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的起源
http://bit.ly/2HFKu9R
开源软件与半导体同样的是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贝尔实验室诞生,但不同于
电晶体的发明,开源软件是被美国司法部强行问世。即六十年代的美国电话系统是AT&T盖
世无双的天下,而以防AT&T扩充其市场垄断,司法部经过调查之后就下令禁止AT&T电话系
统之外的商业活动,因而贝尔实验室所研发成的名为“Unix”的大型电脑作业暨联接系统
被AT&T“开放”,即公布了Unix的原始码而允许其免费使用和散布。Unix于七十年代起就
被理工学术界和尤其新科的电脑科学学者依照契约法所称之“广义公共授权”(GPL)普
遍使用。
适逢政府解散AT&T而开放电话通讯市场之八十年代初,AT&T日渐式微的垄断就可让美国司
法部于1983年解除AT&T反托拉斯的同意令。回归商业本性的AT&T立刻转而将Unix看成可收
费的专属软件商品,而开始仅以目的码授权和散布。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Unix平台原先被司法强制执行的免费开放虽然是GPL的发源典范,接
著的原始码封闭专属商品往后就成为贩售软件的标准模式;二者也就是又一次法律在指导
科技产业发展的范例。[2]
八十年代是个人电脑和应用软件逐渐发起的时代,而因为使用者无需修改,个人电脑的包
装软件是以授权而安装在电脑的唯读内存或仅以目的码嵌入软碟而贩售,即是不提供原
始码之不得重制的专属商品。
然当时曾使用免费Unix的电脑科学学者可是已经食髓知味,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是电脑科学
神才理查史托曼。他以身作则就开发了全免费且提供原始码的取名为“GNU”作业平台和
开发新电脑软件使用的“GNU发展工具箱”。[3]
史托曼曾直言不讳而谴责所有的专属软件厂商,“原始码的封闭或者任何受限之授权无非
是压抑电脑技术发展的反社会行为”。他于1985年所创立的“自由软件基金会”(FSF)
就开始推动所有电脑软件统统免费而能任意散布的运动。即将来在电脑科学界极为活跃的
FSF是坚决反对“数位权管理(DRM)、软件专利、和任何专属的软件产品”。[4]
史托曼甚至曾说,“著作权侵害并非罪行,妨碍软件的取得才是刑事罪”,且能彰显他坚
不可摧的意识是在全球电子业和喜爱苹果产品的消费者都在哀悼于2011年去世的史提夫贾
伯斯,史托曼被记者问起他对贾伯斯的追悼感言时,他居然说,“我并不因为他死而快乐
,但我很高兴他走人了”。[5]
史特曼的自由软件基金会是提倡所有电脑程式的完全开放,即原始码要公布、自由散布,
和免费使用,而可任意修改的唯一条件是要公布修改的原始码而让他人免费使用、任意散
布和更加修改,即是与著作权“Copyright”的基本理念完全相左,所以史特曼自己将他
的主张取名为“Copyleft”。
史托曼的“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FOSS),即“Free”的既“免费”又“
自由”,和“Open”的既“开放”又“可散布”的软件则是免费且完全无散布限制之“开
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的前身。[6]
然而,微软就是于九十年代开始强行其作业系统的市场垄断,却远在芬兰的李诺斯托瓦德
斯,在科技大学听完史特曼的演讲之后,就利用了史托曼的“GNU发展工具箱”,而出于
好玩的心情,就编写了自己的名为“Linux”的完全符合著作权相左主义之个人电脑作业
系统。而于1991年在网络公布Linux的原始码之后,数多位有志相同的编码族就相应而参
加了Linux的建档作业。
托瓦德斯以如今称之为“群众供应”就此延揽到所有不满微软视窗的编码群众,而他和他
们以编码族的单独运作特色,就各自却共同启发了一个与微软视窗直接竞争之全免费且全
开放的公用个人电脑作业系统。[7]
托瓦德斯初步的Linux是作业系统的“Beta”版,即是免费给网友作实地测试,而如此可
查出其中的缺点,并取得评论和改良的建议。而因为更为完善的系统会吸引更多人之使用
,此良性循环很快就不但是产生有过而无不及微软视窗的新作业系统,Linux且可完全免
费使用![8]
如此凝聚而发挥群众供应力量,最显著的证例是善用网友无穷的知识而提供社会大众免费
且极有价值的《维基百科》。即社会大众的共同知识会远超越即使顶尖学者所能提供,而
多方不断的参与会建造一个自动修正和一直更新且可随时参考的线上百科书。
尽管稍显过于理想化,史托曼和托瓦德斯的软件全开放理念是有经济学的根据,即依照法
学教授兼任上诉法院法官理查波斯纳的芝加哥大学自由市场经济学论述,“法律不应该妨
碍市场的自然供需运作”。即民间一直扩增的个人电脑使用自然会造成更有弹性且便宜的
作业系统“亏空”(scarcity),而在微软和苹果并没有满足此需求之际,若有新的供应
来源能弥补供应的亏空,法律不应该限制此及时而自然发起的供应。[9]
史托曼和托瓦德斯甚至是将FOSS的法律经济学延伸到“任何防止资讯的自由流通者,是妨
碍社会大众取得知识的权利之极不道德行为”。亦即,知识无论是由谁而发,是属于社会
