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 关于无知

楼主: a5378623 (黑云)   2014-06-27 22:20:43
这篇文章,我想谈谈“无知”,关于群众的无知。
“我思故我在”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可是真能理解的人恐怕不多;如果你想要测试某
人是否理解,就问他为什么是“我思”而不是“我笑”,看看他怎么解释。
而我想理解了笛卡儿的意思后,能够进一步提出质疑的人想必更少。
在《第一沉思》中,笛卡儿怀疑完所有感官知觉后,他发现“我思”无法被怀疑,因为任
何对“我思”的怀疑都是“我思”。
但是难道我不思,我就不在了吗?
于是开始有人思考,在“我思”前的“我”是什么东西。在这个考察的过程,哲学家发现
思考“我”是什么的动作,其实充满了种种的吊诡特性。
这个讨论最早是由费希特在《知识学》所提出,他认为当我们进行对“我”的反思的时候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的存在”并且“知道那个东西是我”同时“我们得知道我知道那
个东西是我”。
很拗口,但说白了就是自我指涉是个无限的指涉序列。
作者: wayne2011 (遗憾总在分手后)   2014-06-28 00:15:00
你知道我同学说什麽麽? 他竟然说"无知才是福"ㄟ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6-28 08:22:00
"在“我思”前的“我”是什么东西",这句话超关键的,轻轻带过真的会看不懂本文在说什么!而那个“我”还真有明镜亦非台之感。而以费希特所解决的方式是指“我存在亦存有”的意思吗?呵~~有理解的话,想必就跟苏格拉底敢对外坚称"我没有知识"的信念一样吧!
作者: wayne2011 (遗憾总在分手后)   2014-06-28 10:25:00
才觉得说到底有什么事是可以不用知道的~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28 15:44:00
事情可以有真假吗? 命题才可以吧?所以倒数第三行应该改成“有些命题是真的,但是无法被证明。”
作者: linotwo (._.)   2014-06-29 16:06:00
关于我思故我在的这个议题,我认为可以导入频率的概念,让一般人比较好理解。"思"是"我和现实交会的现象",而交会这件事有频率。交会的频率不为零则表示我思。对于"我"这个观点,频率永远会被标准化,因此"我"无法察觉频率变快变慢,只能察觉现实变快变慢。当频率为零,表示我不与现实交会,因此现实中我不在。同时因为标准化的关系,"我"也不会察觉到"我思不成立"。
作者: mardrea (和忠)   2014-06-29 16:34:00
以现象学观点来看 应该是我思故"思"在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29 17:22:00
linotwo:这边交会的定义是?? 频率? 是什么再随着空间做周期性变化??标准化是??
作者: linotwo (._.)   2014-06-29 18:26:00
交会指的是观察者对现实作为一个客体的取样,是离散的。频率则是指客观世界的时间维度上面取样所发生的经常性。标准化是指以特定变量为单位量来重新量化其他变量。在这里指的是取样愈频繁,便会觉得客体随时间变化愈缓慢。相对地,当取样停止,会觉得这段时间的变化瞬间跳过。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29 19:48:00
那"交会"是有起始和结束的吗(经历一段时间),还是瞬间完成呢??我同意m大,这样来看应该说是 我思故"思"在
作者: linotwo (._.)   2014-06-29 20:42:00
交会可以是离散的(一瞬间)也可以是逼近无限短的片段,每次交会的现实都是静态的这样理解可以让原本动态的现象与静态的现象具有统一性。
作者: mardrea (和忠)   2014-06-30 02:33:00
l说的让我想到康德说的 知性范畴和感性杂多的关系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30 11:22:00
可是根据定义,交会需要取样,而所有的生物从观察到脑部确实接收到讯号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是吗??
作者: linotwo (._.)   2014-06-30 11:48:00
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人在意识到之前脑部已经预先有了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30 12:02:00
哦哦所以取样指的不是生物受器感知到脑部得到资讯的过程,而是受器感知的那一瞬间可是这样定义交会的话,前面又说"思"是"我和现实交会的现象",这样不会跟一般人认定思的定义(推理,论证)有矛盾吗??
