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万历朝鲜战争读书心得:帝国最后的荣耀2

楼主: chuckni (SHOUGUN)   2014-08-07 02:23:41
在开始正式进到朝鲜战争前这回我想先讲讲战前的大明及国际情势,出乎意料的几乎整个
东南亚都知道这场战争的事情
万历的态度及大明的的战前准备
在开始讨论壬辰战争时不得不先讲和壬辰战争合称为万历三大争的另外两场战事:
宁夏之役(1592)、朝鲜战役(1592-1598)和播州之役(1599-1600)
播州之役先不谈因为发生在朝鲜战争之后但仔细一看可以发现宁夏之役是跟朝鲜战争同时
发生的
这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许多明朝在战前的态度,实际上日后在朝鲜呼风唤雨的许多将领
其中包括李如松本人当时都正在平定宁夏的路途上,这说明了一件事:明朝就算想正视
日人入侵也不会让明朝天军优先动员,毕竟入侵朝鲜这只能算是外患,打得乱七八糟的宁
夏才是内忧,而且开战当时就明朝角度来看,是"日本和朝鲜两个国家的战争",并不是
可以说插手就插手的态势,至少表面上理由是这样
回过头来聊聊万历这个人,传统评价上这皇帝一直都是个"从此不上朝""沉迷女色酒肉""
造成明朝灭亡的间接元凶"等等的人,在书中给他的评价却是出乎意料的好,把他评为"
好吃懒做的绝世高手",这是个很有趣的评价,书中写说万历虽然因立子嗣的问题跟朝臣
闹翻而不愿上朝但他并非完全不管事,只是许多事他丢给朝廷文官自行解决罢了,书中又
提到"万历虽然不爱管事但他只要一动手很少失败的"实际上万历虽然晚年贪玩但他在怎样
都是由张居正一手教出来的,万历的决策会如何影响这场战争稍后会做说明
目前情势因为宁夏告急,即使朝廷已经知悉日本即将犯朝仍然没做任何调度,至少宁夏
打下来前不会理会朝鲜王国的任何请求了,事实上,当时万历就朝鲜战争的议题上曾提出
过让诸附庸组成联合军杀进日本的想法,甚至考虑跟葡萄牙人借船攻打日本,不过这个疯
狂的想法很快就遭到打枪,首先,万历一开始帮朝鲜找来的盟国是琉球跟暹罗,理由是
琉球地理位置近,可以和朝鲜成夹击之势,而暹罗兵自古勇悍,擅战,但举凡大明上下甚
至提出这搜主意的万历都觉得这是太不可能的办法,但还好这只算":提议"没有正式要朝
鲜真的这么干,理由就不用多述了,琉球地不大兵不多,暹罗地理位置太远,至于看起来
好像可行的葡萄牙人人家当然是不会借船了,葡萄牙人是来做生意的如非必要不会乱动
武力
最后万历甚至询问朝鲜自行出兵的可能性,朝鲜自己其实也承平已久,当然知道这是不可
能的,守自家可以,出去打人就算了
明朝对日本的态度就如同对付倭寇那样,当战争的警报陆续从海外流回大明后,最早进行
备战的却是浙江、福建、山东、天津等地,理由正是因为倭寇对沿海侵犯多由这两地深入
内地,浙闽两地自古就是抗倭中心,非常早就开始建造战船跟生产军备和朝募兵员的动作
了,要知道当时明朝对倭寇的办法是"歼敌于国境之外",这一想法也体现出明朝其实不会
让日本有机会登上大明的本土的,能在海上拦截就不要在内地剿灭
而辽东地区,基本维持战前的部属,这里本来就是四战之地了,整个辽东地区的边防体制
是十分成熟完整的,没必要特别去动,但即使如此,这时的万历还是对这个地区动了些
手脚,明朝对朝鲜战争的准备绝非迟钝、缓慢的,实际上在站前非常早,第一步棋就都
已经部好了
实际上当朝鲜战争一开打时,万历就对辽东下达了一道谕令:播精兵两支,万两银子以
搞赏朝鲜王室和朝鲜军
这道命令有许多理由,但这支部队却远在朝鲜要求援军前就已经做好度过鸭绿江的准备了
,理由有二,第一,当时朝鲜通敌之说传得满城风雨,如果调查属实,那这支部队就会
直接拔了李氏王朝,但如果没这回事,那这支部队就将协助李朝撤离并作为明军先锋杀入
朝鲜半岛
至于在就近的地区,在天津,接到备战指令的天津改造了大量运输船为战舰,同时开始储
粮、制造火器、组织抗倭警备等等,已经完全处于战时体制了
至于万历为什么不直接让辽东部队打着"援朝"的旗帜入朝呢?其实如前面所说,宁夏之乱
热战正酣时,明朝时在没心情去管日本,再来,从朝鲜开打开始,大明朝中就一直存在
著反战声浪,朝臣就是不希望这个节骨眼再多开一条战线,既然朝廷不想打,那就得用别
的名目了
而这道拐弯抹脚的命令最后根本是由万历直接交由兵部尚书石星去办的,完全没有和任
何人讨论,而这只准备入朝的部队打的旗号也不是"救援"而是"护送用以搞赏朝鲜军之银
两",既然目的是护送,那人家打过来自然就可以反击了,万历这一指令算是给了辽东
非常大的弹性去执行任何"援朝"工作,而且这完全符合明朝"歼敌于国境之外"的基本作战
准则
现在,万历底下的辽东军已经准备好第一批入朝援军了,尽管战事初期的明军表现不佳,
但这支部队却发挥了一定程度的阻吓效果,告诉日军明朝已经介入这场战事了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8-07 03:15:00
万历不上朝主要是不开大朝会﹐内阁及六部官员还是照常见
作者: hodslance (阿为)   2014-08-07 11:50:00
不开大朝会其实对于明朝体系运作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
作者: EnterovirusP (Shi)   2014-08-07 12:05:00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8-07 12:33:00
问题是他不任命空缺官员,这样对整个体系有影响
作者: memosore (雪翎)   2014-08-07 13:19:00
期待下篇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4-08-07 13:40:00
当文官体系已成长为可比皇权的恐龙,不任官就是降龙手段但皇权无法管理太庞大的国家 因此文官的嘴砲反抗也不停皇权与文官奈何不了对方又收不了手;党争就虚耗了国力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8-07 15:28:00
我知道是一种手段,但不能搞的太夸张,弄的到处缺官
作者: iiooiioou (爱幻想的O宅)   2014-08-07 21:20:00
万历任内六部尚书常常缺人,一堆事情卡著不能动遇缺不补就算了,许多公文书信“留中不发”完全没批示现代有事务跟政务官的职权区分,这种状况还能应付但也绝非常态,更何况是数百年前的明朝......
作者: crow0801 (multitude)   2014-08-08 00:31:00
就"美化版的万历十五年"
作者: xflies   2014-08-11 16:58:00
万历有个大绝招,就是命某部尚书兼管他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