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现象学中的“存而不论”该如何解释?

楼主: HatiSreaL (゚∀。)   2014-04-07 23:57:51
※ 引述《popik908 (来去自如)》之铭言:
: 我最近在读有关现象学的文章,书中提到现象学的一个主要主张是“存而不论”,书上的
: 解释是“存而不论”等于“放在括号之中”,但看了还是不是很懂,想请问一下,
: “存而不论”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为什么要用“放在括号之中”做比喻呢?
在我粗鄙的看法中
既然书上已经告诉你“存而不论”≡“放在括号之中”
那么它就是“放在括号之中”,不必把他想得很玄、很炫。
1.那里有一颗苹果 和 2.“那里有一颗苹果” 有什么差别?
看到2.就会让人小心,在那里的可能不是一颗苹果,有可能是甜桃或者其他东西
也可能是错觉,其实那里根本没有东西。
总而言之就是,退了一步,更冷静的思考。更中立的看待那里有一颗苹果这件事
...
这不是任何有大脑的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吗?凭什么是一种哲学主张?
假设你今天小心地做了验证,不论那里的东西的气味、颜色、形状、口感
都像是一颗苹果,就算叫它甜桃、香蕉,那个东西的特质依然不会改变。
水果专家也判断,它就是一颗苹果。
还是有人可以跟你说,你被骗了,那是你的错觉啊。
桶二企业的化工技术,已经可以把塑料做得跟苹果一模一样。
(外星人的技术欺骗你、有魔鬼在骗你...)
你有绝对的证据可以证明那是一颗苹果吗?那是不会错的吗?
如果要抱着这么怀疑的态度去生活,会让人万分痛苦。
这样的态度撕裂了哲学与日常生活
使得许多怀疑主义者抱着两种态度生活,哲学归哲学、日常规日常。
现象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哲学带回日常生活之中。
许多哲学家在毁灭“世界”,现象学把“世界”带回来。
我们不必彻底怀疑那里有一颗苹果,而只是准备去怀疑它
我把它冻结、悬置、放到括号中,“那里有一颗苹果”。
我把那里有一颗苹果当作自然态度中我所观察到的,我不必把它划掉、否定、抛弃。
....
我只是要换一种态度(现象学态度),再观察他。只是把它放到括号中。
(放到括号中之后,现象学有他的概念、工具,去分析它)
我思考“那里有一颗苹果”,我退一步认为那里有个可能会让我认为是苹果的
东西,我看了它的颜色,闻了它的气味,摸摸、敲敲它,我咬了它一口,尝尝味道。
于是我判断它是一颗苹果,我从颜色、味道各种脉络判断它是一颗苹果。
它看起来像苹果、它闻起来像苹果、它吃起来像苹果,这些也都可以放到括号中
“它看起来像苹果”、“它闻起来像苹果”、“它吃起来像苹果”
“用科学方法看来,它是一颗苹果”
如果没有其他可疑的现象,我就暂且接受它是一颗苹果。
我准备好怀疑,但是无需无限度的怀疑。
它是一颗苹果 ← 用科学的方法看来,它是一颗苹果。
“用科学的方法看来,它是一颗苹果”
我可以再思考我的反思。什么是科学?科学有什么限制?我的方法真的科学吗?
我不是要无限的追问,无限地后退下去。
而是要明白,我是在某种脉络下,接受这件事的。
而这种脉络,也是可以观察思考的。
例如︰自然科学真的“自然”吗?
我接受日常生活我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态度),不准备把它们看做其他东西。
它们是可疑的,我也知道她们很可疑,但是我不必抛弃、否定它们。(有些哲学家会)
我把它们放到括号中,为了进行现象学观察、思考。
现象学态度无法取代自然态度,虽然可以做到自然态度无法做到的某些事。
现象学态度看起来是“超越”了自然态度
但是没有自然态度现象学也无从出发
‧‧‧‧
我悬置自然态度,做为我现象学思考的起点。
‧‧
这样的悬置、括号,就是听起来很玄的存而不论,就现象学意义而言。
(存而不论不是现象学发明的概念,是现象学借来的)
括号是个专有名词bracketing,个人觉得它比存而不论更精确,虽然是一件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