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hter (飞梭之影)》之铭言:
: ※ 引述《Qmeja (QQ)》之铭言:
: 资遣其实是正常的事, 在私人公司里本来就会有危机意识
: 我以前的某个老板也曾在尾牙上说他每年看的不是今年有没有赚钱
: 而是看今年比去年成长多少
: 如果一旦成长停滞或是负成长的话他就会马上做出检讨
: 当然他没说的是检讨往往也包含检讨人事成本这件事
: 我第一份工作也遇到相同情况
: 私科大毕业后去当RD结果是接手某一个硕士工程师留下来的业务,他有四年资历了
: 我25K对方起码五万以上,只因为他遇到瓶颈解不掉就被老板压着走人
: 后来我们当然还是硬干出解法,反正符合一个叫DICOM 的标准就好
: 无法用数学式算出来生出影像的算法,就烧一个表进去再用内插法
: 后来跟前辈们吃饭也有聊过这事,有些人觉得公司很不近人情
: 但也有一个人发表不太一样的看法
: 他觉得如果老人不走的话,年轻人也没有机会出头
: 公司洗掉贵又没产出的老人是在省钱没错,但同时也是接手的年轻人的机会
: 但这不是给年轻人的恩惠,只是一种利益考量的现实做法,年轻人则要自己想办法抓住
: 有朝一日就跳出去转比现在多,那就换你是赢家
: 这,其实是人性的矛盾
: 你一定希望等到你老了能回收年轻时努力付出的果实安享晚年
: 但你也会希望当下有机会可以爬上去爬得越高越好
: 而资源是有限的,位子就摆在那里,看是老人坐得稳还是新人挤得下去
: 其实没有永久的工作,相对也没有永久的员工
: 你追求稳定那就去找公务员
10年前我与同梯的成功的先后干掉了我们的上司们(差不多也是开国元老群).
我们都认为理所当然(因为我们自认能力强.)
10年后(2年前).也先后被我们的后备给干掉.这时候才想通了很多事情
我们的能力不一定比开国元老强.但绝对比开国元老便宜.又听话好用
这才很可能是当初取代的主要原因.
自认为这10年之中累积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但最后才发现根本不值一晒
作者:
meltice (三億兩åƒè¬å¤§æ•£æˆ¶)
2012-02-01 22:27:00100年之后不管你战斗力多高结果都是一样的
常常听到毕业三四年的在抱怨自己能力强却领的比老人少
作者:
b6byc (oopp)
2012-02-01 22:37:00很多人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故意看不懂吗?
作者: pengpluto (暱称) 2012-02-01 22:48:00
要把你干掉,能力绝对不是唯一考量的点
作者: ninkioh (Aesthetic) 2012-02-01 23:25:00
所谓的能力应该还包括手腕
作者:
ccr123 (ㄈㄈ尺)
2012-02-01 23:57:00原po学生吧 管理阶 交际手腕>能力
作者: furuuchi (宅心邪王) 2012-02-02 00:19:00
遇过的强者, 从没说自己强的, 而一直夸自己强, 常是草包.
作者: allencloud (认真的人最美...) 2012-02-02 00:52:00
强者都深藏不露的,因为再强,给你三倍的事也是死路..
作者:
chimori (......)
2012-02-02 00:59:00楼上中肯
作者: takelook (慢跑吧) 2012-02-02 01:32:00
强的操到死....但跟爽到死的领差不多
作者:
holydon (0.0)
2012-02-02 08:05:00遇过交际能力极差的管理阶层 完全可以理解他不红不意外=.=
作者:
adm123 (Administrator)
2012-02-02 10:44:00正解。
作者: jjandy (馒头) 2012-02-02 11:22:00
强者都深藏不露的,因为再强,给你三倍的事也是死路
作者:
honoYang (......)
2012-02-02 13:03:00挑个错字 是哂
作者:
yozeng (呦!)
2012-02-02 15:43:00强者都深藏不露的,因为再强,给你三倍的事也是死路
作者: lave70 2012-02-02 16:16:00
再强还是有个极限 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
"给你一个案子 要你天天加夜班尽速赶出来 期间不断ㄋㄧㄠ你要你换方式重做 案子完成后却冰起来放 等评考绩时再说你没产出" <--见过有人这样玩的
作者: lave70 2012-02-02 16:44:00
这种真的没辄+1 之前好像也有看过类似的辛酸谈...
作者:
Qmeja (QQ)
2012-02-02 21:39:00OsakaLife大说到我心坎里 我也是遇到这种人 明天要提离职了
作者:
Assyla (我只是居家了一点)
2012-02-04 01:13:00能者过劳死这种事,在军中就学到了
作者: lave70 2012-02-04 13:09:00
能者多/过劳 的案例真的事屡见不鲜能者多/过劳 的案例真的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