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补救教学有必要 但不可能一蹴可几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18-10-04 11:19:40
2018/10/03 19:02
邱世长/教师
近日,教育部进行106年度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绩优楷模颁奖典礼,再次让补救
教学议题成为教育界讨论焦点。
笔者在去年度借调到新北市育德国小,刚好参加“106年度国民小学及国民中学补救教学
绩优楷模评选”比赛,任职的育德国小也很荣幸通过新北市初赛、全国复赛,笔者也获得
叙奖,虽无缘在全国决赛获奖,但对于小校而言,这将是一种行为学派所言的“正增强”
,也让第一线工作者更愿意投入心力帮学生补救教学。对于补救教学,笔者有几点看法。
一、有学者认为参加补救教学学生的学习动绩低落,补救成效难以显著;有学者不喜欢“
补救教学”这个名词,认为该改名为学习辅导,以免被贴标签。笔者认为,补救教学绝不
可能一蹴可几,否则补习班早就大发利市;举办补救教学活动重点在持之以恒去关怀偏乡
与弱势学生并提供协助,至于是否更改名称?则是见仁见智。
二、加拿大神经学家麦克.米尼,曾经做过实验,常被鼠妈妈舔舐的小老鼠,闯迷宫的表
现就优于没被舔舐的小老鼠。因此,补救教学的成效,不只在学业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
改变学生的“自我概念”,让学生感觉被关爱,教育者要让学生感受到没有人会抛弃他,
但他仍要更积极自立自强求上进。
三、教育部每年投入近10亿元做国中小补救教学,每年受辅学生约36万人次。但近年国中
教育会考数学、英语的待加强比率(C)仍维持约30%,有人质疑究竟“救”了什么?笔者就
以博幼学生英文得C的比例是21.8% ,全国学生得C的比例则是30.77%,补救成效如此优异
,这是否能算成效?更何况博幼收的孩子都是偏乡弱势的孩子,但是在脱C上却比全国优
异,值得称许。
四、诚如李家同所言,好的补救教育要“因材施教”,找到学生的“迷思概念”,适时给
予学生协助,学习成效才会事半功倍。实践大学教授陈超明也呼吁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进
行“差异化教学”。
五、德国学者亚信.包尔在其《学习动机》一书中,提到人际关系的前提,就是重视与被
重视,当学生感觉被重视,就会形成学习动机。需要进行补救教学的学生,多半来自经济
弱势或是文化不利的孩童,政府得适时提供援助,也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社会资源
可以源源不绝进来帮助偏乡学校,以消弭城乡落差,也才不会让学童提早放弃自我。
最后,过去TVBS关怀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李涛曾言:“你帮助孩子,不但他们有成功的机会
,你从最负面看,这未来社会可能减少1座监狱、2座监狱、3座监狱。”教育部举办补救
教学最大的教育意义,就在学生或许没有选择他出生地的权利,但政府与教育人员却有提
供他们即时援助的义务。
德国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是幼稚教育的创始人,他曾言:“教育无他,爱
与榜样!”我们若希望塑造温馨、互助的社会氛围,就从教育界的补救教学做起吧,别让
弱势孩童处于孤立、无助感甚至自生自灭。台湾的补救教学!加油!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1003/144112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