个
矛盾的问题,赫尔和日本的交涉时为一拖延时间的手段或是真的有目的想让美国不至陷
于两面开战的战略环境下?
在纵观日美谅解案前后的战略局势,我们首先知道的是,美国刚开始进行扩军,英国则在
南欧与北非都受了不少损失,德苏尚处于同盟的态势,日苏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一旦
美国在英国真的陷入危急情况下加入战局,有可能动用到其在远东的资源,这种情况下,
确保日本的不参战在战略指导上有其合理性。
野村大使与岩畔大佐于1941年4月向国内回报的美国意向时,如我开头所述,日美谅解案
的同时赫尔也提出了赫尔四原则:
一、尊重一切国家之主权完整。
二、维护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原则。
三、市场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四、除以和平手段,不改变环太平洋地区情势的原则。
这四个原则的出现与其说是美国的底线不如说是美国在谈判时的一个大方针指导,甚至有
必要时只会是一个糖衣,一如同开罗宣言后雅尔达会议一下就把中国给卖了,只要有实际
的战略利益,美国人调整其外交方针在历史上也是“充满弹性”。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美日谅解案的问题在于,赫尔与其代表的美国政府一开始有没有诚
意想谈?而为何后来整个美日谅解案变成一场几乎于幻雾,甚至被指为美国人拖延战争的
计划。
这其中应对于外交细节与国家间沟通和日美文化差异来讨论,4月18日野村大使就
与赫尔面对面会谈后提出的美日谅解案传回日本,同时间美方也知道日方将此讯息传给
东京,此时的关键在于,日美谅解案的内文如果是可以初步谈判的基础,这里我必须说
日方一开始的确有过度乐观的倾向,当赫尔说出谅解案部份可以接受部份需要修改时,
野村多少已经认定可以达到美日谅解案的七成目标,而赫尔四原则可以用其他的说明与
共同原则给合理化。而赫尔的原意很可能只是,此案可以当美日谈判时的一个起始点,
总体要看两方合作之意向与国家整体战略方针时否一致才能得到结果。
简言之,美方是想谈,但谈到什么目标不能给予保证,日方内阁与陆海军高层则是,如果
能照4/18回传的日美谅解案来谈,那大大的好,即使冷却与德义的同盟也无所谓。那当然
就某方面而言可以说日本高层似乎太理想化,仿佛看到乐透中了两个号码就认为自己得到
头奖一般。
在这个背景下,吾人实难能断定,美日谅解案,如在4/18日以后即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
最后是否有可能谈出真正的结果来,历史在此点上告诉我们的是,有时历史真的不容假设
。唯,4/18回传到东京的日美谅解案,4/22松冈洋右结束了欧洲行程回到了日本,他这趟
旋风行程首先会见了希特勒,接下来见了史达林,强化了三国轴心又与苏俄达成友好签订
了互不侵犯条约,这时的松冈已成了新的日本国民英雄。
而这个新英雄在4/22即回到日本,先是旋风式的接受采访与夸张的向皇居行礼,于当晚参
与近卫召开的联席恳谈会,其中松冈大谈其访欧之旅的见闻,德国的意向(包含德国已有
对苏作战之计划。并要求日本攻击新加坡。)苏联的态度,甚至在两者明显的冲突下,松
冈还是认为其联合德义苏日的四国轴心是有可能,也是确保美国不会参战的最佳办法!
最后在近卫等人要求下,松冈才拉回到美日谅解案上,他开头就是反对此案。认定美国是
战争贩子,而这个谅解案是个陷阱,接着就要求回家静养了。
这个让人摸不著头绪的举动,可能是访欧之旅带来巨大荣誉与成功相比,这个美日谅解案
看来似乎太过秘密且充满未知?亦或是如其本人所说“如果你立场站稳并且开始反击,
美国就会了解到他是和一个男子汉谈判,两个人才能真正的对话。”这些在美国街头生活
的态度让他对于和美国人谈判存在一种几近盲目的自信,而这种自信让其他的阁员感到
不可思议与可怕!
松冈在4/22后就一直待在寓所,表示自己在休养,内阁与陆海军高层此时却像热锅上的
蚂蚁,不停的催促松冈,一直拖到5/3,松冈才表达他认为美日谅解案有些问题,他要提
修正意见,而在此同时,透过外交系统,松冈也把美日谅解案内容传给德国所知,此举动
在已破译日方外交密码的美国而言,自然是在其掌握。
到这里,其本上可以知道美日谅解案势必破局,因为松冈个人的因素也罢,但另一点更为
美国人所忌的就是日本将此事交给德义周知这点,两个国家差异如此巨大,乃至美国无法
了解日本政府官僚的运作方式充满了独断专行的特性,日本也无法了解美国对于“诚信
问题”的看重,而把美日谅解案的过程与内容全盘周知给德义所知,这无疑是让美国觉
得日本是个毫无诚信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