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太平洋战争开战历程 6

楼主: yuriaki (百合秋)   2016-05-01 22:41:55
参考资料
1.所谓谅解案非美方的正式提案,而是供双方讨价还价的起点。
2.松冈指出日文本与英文原文相比有重大的文意落差,目前找不到英文原文比对
无法确认内容,但不可否认这点严重影响松冈的心证。
3.日本陆军只同意开始交涉,没有同意自中国撤兵。
另外目前我找得到的英文相关资料如下:
节录自
http://war-responsibility.the-japan-news.com/main/honsho_2_12.html
With Drought’s proposal,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began between Japanese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States Kichisaburo Nomura and U.S. Secretary of
State Cordell Hull. Hull notified Nomura that he wanted to use four
principles as the basis of the negotiations:
Respect for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sovereignty of each and all
nations.
Support of the principle of noninterference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other
countries.
Support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including equality of commercial
opportunity.
Maintenance of the status quo in the Pacific except as it may be altered by
peaceful means.
But Nomura did not present Hull’s proposal to the government in Tokyo.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mistakenly took Drought’s draft proposal as the
official U.S. proposal. Foreign Minister Yosuke Matsuoka, after returning
from an overseas trip, became angry because the negoti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out him and changed the proposal significantly.
依以上资料,可以推知对美方来说重点在于Cordell Hull提出的四项原则,而恰好
野村(应该是刻意)没有对日本政府报告这四项原则。
※ 引述《tenweli (tenweli)》之铭言:
: 在研究日本于二战的战争指导时,常常面临一个问题,他没有真正的战争指导原则!
: 事实上日本在中日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高层似乎就是毫无目标的进行
: 著,其基本国策的是随着派系与个人或是对德国的盲目信心在飘移摆动,造就了一个问
: 题后只好以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来填补,而在此中间,充满了令人匪夷所思之事,只能说
: 如果一个时代已经疯狂,再疯狂的行为也只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 话题转回德义日三国同盟签订后未几,日本内阁会议(1940年10月25日)针对荷属东印度
: (日本简称兰印)发布了对"兰印施策要纲",其中可以简约为以下数点
: 1.根据德义日三国条约应确保日本在兰印的优势地位
: 2.加强与兰印的经济紧密度与开发利用当地资源
: 3.实现其为以皇国大东亚经济圈的一环
: 这个政策基本上可以说是一厢情愿到了极致,光这个开头就知道整个日本内阁也已经沈浸
: 在德国崇拜之下,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占领事件和德义日轴心的签订,日本已经幻想着得到
: 他们想要的一切,然而事实荷属东印度此时完全纳在英美保护之下,对德国人还有亡国
: 之恨,此时日本与德国人同盟和荷兰人谈想拿好处!门都没有!但是日本,尤其是海军
: 内部已经开始有了转变,一个很简单的原因,石油,没有石油的舰队也只是一堆废铁。
: 这种情况下,海军在德国胜利的眩光中,激进的参谋军官这时也在此时开始把持了海军的
: 决策中心,这种演变在让海军开始出现一股浓厚的南进风,而这风潮接下来会怎样演变,
: 让海军从本来的较清醒的单位,变成主导南进的力量呢?
: 话说在确立了对荷属东印度的方针后,日本开始派代表和荷属东印度进行谈判,而荷兰的
: 立场完全的强硬,同时日本针对美日关系也有试图改善的想法,改派野村吉三郎为大使
: (野村吉三郎为海军大将并担任过驻美武官),在野村的要求下,东条英机(此时为陆相)也
: 派了陆军岩畔豪雄大佐协助(这个派遣有四个用意1.野村认为对美谈判一定会涉及中国问
: 题,他要求一个有中国经验军官的来当做辅助。2.岩畔是日本有名的谍报人员,驻美有
: 利于情报收集。3.岩畔当时是属于东条英机的心腹的人马,一来当关东军参谋二来当时
: 很多情报业务东条都是透过岩畔来建立。4.岩畔当时也是德意日同盟支持者,有他的
: "监视",陆军也才放心海军的野村不会乱来。),此时在日本内部的情况可说怪异至极
: ,一方面中间阶级军官不分海陆都有浓浓的开战意识,越高层越清醒把这问题看的严重
: 有着避免的看法。
: 然而1941年年初对日本而言却是个外交丰收的时刻,这个丰收丰收到了日本人自己也不相
: 信的地步,1941年4月12日日本松冈洋右外相和史达林亲谈后竟然谈成了日苏中立条约,
: 几乎同时野村大使和美国国务日美谅解案于4月15日达成,其中内文甚长,但几点可以
: 提出来
: 1.日本政府对于三国轴心认知为防御条约,不应包含在欧洲战事,也就是说一旦美国对德
: 宣战,只要非于亚洲范围的军事行动日本将不视为三国条约需履行。(希特勒要是知道日
: 本人和美国这样谈,很可能在珍珠港后也不宣了。反正那是你亚洲的事...)
: 2.中国独立与日本撤军,但日本得保留中日之间协定,蒋政府和汪政府需和谈,美国承认
: 满洲国(之前美国一直不承认满洲国与汪政权,简单来说这个谅解案中老美准备把蒋介石
: 政府给卖了..)
: 3.不并吞、不赔偿。(但由为中日之间协定保存,与对汪政权和满洲国的承认,事实上让
: 日本也得以利用这两个政权达到占领的事质作用。)
: 4.维持门户开放政策,但其解释由美日来协商。(也就是说怎样来分中国市场由美日来谈)
: 5.在日本和平前下,美国将协助日本取得其必要资源。(石油、铁问题将一并解决!)
: 这几点让日本人喜出望外,这莫非是上天要给予日本人一道神光吗,一方面从中国的泥沼
: 中解脱,二方面在北方也不必担心苏俄,让日本可以专心建设东北,三方面有美国帮助,
: 那石油来源自然不会是问题。
: 4/18日本大本营收到此正式通报,海陆军部难得的同时又快速的接受了此一提案。此举动
: 可说是旷古未有。甚至连激进派的参谋此时也难得的多采认同的看法,一时之间南进开战
: 的声音仿佛消失一样。
: 但是这就是离奇的日本高层,最后破坏此次日美谅解案的不是陆军,更不是海军,而是
: 日本外务省的大头领,日本外相松冈洋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