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没有概念,想请教一下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 引述《Anjou (小洁我爱妳)》之铭言:
: : 2.四二年初莫斯科生死存亡 没有这批远东军支援 胜负难料
: 苏联远东军在整个二战过程中七次向苏德战场调兵。
: 第一次是开战前的强化苏德国境线防御阶段﹐从远东向欧洲调去﹕
: 2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2个步兵独立团、2个空降兵旅。
: 此时﹐在1941年6月22日开战前夕﹐苏联亚洲地区兵力为﹕
: 兵员 70万3714人﹐炮1万0080门﹐战车3188辆﹐战机4140架﹐舰艇94艘。
平均 约70 人 一门炮
约220 人 一辆战车
约170 人 一架战机
: (所以说﹐史达林其实知道德国会进攻苏联﹐问题是不知道是6月22日﹐
: 也没想到第一波攻击就那么猛。)
: 第二次是开战后到莫斯科战役结束这一段﹐共调去﹕
: 12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
: (其中﹐莫斯科战役时﹐调去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
: 此时﹐在1941年12月1日﹐苏联亚洲地区兵力为﹕
: 兵员134万3307人﹐炮8777门﹐战车2124辆﹐战机3193架﹐舰艇96艘。
平均 约153 人 一门炮
约632 人 一辆战车
约421 人 一架战机
: (可以看到由于主力西调﹐火炮、战车、战机数量都下降了20-30%﹐
: 但相应的﹐普通兵员反而增加了90%﹐对日军依然保持了威慑战力。)
: 第三次是1942年初﹐从亚洲向欧洲调去﹕
: 2个步兵师、1个骑兵团
: 第四次是1942年苏军反击失败及随后的史达林格勒战役﹐调去﹕
: 10个步兵师、8个步兵旅(其中哈尔科夫战役苏军惨败后调去8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 此时﹐在1942年11月19日﹐苏联亚洲地区兵力为﹕
: 兵员129万6822人﹐炮1万2728门﹐战车2526辆﹐战机3357架﹐舰艇98艘。
平均 约101 人 一门炮
约513 人 一辆战车
约386 人 一架战机
: 由数据可见﹐莫斯科战役期间从远东地区向苏德战场抽调的兵力并不多﹐
: 甚至因为大量补充步兵兵员﹐远东苏军的兵力反而远高于日军(日军关东军、朝鲜军
: 在1941年底-1942年初约78万)。
: 苏军紧急抽调兵力﹐使得远东兵力下降的时间点﹐是1942年5月哈尔科夫战役失败﹐
: 德军反攻兵逼史达林格勒时期。
: 但这一时期﹐日军已经与美军开战﹐关东军精锐开始抽调南下。
: 而即使是这一时期﹐苏联远东兵力依然远多于日本兵力。
: 在部分早期西方军事史书籍中﹐由于没有苏联数据﹐采用的是德国资料。
: 在德国资料中﹐由于德军开战初情报不明﹐并不知道苏联已经扩军并从远东抽兵
: 增强国境线防御(当时德军以为当面苏军仅100多个师﹐开战之后才知道超过300个师)。
: 包括到后来哈尔科夫战役前后的苏军﹐德军最初也以为大多数是莫斯科战役的苏军
: 趁胜反击。(此时的远东部队是投入莫斯科的北面﹐而后一直在苏联西北战线﹐
: 而不是莫斯科南面、苏联的西南战线。)
: 故而﹐德军将2年间前四次苏军调兵的远东兵力所查明的番号﹐大部分都误以为是
: 莫斯科战役期间才调来的﹐因此才有了所谓“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从远东调来
: 25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的错误说法。
: 事实上﹐整个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从整个亚洲地区向欧洲地区调动的兵力是
: 7个师+3个骑兵团(含2个蒙古军骑兵团)﹐5个师是苏军防御阶段﹐
: 2个师是苏军反攻阶段。
: 并且这些部队不是直接投入到莫斯科防御﹐而是充当预备部队﹐
: 最后以这批远东部队为主﹐在莫斯科北面组建了第20集团军、
: 改组了突击第1集团军(原第19集团军)﹐在德军攻击乏力后投入反攻。
: 而此时的在日本关东军正对面﹐还有至少24个步兵师+15个防御师(筑垒地域)+
: 11个独立步兵旅﹐4个装甲师+7个独立装甲旅﹐2个骑兵师﹐
: 23个空军师(含防空高射炮部队)。
: 所以﹐即使没有远东军增援﹐德军也攻不下莫斯科﹐
: 虽然抽调了远东军增援﹐日军也攻不下苏联远东地区。
几个问题 :
1.
日军 (关东军) 的人均火炮、战车、战机 数据,大概会是多少 ?
想以此理解一下日军和苏军的差距,还是说问题在于武器的品质而不是数量?
2.
我有稍微查了一下,仍不是很了解,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海军实力如何?
我只知道比较贫弱,但不知贫弱到何种程度,该不会比中国还要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