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偏乡教改难/师资困境 专聘制招不到热血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23-09-22 09:10:34
偏乡教改难/师资困境 专聘制招不到热血师
2023-09-22 01:07
联合报/ 记者周妤静、赵宥宁、冯靖惠/专题报导
立法院二○一七年末三读通过“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挹注加给津贴提升偏乡教
师福利,并在正式教师及代理教师间撑出新的空间—“专聘教师”,期望让偏乡老师“留
下来”、偏乡学生不必年年适应新老师。但“愿景工程”与联合报采访团队检视专法施行
状况,发现六年来仅新北市、嘉义县曾招募专聘教师,专聘制度就此绝后。
一聘两年 待遇比照专任
“专聘教师”是由地方教育局处以一聘两年契约,专案聘任有教师证教师到偏乡;薪资待
遇比照专任,不适用公保,而是劳保。
二○一九年嘉义县教师甄选放榜,招募廿名专聘教师,却仅五人报到且隔年陆续离职。新
北市开放教师甄选落榜者选填专聘教师,仅一位报到。此后,再无其他县市跟进。
许可欣(化名)曾是台湾教育史上稀有的“专聘教师”之一。三年前她考上专聘教师,分
发到嘉义山区一所小学,没公共汽车可到。她第一年任教时,上山前得备好一周五天晚餐食材
,让同事载她上山。要参加校外研习,得跟其他老师约好,才能搭便车下山。
山中偏乡小校无法招到足量的师资,“有教无类”很难落实。记者蔡宗儒/摄影
山中偏乡小校无法招到足量的师资,“有教无类”很难落实。记者蔡宗儒/摄影
诱因不足 专聘仍拼正式
偏乡成长的许可欣说,她挺能适应山间。但像她这样有教师证,即使考上专聘教师,还是
会参加正式教师甄选,“除非专聘教师薪水是正式教师两倍。”她半开玩笑说。
“专聘教师”昙花一现,最大问题是“诱因不足”。参与立法的教育部专门委员陈添丁指
出,专聘制限“有教师证”报考,已脱离制度本意,也导致专聘教师乏人问津。
陈添丁还原专聘制度立法精神—鼓励“无教师证”、有意回馈偏乡的毕业生投入偏乡。政
府提供优于代理老师的待遇及公费修习教育学分资格,支持无证教师考取教师证、训练无
证教师成服务偏乡“特种部队”。
开放无证 美意不敌教团
陈添丁强调,开放无证教师前提是“偏乡学校真的招不到老师”,到第三十招还找不到人
时有所闻。何况三招以后,学校依法就要让无教师证、只有大学文凭的人来当代理教师。
但教师团体强力抵制,认为这会破坏师培体系的证照制度。
诚致教育基金会前董事长方新舟指出,当年条例立法攻防时在最关键文字退守,变成“有
教师证才能考”专聘。原来广纳人才进入偏乡美意顿失,专聘制度从此形同跛脚。
细究专聘教师的待遇,包含“考核奖金”及“晋级”制度、寒暑假也有薪水;若与未兼行
政职务的代理教师相比,每年多了两个月薪资。但对有证教师来说,离考上正式教职仅一
步之遥,不愿为两月薪资远走偏乡。
招考偏差 合适教师难寻
专聘制度先天不良,后天执行也与立法精神相去甚远。嘉义县教育处认为,“专聘教师本
质上仍为代理教师”,且当年嘉义县并非独立招考专聘教师,而是统一招考正式教师,让
备取廿名“顺便”录取为专聘教师。
陈添丁表示,联招无法针对偏乡学校需求设计考题、难筛选有能力任教偏乡的教师。另一
位前专聘教师曾子芸(化名)表示,专聘教师甄选应看重老师在偏乡教学的经验与热情。
这是现有招考制度“考不出来”的。
陈添丁建议检讨专聘制度,毕竟代理教师已可领全年薪,逼近专聘待遇,使专聘更不具吸
引力。条例施行多年,可叹偏乡学生还是问著多年前那句电影台词:“老师,你会不会回
来?”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56134?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偏乡小校/一人成班 不缺设备缺后援
2023-09-21 00:38
联合报/ 记者周妤静/专题报导
位于嘉义县梅山乡的仁和国小,地点极度偏远,学校却绝不破败。二○一七年“偏远地区
学校教育发展条例”通过后,教育部挹注大笔经费到偏乡学校,每三年补助两百万元,仁
和国小于是改建了厕所、在每间教室摆出电子白板。
山中学校的硬件追上都市,甚至更高级。仁和国小持续升级设备,各班黑板都换新、搭配
触控式液晶萤幕,科技化程度与校外原始山林形成强烈对比。
但前校长陈志鸿说,烦恼并没有解除。偏乡小校最缺的,不是硬件而是人─没有学生。
陈志鸿说,今年送走三位毕业生、迎接一位新生,全校只剩五个学生,“学生人数掉到个
位数,其实满挫折的。”仁和国小所在的太和村,是个产茶为主的汉人村落,已经许久没
有听过婴儿的哭闹声,每年入学新生都不超过五人。
许多偏乡小校努力面对“一人成班”的挑战。陈志鸿说,师生“独守空闺”,难达到举一
反三、教学相长;当学生少到无法呈现全班学习能力的“常态分布”时,“老师教出PR3
的学生,该怎么讲?”学力落后看似直接反映老师教学不力,让偏乡老师备感挫折。
