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oo5566coo (000)》之铭言:
: 各位午安
: 小鲁并非师大学生
: 但是近年萌生想当老师的想法
: 爬文后得到的资讯 最快是以大学同等学历去考研究所并在师培中心修教程
: 想请问有师培中心的大学的研究所,哪一间比较好考?(小鲁是三类组)要怎么准备?
大
: 概要花多少时间准备?
: 不好意思因为亲友们没有人当老师所以不太清楚
: 谢谢各位
我遇过几个也回头修教程
大部分是出社会几年后,决定回来唸研究所修教程
这问题每年一定都出现,这里我整理他们的经验历程
分享给未来有需要的人参考
1.研究所:
先确定这间学校研究所有没有开放教程名额,有没有你想要的教程。
好不好考的定义因人而异,
好考不代表好上教程,好上教程不代表好毕业
这些像干话,请看我遇到的例子
有些研究所在职专班有工作年资报名就上
应届生没有工作,报名资格都无法
但在职班有多少时间能持续,同时完成毕业和修习教程?
某某研究所纳入自传经历参加的比赛成绩评分,
对某些当初保送生来说根本是内建基本,
对一般人来说就没加分效果。
但该系研究所和大学部的教程名额是绑在一起,一起竞争教程名额。
再来有些领域的指导教授,不收想修教程的研究生。
觉得教程至少就要绑2-3年,很可能影响到论文进度。
他们的专业领域和指导学生的论文研究工具(方式)
是泡在实验室等数据或在外田野调查,没时间让你另外上教程。
小结:
选好自己大学相关科系的研究所,在研究所的课程和论文比较吃香
如果是大跨领域的(文组跨到理组这种程度),即使知道报名就上建议不要
光是研究所学分和论文就两头烧了。
上榜率高=好考的话,看报名人数和招收人数就清楚了,
报名人数等于、低于招收人数,上榜率高。
但这种三思~像国考有些单位也上榜率高,能打听就尽量打听吧
最好是有上教程的研究所,论文方向或该领域你略有经验、想法
现在修教程拿教师证跟研究所毕业绑在一起
只看教程学分和实习,大约2-3年之间跑不掉的。
2.教程
简略说明教程:幼教、小教、中教、特教等。
教程学分幼教50左右、小教和特教40左右、中教26左右
是【左右】,请直接联络该校师培中心为主。
每间学校的师培中心和系所规定不同,
请务必直接与师培、系办连络确认。
像是抵学分,
即使你曾经修习学分的课程名称一样,
不被承认抵学分也是很正常的,这部分一定要先问清楚
不要怕丢脸或害羞,不敢确认讯息
到时就是拿时间和学分费出来负责
再来不要看到中教只要26学分就很开心(我要选中教)
觉得上下学期(一学年)26学分肯定能修完了,哪里会有时间压力或困难
务必自己详细了解和确认该系毕业门槛和师培中心学分等规定。
尽量想办法去跟该研究生打听
如何同时完成论文(毕业门槛)和修教程的经历。
因为每个研究所课程时间和教程时间都不同,很可能会冲堂到
甚至到时连指导教授对你的要求都要纳入考虑
“你的论文研究题目需要____,你去选大学/外系___的课”
“我指导学生方式是每周____固定meeting、跟我在研究室”
报考教程的资格和准备
请提前跟系办/师培确认,一般来说需要前一个学期(年)在校成绩
也有先上教程回头补的方式,不管怎样请先确定
自己设好停损点,师培中心都会规定报考教程的条件和名额
假设第一次报考教程没上,是要准备第二次或是什么打算?
笔试大部分历届试题都会公布在网络上
没有的话看其他学校试题
完全不懂题目在问什么的,先去找相关资料看你是否能吸收
基本法条(尤其是十二年国教)、课纲教育理念、各大领域时事和议题
先裸考,如果对答案选择题低于30%就很需要准备了
从历届试题去找相关知识补充比较快,用看书准备太广了
申论题有时间平常就看些教育评论,引用他人观点,最后加入自己的想法。
没有时间直接准备常见的教育议题,引用几位学者的观点,最后加入自己的想法。
立场太鲜明不是大好就大坏,很吃阅卷老师的主观意识。
建议至少有引用到正反(两方)的观点,走保险路线。
除了笔试还有书面资料,
会尽量透过你的经历和自传去评估
自传和经历平常有时间就去准备累积教育相关的
学校代理、代课、营队、家教、补习班
甚至亲戚小孩、同侪、社团(课业)指导
特殊专长或经历尽量跟学校、教学现场有关
小结:
能掌握到的资讯尽量去确认,网络上的资讯绝对没有亲自去问明确
新制上路,有些网络资讯是旧的,也无法代表全台湾研究所系办和师培的制度。
其他考量层面还挺多的(经济、家庭感情压力最直接)
但都是个人的状况规划和观念等,如果有兴趣想知道什么资讯再来分享
最后我还是想建议
如果你没在学校代理过(或短代)
时间允许的话,再让自己多点代理的经历(去超过3招以后的学校)
能帮助确定自己的理念和未来规划
看过几个当初只带营队性质或代课几周,就对教甄充满热忱和理念
等到实习或拿到教师证,才发觉跟自己当初想像的差太多了...
多花一学期(年),总比一头栽进教程教甄教条路花费的时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