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淮军志&清季军事史论集》心得[2]

楼主: jimmy5680 (不太会飞的企鹅)   2014-09-20 13:32:02
先谈kchtrajan大问的组织文化。
湘军的起源,是江忠源在1851年接受钦差大臣赛尚阿的请求,募楚勇五百人南下参战,值
得注意的是江忠源此时不但因为服丧而没有官职,此前最多也只当到知县,唯一的战争历
练是办团练并镇压青莲教叛乱。
江忠源的“墨绖从戎”(注)是他和老师曾国藩讨论很久才决定的选择,原本曾国藩并不赞
成弟子舍弃儒家注重的孝道,后来仍同意江忠源“应召以全忠,辞荣以全孝”,为了对王
朝的忠诚出战,但是日后不得留恋荣华富贵。
(墨绖从戎,指在守丧期间离家从军,因为得把白色的丧服换成黑色的。)
在江忠源建立楚勇之后,曾国藩自己也在隔年守丧期间接受各方请求而出仕练兵,此后湘
军又有胡林翼、刘蓉…等多名领袖墨绖从戎。
墨绖从戎此一行为对湘军影响很大,可以说湘军的核心理念、崇高理想都呈现其中,书中
将其意义整理为几点:因应非常情况、及时补强人才、哀兵气氛、袍泽情谊。
因应非常情况,是指儒生被迫投笔从戎,领军作战;及时补强人才,指的是人才即使在守
丧期间这种时刻也愿意出山;哀兵气氛,领袖在服丧,全军气氛相对肃穆;袍泽情谊,上
述的胡林翼、刘蓉都是因为湘军惨败而提早回归,希望能够弥补先前不在军中的缺憾。
除了效忠清王朝、对抗反传统的拜上帝会,湘军另一个注重的要点是希望能够革除绿营的
弊病,这些投身军事的儒生因此从历代兵书中寻找方法,曾国藩参考最多的就是戚继光的
战阵和练兵法门。
湘军的成立和兴盛,都有赖于湖南省的文人风气和共同理想,其中大部分的成员在从军之
前就已相识相熟,在战局糜烂的情况下互相激励出师,前仆后继直到战局明朗为止。
淮军在1861年成军,陆师十三个营来源纷杂(之后会讲解细节),首个任务是增援上海,而
淮军虽被视为湘军旁系,却从一开始就呈现不同的氛围,往后渐行渐远。
淮军志整理了一些淮军的精神与风气的重点,我列在下面。为了让大家比较了解,我也会
稍微说一下和湘军的差异(顺便就当作湘军的介绍啦XD)。
军系的行成:这点淮军继承湘军而更甚之,因为湘军毕竟乡土色彩浓厚,而淮军则比较没
有乡土成分,完全是一个军事派系。
私军色彩:湘淮军的部队是将领自行招募的,朝廷有建军的否决权,却不能像绿营那样临
时把指挥官换掉。
朴厚的本质:湘淮军注重粗犷的士气,要屏除游惰的官僚气息。湘军是儒生和新练之兵,
比较容易维持;淮军则成分纷杂,多为下层社会份子,并无沾染官场气氛,但有过于顽劣
、容易滋事的问题,皆赖李鸿章苦心领导。
同化与融合的精神:淮军来源纷杂,李鸿章却能一视同仁,且给予手下相当的自由,终于
使淮军融合出新的风气。湘军成员背景相似,就没有这种情况。
趋新的精神:淮军在建军一年后就开始努力西化,上述融合出来的新风气更使成员习惯于
改变,因此淮军能够持续追求进步。湘军相对保守,这和环境、背景有关,但是后来也有
西化的倾向。
不重出身:淮军不重视出身,成员甚至有些曾是盗匪。李鸿章重视的是加入淮军后的表现
,就算是知名的文人,只要表现不好也会被踢出去,而即使是降将,如果立下大功也会被
提拔。湘军相对重视出身。
各不相下:淮军将官只对李鸿章负责,彼此之间缺乏关系。这个特色是李鸿章有意无意造
就的风气,但是后来发生不少问题,因为统帅只要不是李鸿章本人就会指挥不了淮军。湘
军就没有这种情况,曾国藩只是精神领袖,而湘军将官之间也多有文人情谊。
不责细行不重门户:湘军重视人格和背景,要求将士沉稳坚忍、没有前科;淮军则不然,
李鸿章只看才干和表现,因此很多降将或原先不得志的人物都能在淮军出人头地。
一般志趣在利禄:淮军近似于佣兵,兴趣是功名利禄,打仗是为了成名和战利品。湘军是
理想家的部队,志趣是经世救国,这点和淮军差异甚大。
骚扰:因为目标是战利品,淮军军纪败坏,常常出现恶劣行为。湘军创建理念很崇高,但
终不免被世俗所牵连,晚期出现军纪沦丧的情形,但是这样走偏了路会被批评,原本就缺
乏纪律的淮军则没有这层道德外衣可以撕破。
奋发勇往:淮军目标是功名和战利品,打仗当然振奋勇猛,而湘军是忧苦的哀兵,士气坚
忍不拔,两者各有所长。
固结状况:淮军只遵从李鸿章,看似自由发展而分散,却呈现一种独特的团结情形,像是
都自认淮系、不愿让外人指挥。湘军则各立山头,彼此之间互相唱和响应,比较像是松散