作者: linotwo (._.)   2014-06-30 12:19:00
交会的定义确实比一般思的定义要来得宽,为得是要解答我不思的时候我在不在的疑问。我认为和笛卡儿的原意有所出入。"我思"被用来作为试图排除"我思"的工具,交会的角色也一样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30 21:24:00
那如何确定[对于"我"这个观点,频率永远会被标准化]为真?然后,照你的说法,交会可以是离散的,那假设某个人与现实的交会每一次都是离散的,那么这个人的状况不就会变成即使他经常"思",但他一生中"在"的时间总值仍然为零但他却有"思",所以"在",那他到底是在还是不在呢??
作者: linotwo (._.)   2014-06-30 22:13:00
频率被标准化可以从主观体验着手,有几种现象可以用标准化来解释。例如重度昏迷的人觉得时间仿佛跳过,或是专注某项技艺的人觉得时间仿佛变慢,或是恍神的人觉得时间过很快而当交会用离散的方式来理解时,是算次数而不是算累计时间因此可以用"时间区间内发生几次交会"来判断在或不在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6-30 23:01:00
话说,如果取样指的是人体受器感知的那一瞬间,与脑部是否接收到资讯无关的话,那么生物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感知呀这样就会是一个连续的现象了,还是说交会指的是脑部接收到讯号的那一瞬间??欸不对,只要人体受器有感知,大脑就会得到资讯,发呆和专注的差别仅在于大脑有没有处理(推理,记忆)这些资讯不是吗??啊啊上一行的处理还包含神经反射所以交会指的是神经系统开始处理(或结束)的那一瞬间吗??然后,如何确认 若 我与现实没有交会 则 我不存在?你怎么定义存在? (天啊我问题好多QQ)啊对了还要定义"我" 这边的"我"指的是身体? 意识? 还是..话说如果依照我平时对存在的定义(可被观察 或 一集合子项皆为可被观察之属性)并把"我"定义为一拥有特定思考习惯的意识的话[若 我与现实没有交会 则 我不存在]似乎可以被证明更正:(可被观察 或 一集合且其子项皆为可被观察之属性)
作者: linotwo (._.)   2014-06-30 23:36:00
如果要我挑一个候选的话,大概是脑神经电磁场扰动,可以作为"我"的第一手观察对象。"存在"可以分为"可借由观察来判断"与"不可借由观察来判断"好比我睁开眼睛看四周,最终得到的视觉是我自己私有的,然而其他人却无法经由观察来确定我有没有得到这样视觉。"谁"得到视觉便是无法被观察的。而脑神经内的电磁场扰动则是可以由仪器测量得知其存在,所以是属于可借由观察来判断的存在。至于和脑神经内电磁场扰动有密切关系的视觉的内容,则是只有"我"这个观点才能观察到的存在。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11:00
其他人是否得到视觉可借由测量其眼部周遭的光与其脑部视觉部位来得知呀即使不用仪器,我们仍然可以用问的,问他有没有看到XXX,透过听觉(听他的回答)来判断他是否得到某段视觉喔我这边观察的定义指的是透过生物受器(视听嗅味触)来获得资讯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30:00
"我获得视觉时的附带现象"和"我获得视觉"这两件事没办法证明其必然性。比如感光元件受到光照产生电流,却无法用以证明相机有感觉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33:00
无法演绎的证明,但可以归纳的证明呀不过如果即使对方说了自己已得到某段视觉,并且有做出得到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35:00
每个人的主观观点都只有一个,没办法归纳。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35:00
该段视觉通常会有的反应(因看到女友偷吃而生气)你依然怀疑其得到该段视觉是否为真,那就跟唯我论的观点蛮像的,不过唯我论是假设“我的心灵是唯一存在的事物”既已假设自身心灵是唯一的存在,那讨论其他事物是否存在就没意义了~~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38:00
客观角度能够观察到的反应与主观角度获得的内容是两回事。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42:00
我先确认一件事,假设A对你说[我有看到那只鸟],你听到后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42:00
比起怀疑其他观点存不存在,我比较倾向主观观点是私有的。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43:00
你认为自己是否确定了A得到了[鸟的外观]这段视觉??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43:00
即使透过观察与思考能够理解其他观点,但理解的仍然是自己的观点所看到的概念。鸟的问题的话,我仍然是借由概念的形成来确定。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48:00
所以在鸟的问题上,你会说你"无法确认A意识中这段视觉是否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48:00
如果在我的概念中 A 确实看到鸟,跟我自己看到鸟时一样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49:00
