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龙头为何要推翻运行数十年的人力策略?
只靠打工族已行不通!麦当劳37年首招上千正职店员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mag_page.aspx?id=700436
“应征服务员,你的期待是什么?有什么职涯规画吗?”“过去工作带给你的成就感是什
么?”8月中,位于台北的麦当劳求职现场,面试官对着应征者抛出提问。
这是来台37年的麦当劳,过去不曾出现过的大量招募场景。
今年8月,台湾麦当劳首度大规模招募1300名正职服务员,将采固定上班时段制度,并享
有休假、年终奖金等福利,预计9月底前开始受训。
过去,它的服务员以兼职为大宗,吸引学生族赚外快,被外界称作是“打工仔摇篮”,全
台平均每80人中,就有一人曾经在此打工。
身为速食业龙头、效率经营至上,它为何开始招聘正职服务员?
紧急托婴、拍工作Vlog,各地麦当劳创新抢才
美国
成立:1955年 店数:约1万3千家
招募方法:员工平均加薪10%、提供学费补助、紧急托婴等福利
中国
成立:1990年 店数:约4千家
招募方法:打造“20 under 20同窗会”,邀请年轻员工拍工作影片,吸引同侪加入
台湾
成立:1984年 店数:398家
招募方法:招聘正职服务员
总部净利年增3.6倍仍急转型 “升级体验才能站稳脚步”
这背后,不仅是人力的重新配置,更宣示麦当劳的转型大计。
镜头来到美国的麦当劳总部。8月1日,麦当劳全球第一个首席客户长(Chief Customer
Officer)斯泰亚特(Manu Steijaert)新上任,他的任务是领导客户体验团队,将透过
数据分析,改善整体的消费流程。
“我们成立之初,餐厅的体验相对简单:顾客到柜台点餐,很快就拿到热腾腾的餐点,但
如今有得来速、外送、路边取餐等多元通路,必须打造更顺畅的体验。”麦当劳执行长坎
普辛斯基(Chris Kempczinski)在今年第2季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最多的关键字,就是
体验。
摊开财报,今年第2季全球麦当劳营收近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7%,净利较去年同
期增3.6倍,走出疫情阴霾,但坎普辛斯基认为,唯有加速转型,提升用户体验,才能站
稳脚步。
其实,后疫情的餐饮业,全球陷入大缺工困境,就连他们也遭殃。
“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留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基础。”他宣布,美国麦当劳平均薪资将提
高10%,目标是在2024年之前,计时人员时薪达15美元。
此刻,巩固人力、强化服务体验,成为麦当劳最核心的议题。
在台湾麦当劳,也面临着同样压力,让它不得不祭出新招。
“餐饮业在人力需求上,彼此竞争持续提高。”麦当劳人力资源部副总裁蓝郁琇坦言,过
去麦当劳的计时人员,高达4成是学生,常常碰上考试等状况就集体请假,让人力调度陷
入困难,即便他们逐年导入中高龄等人力,但面对同业竞争、人口负成长等冲击,改变势
在必行。
他们的盘算是,透过招聘正职服务员,将吸引一批具有向心力的稳定人才,成为转型的关
键推手。
台湾加装点餐机人力反增 “转型更要注意服务细节”
据同业粗估,台湾麦当劳的年营收达200亿元以上,是市场老二摩斯汉堡的3倍之多,即便
稳居龙头,但老品牌亟需转型,却是不争的事实。
自2017年,仰德集团第3代、国宾饭店总经理李昌霖取得台湾麦当劳的经营权,担任麦当
劳董事长,就开启一系列的转型之路,包含强化会员App等功能,会员数如今逾500万人,
居台湾餐饮业之冠。
隔年,一向低调的他,公开露面剪彩门市升级计画,在门市导入点餐机,并重新翻修装潢
,包含几何图案店型、家庭生活风格店型等,至今398家门市中,超过100家店完成升级。
不过,转型并不容易。据了解,目前来店顾客中,使用点餐机比率仅接近4成。
特别的是,有了科技,照理说,门市的人力需求会减少,但饭店业出身的李昌霖却认为,
转型更要留意服务细节,而这,得靠面对面的接触,才能做到。
走进麦当劳门市会发现,不少服务生通通走出柜台,穿着粉红色上衣的“款待大使”指引
接待,接着帮顾客操作点餐机,当客人点好餐点并入座后,服务员把餐点送到客人桌上。
招聘正职服务员,就是期待把这样的服务流程极致化。
但是,如同摩斯,也是靠着兼职工来送餐点,难道麦当劳提升用餐经验,不能靠既有员工
来解决吗?
