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消灭前代
纳迪尔沙在1736年新建立了阿夫沙尔王朝,并把萨非皇室成员流放或软禁,成为伊朗的新
任沙阿。
他篡位之后,首先向仍盘据部分阿富汗地区的汉达基王朝进攻,以重兵(八到十万人)包围
堪达哈,也就是汉达基王朝的最后据点。
虽然纳迪尔沙的军事眼光很高,也大幅改善了伊朗本土的枪炮制造技艺,他仍缺乏铸造攻
城重炮的能力,未能摧毁堪达哈的防御工事(正如先前的蒙兀儿帝国),在持续的交战中无
法攻陷外墙。
因为萨非王朝的末两代沙阿还没死,纳迪尔沙惧怕后方会掀起叛乱,最后决定重金悬赏招
募三千名勇士发动敢死突击,虽然敢死队有不少人战死,幸存者仍爬上城墙并占据了外围
防御工事,后续部队随即涌入。
伊朗军队接着把装在外墙上的大量火炮调头炮轰城内,残存守军退守主堡,但没两天就自
知不敌而投降,汉达基王朝灭亡。
纳迪尔沙东征的同时,他的儿子听信卡札尔部落族长的话,认为萨非王朝仍拥有民心,随
时可能叛变复国,结果在1740年处死了两位前沙阿和其他前朝皇族大臣,萨非皇室嫡系断
绝,仅存支系。
二十六、决战北印度
十八世纪初的蒙兀儿帝国国势大不如前,自从第六位“伟大蒙兀儿”奥朗则布大帝驾崩后
,帝国三十年间折兵损将,南方领土被马拉塔帝国席卷,边疆的军阀也纷纷叛变独立。
蒙兀儿皇帝穆罕默德˙沙阿过去是萨非王朝的盟友,但是在纳迪尔沙篡位之后感到威胁而
关系恶化。
1738年,纳迪尔沙要求穆罕默德˙沙阿封锁北方边境,不要让汉达基王朝的残部越过兴都
库什山脉、逃进印度,后者口头上答允却没有实际行动,垂涎于印度之丰饶与财富的纳迪
尔沙于是找到借口顺势入侵。
蒙兀儿帝国的体制早已僵化腐败,直到1739年年初才在德里集结好大军,此时伊朗军队已
经迅速攻破蒙兀儿帝国在阿富汗与印度北境的据点和防线,直逼蒙兀儿帝国的核心地带,
双方于是很快就展开大决战。
1739年春季,卡尔纳尔战役爆发(德里北方一百多公里处),穆罕默德˙沙阿以十万大军迎
战纳迪尔沙的五万五千人劲旅,双方都是退无可退,蒙兀儿陆军的背后就是首都德里,伊
朗军队则深入敌境难以迅速撤退。
为了对抗蒙兀儿陆军的战象,纳迪尔沙特别准备了骆驼阵:他把骆驼两两相连,中间放置
了载有易燃物的平台,准备用火光惊吓大象。
战场位在两条河川(一条是运河)之间,战役开始在下午一点多,伊朗骑兵在开头的一阵激
战中佯败退却,追击的蒙兀儿部队遭到火炮痛击而纷纷瓦解,剩下还没溃散者也被击退,
战况开始倾斜。
尽管蒙兀儿陆军的兵力远在伊朗人之上,他们却明显不是后者的对手,骑乘大象的印度指
挥官们移动迟缓、太过明显,而蒙兀儿战线的各指挥部相距太远,未能组织出有效的战略
,沦为各自为战。
相较之下,纳迪尔沙的骑兵部队机动性非常高,组织能力也极强,一再集结猛攻蒙兀儿阵
线的虚弱之处,并能迅速回避印度火炮的打击方向;来自伊朗的炮兵也多次集中火力,给
予印度人惨烈伤亡。
这场战役只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失去斗志的蒙兀儿部队四处溃逃,甚至有劫掠自家军营的
情况,可见士气之颓丧。
相较于伊朗方面的两千五百人伤亡,蒙兀儿方面损失高达两到三万人,大部分的指挥官非
死即伤,穆罕默德˙沙阿本人被包围在大营里,被迫投降,蒙兀儿陆军主力尽丧。
纳迪尔沙于是挟著穆罕默德˙沙阿进入德里,迫使蒙兀儿政府承认伊朗为宗主,并且把自
己视为权威(钱币头像和祷告祝词)。
当时德里因为这场战争和被伊朗人占领而物价飞涨,当局于是试图强迫商贩降低物价,结
果引发暴动,并出现纳迪尔沙已被刺杀的谣言,几乎变成全面叛乱,有少数伊朗士兵因此
被杀。
纳迪尔沙愤怒的下令屠城,德里城中死尸遍地,许多建筑物被焚毁(逼里面的人出来),这
场惨剧持续大半日,才在蒙兀儿政府的不断求情下停止。这场屠杀的死亡人数约在两到三
万人左右。
纳迪尔沙接着征收、掠夺了大量牲畜和财宝,战利品之丰厚,他得以在伊朗免税三年。
蒙兀儿帝国的惨败使纳迪尔沙的威名达到颠峰,同时也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继续在中亚、
西亚扩张,蒙兀儿帝国则因为这场悲剧而失去了强权地位,不再有能力抗衡南印度的军阀
。
附带一提,纳迪尔沙虽然继承了萨非王朝的什叶派传统,却为了实际利益而偏向逊尼派,
因此提倡相对中立的宗教政策。
(待续)
基本上已经脱离萨非王朝的范畴了XD
蒙兀儿陆军真的有点烂,十万打五万五还被打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