为替偏乡老师增能,陈志鸿向教育部国教署申请“教学访问教师计画”,邀请教学优良的
教师到偏乡学校,花一学年协助偏乡教师开发课程、增进教学专业。但极需协助的仁和国
小遭到拒绝,理由是“学生数太少”。
陈志鸿无奈,访问教师人数有限,分配给三十人以上的偏乡学校,“是更有效益啦。”教
学访问教师计画八年来平均每年只有廿七所学校配对成功,全台湾偏乡中小学高达一千多
所,访问教师的专业量能无法雨露均霑。
有许多民间团体投入偏乡课后辅导,仁和国小也未得民间资源青睐。原因同样是学生数太
少、地点太偏远。
陈志鸿担任仁和国小校长的这两年,除了寻觅资源,也力求发挥小校特色,设计“山林冒
险”体验教育,带学生走访石壁山和大尖山步道。在陈志鸿调校前,仁和国小整并了同学
区的太和国小,精简行政体系、积极面对偏乡缺人问题,一面等待后援。但时间不等人,
母亲高龄,他也只能请调至平地,结束“山道校长”为偏乡教育奋战的日子。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54008?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偏乡教改难/代理师拼 深耕偏乡成王牌
2023-09-22 01:08
联合报/ 记者周妤静/专题报导
代理教师范宜云:法规不承认七年的偏乡代理年资,修完教育学程后还要再代理两年,才
能抵免“实习”取得教师证,有资格报考正式教职。
对家长来说,代理老师并不是“不得已的选择”。林美惠从没问过两个孩子的老师:“你
是正式还是代理?”她蹲在自家民宿门口边剥蒜头边说:“只要认真教学,让孩子有所成
长,即使不是正式的,我们也认同。”
林美惠在屏东县车城乡务农并经营民宿,她的想法与多数偏乡家长一致—根据偏乡教改大
调查,八成三的偏乡家长最在乎老师的教学热忱,仅百分之八认为有教师证是必要条件。
但有教师证的“正式教师”却是教育体制唯一认可的圣杯。
在花莲县玉里镇三民国小任教的范宜云当了七年代理教师,已是学校的“王牌”教师。三
民国小前校长刘冠暐说,范宜云的国语文教学很厉害,“低年级的国语交给她,我们就放
心了。”对偏乡孩子,她有热忱。她也是国语文教师共同备课时的领导者,指导新来正式
教师,“如果需要,她甚至会陪着新老师去面对学生、面对家长”。
范宜云有“王牌”美誉,但缺了教师证。在现行聘任规则下,只要有教师证这张牌,即使
没经验也可比她这临时王牌更早拿到任教入场券。也幸好,学校好几年没在三招前找到人

今年她第三次报考代理教师,必须试教给面试官看。她形容这样试教“像演一出戏”:只
有十分钟,现场没有学生必须自言自语。她无奈表示,若要审核教学能力,还不如到她的
教室里考察,实境比虚拟真实多了。
原本“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的目标是留任有教学热忱的偏乡教师;但这部偏乡教
育专法,无法留住像范宜云这样优秀的“无证教师”。她年年代理、身挑大梁,却无法升
迁、加薪。
无证教师若想长久留任偏乡,只有考取正式教师一途。范宜云咬牙走上这条路,她一边在
三民国小代理,一边在东华大学硕士班进修教育学程,期间她还要照顾自家两个幼儿。为
通过教师资格检定,她花了三年半。
由于法规不承认她长达七年的偏乡代理教师年资,修完教育学程后,她还要再担任两年代
理教师,才能抵免“实习”、取得教师证。下一步,她才有资格报考正式教职。
“尴尬的是,一旦取得正式教师资格,就要被重新洗牌。”刘冠暐遗憾表示,纵使代理老
师与学校理念契合、合作愉快,一旦考上正式教职,只能由县府分发、不一定留在原校任
教。除了学生想问、校长也想问:“老师,你还会不会回来?”可惜这只能是天问。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56127?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偏乡小校/混龄教学 老师经验值是零
2023-09-21 00:36
联合报/ 记者刘十贤、赵宥宁、梁玉芳
/专题报导 偏乡小校若有幸招到新生,上课常是“一人成班”。一对一的教学看来像是
“家教班”,但不是“精致化教学”的保证。曾任宜兰县教育处课程督学的吴明柱说,理
论上“家教班”学习效果比大班级好,“但不是每个老师都有很好的家教功力”。
国教署派出协助各校的“商借教师”苏淑菁六年来走过十四个县市的偏乡现场,她观察:
“只有一个学生的教室,师生反而并不亲。”因不少偏乡孩子从小缺乏家长陪伴,人际互
动能力弱,“给老师的回应很冷淡”。
缺乏同侪刺激,是另一个难题。
在中部某偏乡国小分校任教的柯秀茵(化名)为了留住班上唯一的学生,得“每天早上打
电话叫学生起床”,开车接她上学、再送上早餐。但是该生“学习动机很低落”。
一个人独享的教室,有一个人的落寞。孩子渴望同侪。“问她功课做了没,但她就像一道
墙,完全不理我。”柯秀茵找辅导老师也没用。后来,柯秀茵带学生到本校和同年级一起
上课。有了同学,孩子学得很开心、主动参与;但一回分校又变回原样。柯秀茵问孩子,
有机会想不想转去本校?“老师,我可以现在就转吗?”