麦当劳训练学习发展部协理朱黛芬解释,这是工作动机问题,即便正职服务员的投注成本
较高,但若考量对工作的稳定度和投入程度,正职员工将能发挥更大效益,提升品牌价值
。
事实上,去年他们导入31名正职服务员做小规模测试,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职员工对自我的要求,比我们想像中还要高。”朱黛芬说,兼职员工因工作时间不固
定,很难在门市累积熟客,但采固定工作时段的正职员工,会开始主动经营顾客关系。
比如,有一名老先生是多年常客,每隔几天就会到门市购买牛奶,并要求将外带纸袋剪成
一半,过去门市人员都照做,但却不知道原因。直到去年,正职服务生在经过几次的服务
后,主动搭话,才发现是为了方便喂养宠物鸟,双方因此打开了聊天话题。
过去门市各自招聘、训练 现在统一由总部管理、分发
台湾麦当劳用App、集点培训正职服务员
‧ 设计流程:透过内部App进行教育训练,检视学习历程和目标
‧ 奖励机制:主管依照员工表现给予点数,可用来兑换奖品
‧ 给予荣耀:邀请员工家人来派对,颁证书给通过训练的款待大使
‧ 交心时间:每周主管与员工进行面谈,调整工作状况
‧ 升迁客制化:服务员可依个人偏好选择专业或管理导向发展
“这就是我们想传递的服务文化,他们会是中流砥柱。”朱黛芬解释。
该如何培养这批人?台湾麦当劳推出全新的培训人才计画。
他们采行训用分离,将培训和用人分开。过去,由各家门市开出职缺,并负责面试和培训
,但如今包含招聘、培训和分发,都由总部管理,目前选出22家标竿门市,成为训练中心
。
同时,它祭出8周到10周的培训课程。过去,兼职的工作内容较单纯,30天内学会3个工作
站即可;如今,正职服务员得学习30个工作站,并且通过鉴定才能上工。
这样的好处是,总部能掌握服务员的品质,并依照员工的特质和表现,分派到合适的门市
工作,增加营运效率。
在这过程,麦当劳也学着增加管理弹性,并提供客制化的升迁管道。
比如,总部去年深入受训门市,站在第一线,理解需求。他们就发现,有些新进员工面对
工作用的上百个英文缩写,叫苦连天。他们适时安排休息时间,甚至还制作中英对照小卡
,带员工跟上脚步。
“这是Try and Learn(尝试和学习),就连管理团队也要做Mindset(心态)的调整。”
蓝郁琇解释,过去,学生打工族的特质是机灵、反应快,一教就懂,但正职服务员吸引的
是稳重且细腻的族群,对管理者来说,重新摸索沟通方法,将是全新课题。
昔重视效率、今顾客为大 连结员工与业绩是未来挑战
这转型,对麦当劳而言,还真不简单。
“以前我们确保效率,但现在我们更侧重的是:以顾客为中心的流程。”朱黛芬解释。
当最追求效率的速食龙头都在转型,服务业回不去了。
外带崛起,餐饮业要让消费者进入内用,势必需要更好的服务体验,加上疫情又让人们开
始思考,是否还要回到高风险的服务业工作,这都让巨头们清楚:只想靠临时的工读生团
队转型已不可行,他们得先行一步抢人才。
这将带来挑战与连锁效应。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所副教授林文政提醒,速食业的服务内
容较单纯,该如何连结正职服务员和该店业绩的关联,进而用奖金来激励员工表现,是最
大难题。
“麦当劳这一步有示范效果,重新思考服务员的价值。”王品集团副董事长李森斌说,如
同王品,当初也为了正职服务员的晋升制度下足苦功,未来,麦当劳得学着如何留住人才
。
可以确定的是,当我们进入麦当劳点餐时,也正见证一场顶尖企业的疫后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