那么我就可以相信 A 和我一样,接受到了鸟的视觉。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49:00
的存在,是吧??问题是你在推理[A 确实看到鸟,跟我自己看到鸟时一样]的过程中,你的推理形式是[我观察到A看到鸟的反应与我看到鸟的反应有诸多相同处,所以A有看到鸟] 这边你使用了类比推理,而类比推理是归纳推理的一种,所以事实上你是会使用归纳法来论证他人是否有得到某个观点的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0:55:00
不仅我会使用,而且我认为这样的推论具有一般性。这也是同理心产生的过程的一环。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0:58:00
可是你刚才说 "每个人的主观观点都只有一个,没办法归纳"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1 11:00:00
不知道我的了解是不是!那就是linotwo的意思是在说"鸟的次性在于每个人都不一样,而这无法拿来证明"是吗?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1:04:00
把自己的主观观点拿来类比其他人的主观观点,逻辑上有缺陷但是它的期望值足使一般人这么做。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1:07:00
没错,主观观点并不是可观察的属性,但他是一集合,且其子项皆为可观察之资讯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1:08:00
鸟的次性如果是属于主观观点私有的,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1:09:00
举A看到鸟为例,当我们说A看到鸟时,我们所表达的概念就是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1:09:00
意味着其他的主观观点无法感知这个次性,必须透过概念认知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1:11:00
[A会以鸟是存在的这个命题作为前提来进行推理 或 出现情绪反映]这两个子项的集合,而这两个子项皆可透过观察得知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1:16:00
我比较倾向现实是一个集合,由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组成而感觉最终的去处是观察者,独立于所有可被观察对象之外而"我"是具有成为观察者的潜力的存在,现实中我就是观察者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1:19:00
我整理了一下我之前的发言,以鸟的问题为例,我是假设A得到鸟的视觉 这个事件的初性 等于 该视觉的次性更正,这个事件的初性 等于 该事件的次性而你并不这么认为你的意思是,我们只能用次性来推测初性,是吧??是的,次性不应该与初性等价,所以存在的定义应该修正为若A存在,则其次性为可观察或一集合,其子项皆可被观察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1 11:46:00
嗯,只是我认为这样似乎又回到第一沉思了,我是觉得真的要不思,唯有死了之后才能知道了,不然只是在明镜中又拿个镜子照,发现的只有无数个自己!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5:01:00
那有没有可能 A 存在,且不存在可被观察的次性呢?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5:28:00
怀疑定义过窄吗? 我确认其定义的方式是透过尽可能地蒐集人类使用语言文字时,有包含该词项的语句,再利用假说演绎法,先假设,再一一代入我蒐集到的资料,所以是有可能出现我抽样的样本数过少或不够随机的状况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5:36:00
没有可被观察的次性的存在之中,最为人所知的大概是上帝吧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5:41:00
话说在做定义的推理时有时会碰到一字多义的状况,而如果某个词项蕴含之概念未被明文纪载,又只有不到一成的人使用,又不是约定性定义的话,我就会当作他们用错了上帝的话,不是很多人在吵说上帝存不存在吗?支持上帝存在的人是认为,上帝会给好人幸福,给坏人惩罚祷告会得到回应,死后会让教徒上天堂,这些不都是上帝(假设真的存在)的可观察到的次性吗??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5:48:00
不支持的人会说这是偶然加上心理作用。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5:49:00
还有神蹟,圣经都是上帝的次性不支持的人就会说好人不一定会幸福(上帝干预好人的人生之次性未被观察到)祷告不会得到回应,死后不会上天堂不就是在说这些次性不会被观察到,没有任何上帝的次性会被观察到,所以上帝不存在 吗?ps.否定神蹟及和圣经是上帝的次性的方法又不太一样了,他们是证明神蹟是人变的魔术或是自然现象,圣经是人写的,说这两件事是人或某些化学物质的次性,而非上帝的次性这样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6:05:00
