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egasusSeiya ( )》之铭言:
: 一直想写篇文章, 最后决定在Tech_Job是觉得读者族群应该会比较接近
: 先说本篇会带有大量英文参杂不是故意的, 看了就知道
: 先说我背景, 管顾+财务分析, 在国外工作过, 也做过主管
: 这些都是整理来得实际心得, 那么就不废话开始
: 一份工作能有够有价值, 是在于能否借由策略思考贡献具体价值
: 展现在提升KPI, Revenues, Profits上.
: 但老实说在台湾的工作, 只有Sales能够直接贡献
: 其他各种职能几乎很难, 或是借由策略思考贡献出价值
: 充其就是提供例行事务支援罢了, 为何? 以下继续;
: Taiwan is a profit center for most companies
: 对很多公司来说, 台湾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呢?
: 大多数公司仅以APAC or GC的其中一个BU来看台湾
: 一个小型的Profit Center而已, 说Center可能还太过, 可能说Unit比较适合吧
: 所以直接销售的业务, 甚至是外勤型的业务团队(field)会是对价值最有贡献者
: 上面也只看这个而已, 其他职务老实说都是Support team, 你怎么做都天花板非常有限
: 没有什么是不可取代的, 门槛会拉那么高只是台湾整体国际观还有英文水平不如HK, SG
: 甚至KR, (JP是一个特有的市场), 所以只好都找名校, 但老实说真的不需要
: 那么你如何想在非sales体系下, 进入所谓策略思考成为有价值呢?
: Well.. numbers.. who cares?
: 接上, 不管你是任何职务, 你的策略思考如能达到那些书上所写程度
: 但你能提出的numbers... 都太小了! 所有的numbers都只是擦嘴边,
: 同样的你想争取什么资源, 改善什么流程, 做好什么专案, 全部都需要资源
: 但公司都在这些small numbers几乎neglecting台湾, 不管你的东西在对, 在有道理
: And then... your numbers are correct?
: 最让人吐血的来了, 如果你来了一包'大的', 终于有机会可以证明你的策略与贡献
: 这时候会来一个噩梦般的历史共业. 普遍台湾长期不被重视下, 不好意思
: 你的系统与数字很难是方便的, 是对的...
: 管数字的Finance在台湾通常被当成作帐员, 报税员, 甚至是发票专员
: 因为都在搞系统与数字, 即使连Finance都这样了, 那你觉得你的projects
: 能够在唇枪舌战的strategic meetings不断被人挑战数字下
: 赢得所有人尊重插上胜利旗吗? 老实说很难
: 这就像你必须拿着对的结果, 但是天生错的数字, 面对到Worldwide team资源完整
: 数字正确的挑战, 你一个数字错就被tag (即使不是你的错) 除非你真的大包到惊天动地
: 就像切入爆扣一样, 让客场观众都安静下来
: So... your boss?
: 另一个无法掌控的, 就是文化. 即使你今天天才在世, 一人理解多职能, 工作本身
: 有成绩, 跨部问题难不倒你, 但是... 你老板挺你吗??
: 即使你以上都做对了, 你要想的可能不是在会议上怎么Present
: 而是老板可能已经对你另有想法了.
: 就算碰到好老板, 又有一个你无法控制的问题, 那就是老板任期能多长?
: 稍微回到传统一点的观念, 稳定度, 很多人常要求下面稳定,
: 但实际上最不稳定的就是boss. Boss们之间的异动跳槽都是高于staff,
: 他们要的只是你能不能生一包给他们, 如果不能其实以上他不会真的很在乎,
: 即使他没有恶心, 因为环境就是这样, 所以你真有心想做好, 也会一直发生各种中断
: 最干的是.. 哪天有一个人有了资源把你这件事抢过去做, 就说果然~~
: 然后错的是你之前怎么都没改善? 然后挺你的老板也走了...
: Do you have time?