打破年级、班别限制的“混龄教学”,是教育界倡议多年的解方,也写入偏教条例中。
“咔啦”一声,原本隔开一、二年级教室的大铁柜,在两名老师合作推动下,往两边滑开
。两间教室打开成一班;两个年级,十名学生。这是新北市双溪区上林国小的混龄数学课
,这天由一年级的詹老师负责教学,二年级的简老师在台下确认学生进度。
混龄教材是两位老师脑力激荡的成果:拆解两个年级课本章节,相关单元放一起,课程任
务设计要考虑不同年级程度各想一套。两位老师说:“备课量是双倍。”混龄教学考验老
师能力、合作及默契。也有学校因为老师不和,无法混龄教学。
嘉义县偏乡教师许可欣(化名)说,传统“师资培育”课程学的分组或评量方式,都是针
对十人以上;“混龄共学”的教学方法,老师的经验值是零。
“混龄”要怎么教,偏乡老师且战且走。教育部专门委员陈添丁说,师培出身的老师没学
过、新老师连一般教学都还在摸索,再加上师资流动率高,“学校每年都在做新兵训练”
。偏教条例鼓励的混龄教学,师培体系还没跟上。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5402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偏乡小校/师生双无 体检偏教条例6虚文
2023-09-21 00:36
联合报/ 记者刘十贤、周妤静、赵宥宁、冯靖惠/专题报导
当都会的明星学校为抢入学的超额小一新生进行“优先入学资格审查”时,属“特偏学校
”的花莲县舞鹤国小早在开学半年前就超前部署“抢学生”。教导主任余晨慧跟着校长下
班后在村子逡巡,手上拿着户口资料,敲著“家有学童初长成”人家的大门。
第一家,没人,把学校简章塞进信箱,祈祷有好消息;第二家,阿嬷说孩子已跟着爸妈到
外地生活。余晨慧看得很开:“孩子有父母带着,是好事。”半年后开学,舞鹤新生数:
一位,啊,幸好没挂零。
空有尚方宝剑 却未曾出鞘
找不到老师是偏乡老问题;少子化海啸下,“学生比老师更少”涉及学校存废,偏乡废校
潮更惊动监委调查。师生双无,偏乡教育怎么走下去?为抢救偏教而订出的“偏远地区学
校教育发展条例”(以下称偏教条例)有效果吗?联合报与愿景工程团队爬梳法令、走访
偏乡现场,并访问专家发现,为偏教困境打造的法令,至少有六个法条束诸高阁、形同虚
设,中央与地方政府空有法令尚方宝剑、却未曾出鞘,这已是行政怠惰。
为了解决偏乡师资问题,条例中特别设计“专聘教师”制度,提供比一般代理教师更优渥
的待遇,希望把老师留在偏乡;但是如今台湾的专聘老师数是零。
“代理救偏乡”苦涩黑笑话
台湾偏乡每年大约五千位代理教师,撑起教育现场。“代理救偏乡”是个苦涩的黑笑话,
偏乡需要代理教师,却无法给予合理的劳动条件。偏教条例第七、八条明订,由“主管机
关”招考的偏乡代理教师,若表现优良得一再续聘、获补助进修师培课程。看来美好,却
卡在“主管机关”四字。
曾办过代理教师甄选的“主管机关”(即县市政府)屈指可数,多数都是“由学校自行招
考”,结果就卡在不是“主管机关”招考,代理教师只能一年一聘;若要进修、考试成正
式,没有补助、也没有公假,完全得自力救济。
为台湾而教(TFT)永续长杜灜指出,小校要教的科目、要处理的行政跟大校一样多;偏
教条例想留住老师,“仍是以班级数来换算老师员额,不是考量教学科目数和行政工作量
”。民调也指出,八成偏乡教师认为,学校行政工作对教学造成负担。
校长没权限 地方没资源
偏教条例第十一条开放偏乡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增聘师资,但屏东大学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
王慧兰指出:“偏乡教育无法只在教育系统内解决,它牵涉到家庭和社区问题。”条例不
给校长弹性人事权,“带队的人没有整队的权限。”校长聘不了有社工或地方创生专长的
人。
根据偏教条例,教育部每年可提供地方政府六百万元经费成立“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团
