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jsnonocat (我家有乳牛貓)
2016-10-26 23:19:25台湾不能只有台积电 是没错
但问题是科学园区成立30多年来
为何最后只剩台积电能站上世界顶端 跟美韩等国家的顶尖企业对抗??
当初其他公司员工素质并不会比台GG差多少
工时血汗程度也不见得会输台GG
如果差别是因为老板的格局与眼光
那其他公司大老板是在干啥?? 让台湾搞了那么多年只有一家台GG?
怪不得古人说 :" 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
※ 引述《mnpoi (小白)》之铭言:
: 台湾不能只有台积电
: 作者:吴琬瑜016-10-25悀U当期精选
: 台积电的成绩,可说是台湾企业有史以来的巅峰。它持续保持第一,连续二十一年荣获《天下》最佳声望标竿企业;它的影响力势可敌国,超高总市值近五兆,占台股一八%;它聚焦专注、不断创新、重视获利,是台湾最赚钱的企业,去年税后盈余高达三千亿台币以上,遥遥领先台湾两千大企业,甚至到让其他企业仰望的地步。(见八十六页)
: 更没想到,九月份台积电市值超越美国科技巨擘IBM,离对手英特尔只有一步之遥,市值仅差四%。这也是台湾企业最接近世界第一的时刻。
: 在此时刻,手翻著前行政院长孙运璿曾为《天下》写的文章,“对张忠谋先生这位企业家,我非常钦佩、也非常感激……,他看准了积体电路这个产业,认为它有希望,就不断在这方面投入、发展。我们国家也应该要这样:一定要不断发展新科技,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才能保持。”当时高龄八十五的孙运璿,念兹在兹仍是国家竞争力。
: 这期封面故事由副总主笔陈良榕执笔,非常详尽地分析台积电如何步步逼近世界第一。但我想拉长历史纵深,藉著张忠谋与孙运璿的历史交会说明,台湾不能只有台积电一枝独秀,要有源源不断的企业投入新科技、新技术,台湾才能保有世界竞争力。
: 创新不足是台湾致命伤
: 过去,两次美国媒体报导台湾科技影响力,一次是○五年,《彭博 Businessweek》以封面故事告诉世人“为什么台湾这么重要”。到了一三年后,《纽约时报》却大叹台湾可惜了,错失主导全球科技产业的机会,原因无他:创新不足。
: 今年台湾经济成长率的保卫战是保一%,追本溯源仍是没有新接棒的产业与企业。每任总统都提出台湾要从“效率导向”转为“创新导向”的新经济,但政府在政策引导、吸引人才、教育体系都没有和目标对焦。惊险的经济成长率,只是反映台湾创新不足的苦果。
: 就像巨大董事长刘金标说的,“策略思考是从未来决定现在。”现在所做的事不是复制过去的成功,而是有着急迫感,了解未来的变化,从现在着手打基础。没有未雨绸缪,只能短期救急。
: 今年,《天下》重启标竿企业调查,希望让企业能够彼此砥砺交流,更期望它们能带头推动行业创新。
: 最后分享的是张忠谋终身学习的方法与孜孜不倦的精神。他每周固定花十到二十小时,阅读报纸、杂志、《纽时》书评,并从书评中挑选有兴趣的书籍阅读,以掌握世界趋势前沿。阅读,仍是每个人不断成长进步的不二法门。
: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977
:
作者: raom 2016-10-26 23:39:00
炒股炒房包小三
作者: deltarobot (翻出来比大只小只啊) 2016-10-26 23:51:00
会有人说是政府补贴
作者:
shiaujin (Shiau)
2016-10-27 00:17:00十
作者:
arctic (WORKING)
2016-10-27 01:01:00公司治理能力差很多
作者:
remmurds (Stronghold)
2016-10-27 01:48:00就一堆只想跟政府要钱的啊
作者:
YKM519 (来聊天吧)
2016-10-27 01:51:00你把捷安特放哪了
作者:
jayppt (绝代香蕉)
2016-10-27 06:17:00运气问题 在台积电刚开始时没人认为电池的发展进度那么慢15 20年前预估是现在电池和纸一样薄然后能用几天1个礼拜的也没人预估到苹果能重新定义行动装置 各种装置加上电池烂表示你需要的芯片制程要越来越紧密才能省电
作者:
yainman (yainwoman)
2016-10-27 09:12:00你把台中的凯纳、乔山、凌嘉科技 放在哪?
作者:
apley (佛渡有缘人)
2016-10-27 17:47:00泪洒立法院的国师都说了,我们只要捷安特,不要台积电,一间台GG都太多,捷安特可以1000间。 (1000间也比不上一间GG)反过来说,我们要是有1000间台GG强度的公司,就全球最强大了,那还得了? 不行不行。 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