的联盟,和淮军风气不同。
济宁之暗争:李鸿章打西捻军的时候,淮军各派系竟然一度不听节制,差点迫使李鸿章倒
台,可见淮军多少也有自立门户的升迁渴望,和湘军情况一样。李鸿章驾驭淮军也是相当
艰苦。
简单来说,湘军是儒生领军、以传统道德理念为依归的集团,淮军则是李鸿章一手筹办的
佣兵集团,自然风气不同。
再来是ssarc大问的湘淮军内部冲突。
书中提到的是李元度,他是湘军重要领袖、曾国藩的门生,曾国藩早期战况艰苦时他多次
给予援助。他一度回家休养,之后又被启用,在湘军初期将官大多战死的情况下成为曾国
藩少数能倚赖的亲信。
然而,李元度复出之后在徽州被太平军打爆,战后报告被曾国藩认为到处找借口,因此遭
到革职拿问,双方逐渐交恶;更后面李元度被江浙巡抚王有龄找去增援江南,立下战功之
后被朝廷嘉奖而始终未曾询问曾国藩的意见,被视为挖墙角和背叛党派。
曾国藩之后动用政坛资源不断攻击李元度,即使湘军其他领袖努力劝阻也坚持起诉他,直
到太平天国战争接近尾声才稍有悔意,两人逐渐和好。
曾国藩的弹劾毕竟已经交出,更糟的是办案的是左宗棠这个不知变通家伙,
幸好湘军同门和李鸿章营救才没事。此后两人恩怨已消。
曾李恩怨书中写了不少,其他湘军人物我就不太清楚了。
另外就是淮军顽劣不听指挥的问题,曾国藩和李鸿章围剿捻军都曾因此遭遇困难,几名淮
军将领甚至因为缺乏协调和贪功而战死。
还有,网络上说鲍超和刘铭传是政敌,以至于鲍超愤而辞职。
详记情形我想下一篇谈湘淮军建军情况的时候会更清楚。
我写心得可能讲不清楚,有问题我会再努力回答~
: 推 ssarc: 我想知道湘军、淮军的高层或将领有没有陷害或矛盾或相轻 09/20 02:10
: 推 kchtrajan: 请写湘军和准军的组织文化差异的部分 09/20 11:15
: → kchtrajan: 有看过说法,不知谁提的,湘军乃儒生从军救危局,准军 09/20 11:17
: → kchtrajan: 则属建功立业为要的功利集团,李合肥把"各方英雄好汉" 09/20 11:19
: → kchtrajan: 收为己用,包括品行不佳的湘军弃将,这说法有道理吗? 09/20 11:20
湘军弃将应该是指程学启、郭松林、曹仁美、杨鼎勋、胡良作、唐仁廉...等人,
其中除了唐仁廉之外都不受湘军重用,而程学启更因为太平军降将身分被湘军当作砲灰,
这些人加入淮军之后都有更好的发展。
至于品行不佳的问题,程学启是降将身分且孤傲,
郭松林贪财好色、暴戾恣睢,后来避罪逃到淮军,
杨鼎勋、胡良作则是和长官鲍超关系不好而已,胡良作还曾被左宗棠挽留。
作者: darksnow   2014-09-20 13:49:00
深入介绍,推
作者: ilikebulldog (斗牛犬)   2014-09-20 14:36:00
被曾李杀降坑俘的太平军:哇勒~!@#
作者: sandiegopadr (???)   2014-09-20 14:51:00
淮军进朝鲜时好像也顺便把烂军纪一起带过去了XD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4-09-20 15:28:00
那年头中国建军风气似乎一贯 八旗烂掉不废另立绿营绿营烂掉留着再立团练军 团练军烂掉练新军 然后新军变成北洋军阀和革命军阀 老孙跟老蒋乃练黄埔军 黄埔军糜烂解放军取而代之
作者: darksnow   2014-09-20 17:28:00
没有良好的薪饷与退役保障制度,被抓进去的官兵基本思路便存有"捞一票衣锦还乡",这种兵加上烂到飞天的后勤成为所有军队的杀手,毕竟军队是很少的官+一狗票的兵+士官组成,再有理想吃不饱都是假;所以蒋到台湾很快成立退辅会便是为了把这种问题压抑到最低限度
作者: kchtrajan (prima)   2014-09-20 20:57:00
谢谢说明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9-21 00:00:00
作者: ssarc (ftb)   2014-09-21 04:55:00
感谢!
作者: su281   2014-09-24 14:59:00
退辅会只是个壳子,还有荣工处,大批过期官兵免费送去开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