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wen777 (小明养的狗)
2025-08-08 22:27:54※ 引述《ijk1 ()》之铭言:
: TEL的产品有
: 黄光track(coater and developer)
: 蚀刻
: WET
: 炉管
: CVD
: GG不能完全没有TEL
: 为什么呢
: 蚀刻跟CVD还有Lam跟applied可用,市占率本来就比较高,Lam还是蚀刻龙头
: WET有CLEAN一哥 DNS
: 炉管有KOKUSAI跟ASM KOKUSAI在半导体炉管市占率跟TEL不相上下
: 但track呢
: TEL的track几乎是独占整个半导体
: 没了TEL 曝出来也只是没用的pattern 没办法显影出想要转印的线路
: 报告完毕
安安
之前粗浅学过半导体啦
想请问Track技术门槛到底有多高?
Track难顾众所皆知
不过小弟朋友说现在Track最看重的是改机
不然新机型跟旧机型差异多半是效率而已
像HHP、PHP之类有SVID能监控的算小事
最麻烦的是涂布状况
机台只能回报流量
问题是光阻挤出来长什么样子
挤出来有没有泡、杂质
挤完后有没有残留一点光阻在Nozzle上
原厂机台几乎没法监控
都要自己挂CCD去抓
最近井喷的6739
好像把这套系统强化到
机台挤出来的光阻外观跟数据库显示不符
就能自动Systemhold
说真的啦
假设最难的地方都被台湾公司攻克了
其他的什么Nozzle、CUP、FFU、手臂或EFEM
台湾也都有相关厂商
为啥大家宁可去挤AUTO OM这种竞争激烈的饼
也不愿踏足Track机台研发?
还是其实TEL TRACK有不能说的顶尖技术
有挂吗?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