如果 A 正在偷窥 B 而 B 不知道,那么 B 会认为 A 不存在存在的定义大概是在讲这个吧。存不存在其实是主观判断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6:08:00
对,A 正在偷窥 B 而 B 不知道,那么 B 会认为 A 不存在但这个状况就是B"判断错误",因为B是"可观察到的",也就是B事实上存在,存在的定义是"理论上可观察到",而非已观察到即使A是隐形生物,透过红外线,或用手碰A,或等A攻击B,都可以观察到A的次性即使A很神祕尚未被人类所理解,无法利用任何的手段科技观查到,也只能说"以现在的科技无法确认A是否存在"ex:西元1932年前的反物质之于人类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6:23:00
当我表达"我正在知觉到"这一个直观的概念时,其他人应该能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6:23:00
当初科学家在证明以太是否存在时,不是也透过测量不同方向的光速吗??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6:24:00
知道我表达的概念对他自己也是直观的,因为他也"正在知觉"这类直观的事实存在的概念是我原本想指涉的。不过存在的定义可能在此不适用,换个词也许会比较好。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1 16:36:00
因为他也"正在知觉" 是指他可能听到你用嘴说出或看到你用笔写在纸上(说"我正在知觉到"或写下"我正在知觉到")吗??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1 16:42:00
是因为对方被我分类到正在知觉的分类里。也许事实上我的电脑萤幕可能也正在知觉,只是我不知道。
作者: ppu12372 (高能儿)   2014-07-02 01:40:00
那你把对方分类到正在知觉的分类里前,你应该会先得到对方正在知觉的证据吧??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2 06:13:00
那么存在的"正确性"本身,应该不能再被怀疑吧!例如A 偷窥B 这件事本身为一"真值",故其"存在"且必要条件为"真"的确定性;而萤幕里linotwo正在知觉这件事也是,姑不论linotwo到底会指向谁,但萤幕的回应是确定的,故为"真"且"存在"。以上均与"其次性为可观察或一集合,其子项皆可被观察"不矛盾;唯"神"的确定性,须借由"发生事件的存在"才能去观察,只是所观察到的"子项"都是人们所假设的性质(完美、创造、主宰...等)为真,故性质"存在",只是这些性质的集合是否于"神"的确定性无法被观察到,但这些假设的性质是存在的,所以用神是"存有"的来论述?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2 07:23:00
我假定对方知觉到并且有反应时,知觉的内容类似我自己主观知觉到的。比如对方看到的红色,我会假定跟我看到的类似。但是如果对方是我梦里的人物,而我不知道这是梦,那么梦里短暂的期间我也会把对方当作是有知觉的,即使事实上对方没有知觉,只有仿佛对方正在知觉的表象。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2 07:37:00
这笛卡儿有谈到过,既然你身处梦境之中,那么"梦"本身是确定的,要察觉这个梦,只有醒了之后。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2 07:47:00
上面的例子中,梦是否确定了梦中人物没有知觉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可能梦中的人物是我的另一个人格,而当我醒来时我的记忆并没有承续这个人格。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2 07:52:00
但"梦"是确定的,它的性质类似虚幻,是可以被观察到的,除非你是在做一个不会醒的梦。例如,我现在与你的对谈是我的一个梦,那么当我醒了之后,我会发现与你对谈的这件事是虚幻的,也就不为真,故不存在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2 08:01:00
那么如何确定我现在不是在作一个不会醒的梦呢?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2 08:01:00
;但就"梦"本身是确定的且为真,所以这梦曾存在过。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2 08:04:00
如果我说做梦的人是上帝,而我是上帝的子人格,合不合理呢
作者: wgst88w (清楚明“熙”)   2014-07-02 08:05:00
这就要去分析了,看"是不是能"找出你曾醒过的证据!既然"上帝"的性质之一就是"无所不能",这忆测也不无可能,只是如果你是上帝的话,何必再去证明呢?而且这忆测不存在于我。
作者: linotwo (._.)   2014-07-02 08:12:00
我确实怀疑过我们都是上帝的子人格,没有证明的必要性。
作者: ivanos (common sense)   2014-07-06 09:16:00
有人说我不思我就不在了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