: 最最最重要的是, 你有好后台, 好系统, 正确数字, 口才又好, 老板又挺
: 但是你有时间做这些吗? 如前台湾都是被当一个小BU, 所以你会被满满的例行task塞满
: 满到你放弃很多理想, 放弃正面思考, 还有策略思考, 最后, 你只想放假, 只想做例行
: 如果自己是老板, 就变成鸡巴老板, 错都是别人的错, 有大包的我来抢.
: 找人交代HR要高学历要血统只是漂亮, 但不要真的聪明到无法控制的
: 因为, 你没有时间发展你的策略思考, 没有时间准备
: 你宁可这样做, 说不定升迁机会还高一点. 如此循环下, 台湾自然很难出的了大格局人才
: 区域型的大Boss, 甚至是总部Boss都很少台湾人, 有也是ABC
: 不是人家不升你, 而是台湾就是上不去, 鸡巴但真心
: 最后, 什么环境有什么环境的玩法, 其实都是生存法则衍伸;
: 台湾即使出一个Hero, 也会被拉下来并不是Hero不好
: 一堆讨厌的主管与老外, 也是历史经验告诉他们做出保守决策
: 但如果满头热的有天赋40岁以下青年, 努力冲刺到以为满满都是自己能力与成绩
: 但实际上整体环境就不那么看你, 除非你就要干就干到底
: 把以上这些点都一一克服打掉, 我觉得还是有机会上去的
: 好, 先打着在这, 很少打这种文, 先闲聊到这试看看大家反应
台湾企业没有策略思考/营运的主要原因
我个人观察有两点
但是最前面的根源我觉得是创业面临到的资本市场的问题
台湾上市公司草创期多是创业者自己压身家贷款烧钱创业
这是因为台湾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导致没有创投/天使投资人或创业版/未上市股票等门槛较低容易筹资的管道
所以公司草创的融资管道是几个创业者或找金主凑一凑钱或抵押房地产跟银行贷款
等公司营运上轨道慢慢扩大
跟银行借钱比较容易就越借越多提高资本
等做个5-10年财务报表不错才找券商做IPO到股市筹集更多资本
( 在最需要现金流烧钱的草创期反而最难拿到钱
新创公司很容易腰折
银行、金主也不是笨蛋
都只给财务安全的企业借钱 稳稳收利息
但这也不能说他们错
只能说心态保守 不敢承担风险 )
这一段筹资的路程太过缓慢了
新创公司在美国要筹资就相对简单多了
中国也学美国资本市场这一套
在pre-IPO前有很多种筹资管道
不止有正规的创投/天使投资/金主
还有走在灰色地带的众筹/地下融资/贸易融资
相对来说真的是体现了"狼性"
有洞就钻 有钱就赚
有了个根源
造成了台湾企业有两种现象存在
1.大股东身兼管理高层
2.没有永续经营的概念
通常创业者就是大股东
管理高层习惯按造自己过往成功的模式来走未来的路
每个上市公司的CEO/COO/CXO都是霸气总裁
做得好就是郭台铭
企业越做越大 不断成长
做得差就是"缺乏策略思考"
难以壮士断腕的转型
只能等著萎缩
而大股东身兼管理高层除了策略思考的广度就会被侷限
也不敢全权放手给专业经理人经营
国外的大企业组织是有科学化研究过的
作业的流程、垂直/平行的组织架构矩阵、沟通反馈机制、防弊的内外部稽核
人员招募的方法、人力资源怎么运用或提升等等等
偏偏台湾企业都在做表面应付
体现出来就是在台湾这类的组织/行政职能都不受重视
当然这也是一种便宜行事
在追求弹性快速的中小企业 组织的问题不会太严重
但惨的是台湾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 管理高层也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于是就成了大部分现今台湾企业的模样
组织架构相当于人体的骨骼
沟通反馈的机制相当于血管
防弊的内外控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
而研发则是肌肉
行销/业务是外表长相
策略性思考在大脑
但是整个身体都没有prepared for it
策略性思考怎么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