结偏乡小校,让老师跨校互助、学生跨校共学,然而,去年监察院调查报告指出,条例通
过六年来,全国只有新北市、嘉义县七县市申请经费成立区域教育资源中心;偏乡学校数
最多的云林县、南投县、屏东县竟然都没有成立。
云林县教育处学务科科长徐敏容说,云林县将“区域教育资源中心”的六百万元补助款用
于普及平板载具、发展数位学习;虽然政府推动“生生用平板”,但中央并非全额埋单,
还需要地方政府自筹款。
调查与会议 多年无下文
偏教条例上路六个年头,但法令也有与现实扞格之处。条例规定须有偏乡学校教育状况调
查、研究作政策调整参考,多年来没有下落;每三年该召开的全国偏远地区教育会议也因
疫情,条例上路五年后才举办。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54004?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偏乡教改难/专聘师叹 进修要请示县府
2023-09-22 01:10
联合报/ 记者周妤静/专题报导
专聘教师定位、权益有许多模糊地带,多数校长仍视我为代理老师,学校同事常提醒“你
该继续考正式教师”。
教师甄选放榜那天,许可欣(化名)战战兢兢点开网络榜单,她没有考上正式教师,微妙
落在“上榜与落榜之间”,成为“偏远国小专聘教师”。原本想考正式教师的她,得知录
取专聘教师时,还特别上网搜寻:“什么是专聘教师?专聘、正式和代理的差别是什么?

“偏远地区学校教育发展条例”二○一七年通过后,仅新北市、嘉义县曾招聘专聘教师,
让有教师证、愿意任教偏乡的老师得到一聘两年、进修第二专长的全额补助,待遇优于代
理教师。
根据嘉义县一○八学年的教师甄选简章,普通班正式教师正取廿名,备取廿名递补为“专
聘教师”。然而,这廿个专聘教师仅五人报到,包含许可欣和曾子芸(化名)。她们两人
都来自偏乡,能适应偏乡的不便利,也关心偏乡学子,当了三年专聘教师。
从小在嘉义县溪口乡长大的许可欣,有不少同学国中就半工半读,国中毕业开始就业赚钱
,“很多偏乡孩子没有选择权”,没机会培养兴趣和专长。许可欣不敢期待自己能扭转偏
乡孩子命运,但她愿意在偏乡陪学生成长。
来自台南新营的曾子芸说,她的求学时期、实习老师阶段都是在偏乡小校。她说她喜欢小
校密切的人际互动,“备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聚在一起,我很喜欢这样的氛围。”她在嘉
义县六脚乡当专聘教师的三年里,在教育部全额补助下,取得“辅导”第二专长。
曾子芸和许可欣都体会到专聘制度的不完备,因为这是专法例外打造的职位,定位、权益
有许多模糊地带。曾子芸举例,她想用公假去念辅导学分班,校长挡回来说“你是代理教
师,不能请公假。”逼得她去翻法条给校长,后来,校长还是要她上公文请示县政府,她
才能享有“得来不易”的公假。
专聘教师好比教师界的稀有动物,介于正式与代理之间,休假、考绩奖金都要例外处理,
“人事主任每次翻法条都翻到快哭出来了。”曾子芸说。多数校长、老师仍然视专聘教师
为代理老师,亲朋好友和学校同事老是提醒她:“你应该继续考正式教师。”
去年许可欣和曾子芸两人都考上正式,台湾仅有的专聘教师,就此绝迹。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456121?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作者: fifi12042008 (夜玥)   2023-09-22 12:22:00
如果真的缺人也没办法…只好让想体验当老师的人去try try 但就好奇会是什么人会去偏乡
作者: graciehunter (プロレス 最高!)   2023-09-22 15:33:00
给人薪水很高吗为何一定要热血偏乡搞什么实验小学其实就是在压榨菜鸟看看一堆绑约时间到就跑掉的就知道那种地方不能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