大众,而其自由流通是有利于社会的进展。
当然,此极偏左的信念被软件商业批评为过于情绪化之带有反商之意识,则是忽略软件开
发厂商曾对软件技术发展的贡献,即所投资的金钱、智力、和劳力应该有适当的报酬,才
能鼓舞利于社会的新软件开发和发展。[10]
即有价值的新软件马上就会被竞争者抄袭,而缺乏投资的报酬诱因会造成整个的软件产业
停滞不前,国家则会失去难以建造的领导地位。软件大厂因而坚持其新开发软件的原始码
务必能保密,而厂商能以专属权控制其开发的软件之下游交易。
看似公用及私有经营提倡者各有理的难解论争,新软件开发的商业规则显然是亟待协调。
第一个折衷提案则是软件自由流通提倡者所推动的“开放源码倡议”(OSI),即以鼓励开
源软件使用,业者得以用来开发商业性的衍生软件,但依照FOSS的基本精神,所开发的新
软件原始码必须公布且让他人任意使用和散布,即可获利但“不得执行任何下游的专属权
”。[11]
开发新软件的厂商虽然乐在使用数学和电脑算法以及发展平台和应用工具等免费的开源软
体,他们绝不愿意将自己所开发的衍生软件列为OSI软件,即原始码的公布和任意散布会
让新创软件的竞争力化为泡影,则无专属权而获利是自相矛盾,他们则坚持要以智慧财产
权控制下游的交易。[12]
第二个折衷提案则是所谓的“宽容型软件授权”(PSL)。即授权条件只是要注明所使用
之开源软件的来源(以便推广开源软件的使用),而所研发的软件不但得以贩售而获利,
则毋须公布原始码,且可持有下游交易的专属权。[13]
最早依照PSL而授权作业软件是“柏克莱软件散布”(BSD)和“麻省理工学院授权”(
MIT License)的公用作业平台和发展工具;接着是“摩玆拉”(Mozilla)的浏览器及电
子邮件服务、GitHub的编码作业平台和寄存及社群主机服务、和“阿帕奇”(Apache)的
“电脑集群架构”大量资料及资源管理软件授权。[14]
软件开发业者另外可免费下载诸如C++、Java、Python之电脑程式语言,和诸如Matlab和
Octave的免费线性代数和矩阵分析数学软件,以及使用数多一直在更新的作业系统、开发
平台、发展工具、和各种应用程式。[15]
诸如“红帽”(Red Hat)和Github的“编码主办网站”是提供免费的Linux作业系统、寄
存和管理服务,以及各种发展平台、应用程式、和技术支援。如此几乎零成本的基础性软
体服务就会鼓舞新软件的开发。各编码主办网站的经营模式是预测编码者在开发新软件的
过程中不免会踢到铁板,而自然而发的“计划惯性力”会迫使编码者设法解决问题,则骑
虎难下的编码者不得不购买可解决问题的特殊软件包装品,以及更进步的应用程式、和订
阅技术支援服务。其计划若要规模化,就有付费可取得的更大数据储存和计算功能。[16]
使用编码主办网站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一般软件开发者四个基本的期望,即解决目前的编码
问题、增强个人的名誉(所谓的“公共履历表”)、求得网络宇宙的归属感(包含写出漂
亮编码的荣誉感)、及纯爱好编写程式。亦即,譬如Github的用户一般是以使用者à贡献
者à维持者的过程先参与而后被钩上。[17]
诸如Github和Red Hat网站的价值并不在于财务的状况,譬如微软于2018年愿意以七十五
亿美元(年营业额之竟三十倍)购并Github是因为其“策略性的价值”,即原为软件全内
部专属开发的微软购并Github是以取得其用户和技术名望来建立微软自己先忽略尔后耽误
的群众编码供应。连向来似乎无法赶上云端时代的IBM拟于2019年以三百四十亿美元购并
Red Hat是以取得其“数据中心联系系统”(OpenShift)来强化IBM迟来的云端计算而促
进Watson AI的更进一步发展。谷歌早于2006年以十六亿美元购买根本不赚钱且智权诉讼
缠身的YouTube看似是策略性的吸收为己有(co-opt)网络搜寻作业的有力竞争对手。
[18]
微软和IBM如此积极的动作是否意味着开源软件即将全被吸收而成为大厂所控制的专属封
闭软件,或者大厂反而会全力参与而借由庞大的经济势力促进开源软件的更进一步发展和
更广泛的使用?提倡资讯自由流通的编码群众都在拭目以待。
然而,依据美国大企业向来的作风,购并的主要目的一向是吸收具威胁性的竞争对手,可
以从微软、IBM、谷歌、脸书、和亚马逊等网络技术大厂各自近几年的垄断动作来看,其
实我们不应该期许美国大厂会改变而促进软件自由开放更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会设法挡住
其进展。但愿开源软件的广泛使用已经是奠定了新软件开发的经营典范,而能经得起大厂
的攻击,即宽容型的授权模式会胜出。
全球的编码群众所能运用的数学、统计学、矩阵分析、和应用程式,而可免费使用的作业
和发展平台,尤其加上谷歌所研发的“张量串流”和“深度学习”的“适配人工神经网”
等开源软件,再加上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的机器学习训练集日益剧增的大数据,整体
所促成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恐怕也很快就会逼迫人类面临人工智能的奇点,而更可怕的
远景是少数资讯大厂的机器人会掌握该奇点而控制全球的智慧。[19]
