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plitField (FDTDsoul)》之铭言:
: 这呼应了我上篇想讲的,执行力老板与决策力老板最大的思维不同处,
:
: 台湾过去是靠执行力老板起家的,而这套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中国还没崛起,
: 执行力老板有舞台,如何让一个人发挥大于一个人的价值,
: 成了帮公司带来成功与利润的主因。但是当中国崛起后,决策力的老板才有舞台,
: 因为大陆的老板可以比你更压榨员工,各项成本比你更低,结果执行力老板空间缩水。
: 当执行力老板只能拼3%或4%的毛利时,结果就是比哪个老板比较会压榨员工而已。
:
: 而会变成这种下场,并不是因为人才不够优秀,而是那些老板欠缺决策力,
: 尤其是在科技业,一个好坏决策,影响力远比员工的好坏大太多了,
: nokia在手机的败战、柯达对数位相机的轻视... 在科技业这种例子太多了
: 并不是员工不优秀,也不是因为资源不足,而是决策力上的失败。
:
=============
决策力这词容易引发误解.
首先是要有各种"策"被提出, 然后是选择与决断, 最后是下定决心投入资源, 赌了.
很多人赌性坚强, 也敢以小博大豪赌, 但未必就能赢. 决策力一般就是指决断的能
力, 常指的是 "当机立断 毫不迟疑". 力道就是速度, 动量, 就是力足以"断". 但
是"当机立断"的"当机", 是对机会的识别力, 那是能对机会洞察鉴别, 撑住等待,
抓对正确机会的能力.
台湾老板就是对创新价值的机遇无法识别, 抓住或创造. 也就是创造新价值的能力
不足以应付时局产生有利发展的新局.
nokia, Koda 跟任何已占据市场大地盘的大公司一样, 那些新发明若一旦采用, 必
然危及现有地盘, 形成自己的左手打自己的右手, 投入资源无法造成更大的总获利.
而新发明在未完全掌控下(如专利的障碍与保护)可能引来未知的杀手, 是进退不得.
此时需要决断力没错.
但没有创造出一条衔接发展的桥梁或路轨, 依然是鉴别力与创造力不足, 无此两种
能力必然无法支持决策力的决断必行.
加工出口区或代工, 讲白一点就是 "让利吸金", 就是用台湾的廉价工程师, 工人,
管理人员抢夺别人的工作机会, 甚至是廉价产品的市场机会. 这是蒋经国"当时"的
创新策略, 从一无所有中吸引先进地区的技术, 资金与市场.
"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力" 是李登辉的 "劳力密集产业外移" 策略, 这是当时的大陆
邓小 平特区开放"让利" 与 不怕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策略的对应策.
大陆是用了台湾的加工/代工老招, 除了人多势众外, 还青出于蓝的用了 "市场换
技术""引虎相争"坐收鱼翁利的新招.
当老板的就是要能吸引资源来附. 看风水的说是否有井能出泉? 古代有些人能闻风
嗅土, 拿个棒对地捅桶, 就能"鉴别"出地下有泉水, 下定决心挖下去, 决不会半途
而废. 当泉涌而出, 想喝水的就聚集而来. 就有了市集吸金, 一片繁荣. 如果只是
守井卖水, 当别人也在旁边挖一口井还更便宜的卖水, 这金就难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