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要澄清一下掷茭说
在刚出社会时,资讯不够多,几个选择看到差不多都有好有坏
分析后看不透做不了决定时,个人会先跳下去做,边做边调整。
但这并不是说随意选择,听天由命。
刚毕业时,有面试机会都会去谈,那时的我有一种考研究所情节
拿了offer越多越觉得被肯定,拿了又没主意。
到了下一个阶段,你应该是要能谈到好offer
做球做出自己有兴趣的offer
甚或是让好offer来找你
面试时,面试的人问你,衡量你
相对的,你也应该要问面试官,对自己团队,对自己的产业工作发展的看法
这个位子的career development 大致如何?垂直平行的发展如何?
相对的你也可以观察:他们对你的问题是贬抑还是鼓励?
你所在意的他们是否给得起,你的长处在这个组织是会被放大还是无关紧要。
这是个双边互相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双边决定的过程。
这样也许最好的结果,是让适合你的录取你,不适合你的好聚好散下次有缘再说。
还有,业界也不大,拿到offer以后不去,写个感谢email交代一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也许转了一轮这些人会成为你的客户厂商老板同事。
没有经验时,的确是相对处在被决定的位置。
到了下个阶段,尤其在转换机会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
就要在平时(不是在非找工作不可时)做准备 减少资讯不对称
比方说
时时问自己
我的学习曲线如何,我在这份工作上的表现如何?一般般还是数一数二?
这份工作的关键能力和我个人能力契合度高吗?对我的长期目标有没有帮助?
这份工作的优秀表现者大致如何?他们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有哪些地方我能做得更好?
目前的这个组织,对于这些特出的表现有怎样的评赏机制?能否提供我足够机会成长
我所在的产业,上下游竞争者态势如何?获利状况和未来投资如何?
在这一块就报酬而言(假设追求高薪是我的目的),类似工作报酬分布如何?
如果类似的工作A公司给的报酬远比自己公司高,为什么?
我有没有他们缺乏而关键的能力?如果衡量后十拿八稳后不防试试。
我有兴趣的部门,工作,和我目前的交集为何?有没有一些协同专案让我能试试水温,
并且对关键人物表态我有兴趣,以后需要人的时候会先考虑到妳。
再到了下一个阶段,换工作是制造机会,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先打住。
在海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共事的印度人做球功力一流,都没在客气的,会开门见山的说:
我想做你现在做的工作,我要如何能做你的工作。而且会很积极的参与你的专案,
如果是同样的资质能力,要不想到这么积极的他们都很难。
每个人适合的路径不一样,参考就好。
也一定会有更适合你(妳)自己的节奏
人生尽其在我,保持思考,享受过程,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