[2]“广义的公共授权”(General Public License)
[3] Unix是学术界和政府机关所用的大型电脑联系作业系统。“GNU”除“角马”(gnu)
之外的意思是一“递回缩写”(recursive acronym),即“GNU’s Not Unix”。
[4] 理查史托曼(Richard Stallman)、“受限之授权”(restrictive licensing)“
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简称FSF)、“数位权管理”(DRM)、
“专属的软件”(proprietary software)。
[5]“I’m not happy that he died, but I am glad that he is gone.” 引述取材于
维基百科。
[6]“免费且开源的软件”(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简称“FOSS”)、“开源
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简称“OSS”)。
[7]李诺斯托瓦德斯(Linus Torvalds)、“GNU发展工具箱”(GNU Development Kit)
、“群众供应”(crowd sourcing)。
[8]不同于视窗,Linux是毋须re-boot,而由于一直有编码者(coders)在监督,电脑病
毒比较难传染,其“寄存藏”(Repository)也是方便众多Linux相容的应用程式下载,
而其应用弹性可让更为客制化的系统设计。Linux也不会像微软而搜集使用者的资料。
Linux的主要缺点是其与视窗之不相容以及其下载非Linux体系软件的困难。Linux目前是
霸占近九成的服务器、超级电脑,和手机作业系统,即不再仅是微软的“小弟”。参考
ThioJoe,“Is Linux better than Windows?”,March 21, 2018, YouTube.
[9]理查波斯纳(Richard Posner),《法律之经济学分析》,Posner, 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Aspen (2007)。
[10]史托曼其实曾建议可由政府的某种税收分配给软件开发厂商和个人软件工程师,即是
仿效以前加在录/播放机和录音/录影带和光盘给唱片商和艺人的“消费税”(excise tax
)。然而现在从网络下载的软件是没有可加税的传媒装置,则软件开发与娱乐表演最大不
同的是成本比较低,即没有回收率的压力。
[11]“开放源码倡议”(Open Source Initiative),“开源软件的使用者不得执行任何
下游专属权”(the OSS user cannot exercise downstream proprietary rights, but
can use OSS software development for commercial use)。相应OSI的GPL有AGPL(
AferoGPL)、LGPL(Lesser GPL)、EPL(Eclipse GPL)、CDDL(Common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License)、和“摩玆拉”(Mozilla)。
[12]依据维基百科,开放源码有一千四百份不同的授权合约。
[13]“宽容型软件授权”(Permissive Software License,简称“PSL”)。
[14]“柏克莱软件散布”(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简称“BSD”)、“麻省
理工学院授权”(MIT License)、“摩玆拉”(Mozilla)之Thunderbird电子邮件和
Firefox浏览器、GitHub的“编码作业平台”(coding platform)、“寄存”(
repository)及“主机服务”(hosting service)和“阿帕奇”(Apache)的“电脑集
群架构”(cluster computing framework)。
[15]目前徴才的科技厂商和律师事务所都在列举熟悉OSS为主要录取条件之一。
[16]“原始码主办网站”(source code host)、计划惯性力”(project inertia)。
[17]参考Nadia Eghbal, Github, YouTube, August 30, 2017。
[18]“策略性价值”(strategic value),参考“Why Microsoft is Willing to Pay
So Much for Github”,Weinstein, P.,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ne 6, 2018、
《经济学人》2018年十一月3日。
[19] “张量串流”(TensorFlow)。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慧就是AI的“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