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被定义的 Grab 是如何成为东南亚最大独角兽?
http://bit.ly/35VDBL8
提到 Grab,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叫车服务,但这间公司愿景是深入东南亚用户的食衣住行
,官方称之为“超级应用”(Super app),以下出自 Grab 部落格文章:
Grab 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超级应用,提供日常所需的服务,譬如叫车、美食外送、金融
支付等。我们的目标是提供用户更贴近生活的服务,从中获得更多的价值与便利。
不仅是上述的服务,Grab 为了拓展生态圈,正积极研发帐单支付、订饭店、旅游计画等
生活应用。从叙述可知,Grab 目前是以交通和金融支付、生活等三个主要角度来切入东
南亚人民的日常生活。目前 Grab 服务范围遍及 8 个国家以及 3 百多座城市。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 Grab 早期是以叫车服务起家,和 Uber、滴滴出行不同,Grab 创立时
最在意的是安全;联合创办人陈慧玲曾在访谈说道,在成立 Grab 之前,她在马来西亚叫
出租车,乘车过程会特地随时与母亲保持联系,以防遭遇不测,要不就只能搭乘公共交通
工具。
除了安全问题,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出租车经常会有漫天喊价(不透明的车资)的问题,尤
其当司机接到外地观光客,可能因为语言鸿沟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Grab 现役工程师 Steve Yegge 在部落格中写道,Grab 为了提升乘车安全性,司机除了
要通过当地法规要求的驾驶执照,软件也内建了司机、乘客的自拍检核机制,并且利用机
器学习技术来打造判断车祸、司机是否睡着或是车内是否发生暴力事件等应用。据说这
让 Grab 比搭出租车安全了至少 5 倍,展现了 Grab 与其他业者不同之处。
但即便软件能让车资透明化,却也衍伸出另一个问题——车资诈欺。雅加达媒体曾报导,
车资诈欺已经成为叫车司机之间公开的秘密,某些司机会利用 GPS 盲点来获取非法收入
。
为了解决这项问题,Grab 利用 AI 技术来防止这类行为,去年数据指出,Grab 诈欺率(
5%)远远低于对手 Go-Jek(30%),接受访问的司机表示,Grab 严密的系统加上惩罚制
度是主因。
东南亚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公司垂涎的金矿,Grab 能从中脱颖而出绝非运气使然,塑
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在地化政策”、快速解决问题的“反应能力”成为 Grab 崛起的优势
,也使得 Grab 能有更多的筹码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这多少能解释“先上车、后补票”
的 Uber 为何败下阵来的原因。
接下来要谈论的服务相当耐人寻味。今年 1 月,Grab 打算进军影音串流领域。
内容当然不是由 Grab 来做,该公司找来另一间影音串流平台,号称是“东南亚的
Netflix”的 HOOQ。
Grab 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黏着度,平台希望用户在非乘车、叫餐的情况下,也能经
常打开应用程式,于是把眼光转移到休闲娱乐上。
HOOQ 是专注于东南亚市场的影音串流平台,以泰国为例,平台虽有引进美国好莱坞电影
,但最受欢迎的都是在地化的节目、电影。HOOQ 执行长 Peter Bithos曾表示,Grab 的
加入能为平台带进更多人潮。
实际打开 Grab,主画面上半部仍是外送、叫车、预定饭店等核心服务,下方则显示
HOOQ 服务区块,用户无须另下载应用程式也能观看节目,大幅降低了用户使用的摩擦力
。
回顾 Grab 的合作历史,与 Booking.com 合作的订饭店服务也是类似逻辑,靠着 Grab
累积的 1.3 亿位用户来拉拢更多合作伙伴,提高自身黏着度的同时,也为伙伴带来更多
人潮。这点子并不难想,只是 Grab 做出来了。
Grab 被 Google Play 分类为“地图与导航”类别,尽管不够准确,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
类别能够定义 Grab,超级应用的特殊性也使得商业模式难以在欧、美市场复制,也没必
要,毕竟光是东南亚人口就足以让 Grab 成为亚太区的不可忽视的超级新星。
Grab从乘车服务起家
解决乘车安全获得消费者信任
加上整合多元的功能
难怪打败Uber
觉得Grab应该是目前东南亚最成功的新创
而相比最近最红的Gogoro
似乎还在烧钱
并没有真正找到可以获利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