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持制服者的道德错愕

楼主: joel1129 (腐腐)   2016-05-31 21:56:14
转自朱家安的文章
为什么支持服仪规定的人会说出“如果不穿制服,高中生裸体上学怎么办?”这种超现实
的话?要确认这个说法不成立,我们甚至不需要讨论“裸体上学是否有道德问题?”,因
为用常识就可以判断这种事情几乎不会发生:在过去,高中生假日出门逛街不需要穿制服
,他们也没有因此更容易选择裸体。(其实如果硬要打赌,我会选择赌高中生在被要求穿
制服的校园里还更常裸体)
为什么关于服仪规定的公共讨论里会出现那么超现实的顾虑?我相信这是因为有些习惯高
中生穿制服的人,正在经历道德心理学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所说的“道德错愕”

人是社会动物,依循特定道德规范生活。然而,人不见得想过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范,许
多时候人只是习惯遵守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当其他人提议改变这些规范,人容易心生反
感,却又说不出为什么不能改变,因为他并没有真的想过为什么要有这些规范,自然无从
辩护起。用海德特的话来说,这时候人进入了“道德错愕”的状况: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
反对改变规则的理由,所以人可能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他事后也会觉得很奇怪的说法。在
几个心理学实验里,海德特请受试者阅读一些描述亵渎或反传统行为的案例,并询问感想

研究员:“你是说,你认为例子里面的这位女士剪碎国旗,这是不对的?”
受试者:‘是的。’
研究员:“为什么?剪碎国旗并没有让谁受到损失,不是吗?”
受试者:‘呃……她剪国旗的时候可能会被邻居看到,然后造成心里的不舒服。’
研究员:“不过我们的例子一开始就假设她剪国旗的时候没有被别人看到,对吧?”
受试者:‘嗯,对……。’2
简单说,受试者试图为“不可损毁国旗”的传统辩护,但发现这很难做到。一面认为“这
项传统背后一定有其道理”,一面又说不出显而易见的道理,于是便容易举出各种有明显
瑕疵的说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因为他自己过去没有反思过“不可损毁国旗
”这个传统的存在意义,他只是单纯接受了这项传统延续下来的道德规则,但没有想过为
什么我们该接受并依循。在此意义上,这位受试者跟现在许多支持服仪规定的人是很类似
的,并造成类似的结果:在说不出道理的情况下,为了辩护自己偏好的观点,而举出明显
与事实相违、甚至自我矛盾的说法。下面让我们举几个例子:
1.为了舒缓霸凌和排挤
有些人主张“制服解禁会造成服装上的霸凌和排挤”。然而,如果这个疑虑严重到我
们应该恢复制服,那其他本来就存在,而且一直没有被禁制的霸凌管道,例如笔记本、笔
袋……应该足以让老师和教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吧。
不过事实上并没有。
几年来,一直没有老师和教官主张我们应该为了防止霸凌和排挤而增加更多道具上的
规定,因为霸凌和排挤只是借口,他们只是想要学生穿制服而已。3
再说,制服的规定本身也可能成为新的霸凌管道,我的某个学长说,他高中的时候是
全班唯一乖乖扎衣服的人,结果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
2.为了避免学生做其他可怕的事情
有些人觉得,若不需要服从服仪规定,学生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我给这些人的建议
是:假日不要接近西门町或其他学生会穿便服群聚的地方。
3.为了避免学生将来面试不知道要穿西装
有些人认为服仪规定有助于学生出社会之后守规矩。这种人可能会呛“你不穿制服,
以后面试有种穿内衣拖鞋啊”。对这种人来说,人是一种非常笨的动物,必须要穿十二年
制服,才容易理解并接受在某些公司面试时要穿西装、在某些公司上班要穿制服。
4.为了校园内部的安全
如果有人潜入校园,会很危险。老师和行政人员这些大人在学校里的数量比较少,警
卫很容易辨认人脸,而学生数量很多,而且每年都会更新,所以最好穿着制服。
有鉴于近几年选择开放校园的学校越来越多,我不太确定校园安全有多值得顾虑。然
而,即便校园安全很脆弱,制服恐怕也不是好点子,因为制服很容易到手。如果我身为真
心担心校园安全的校长,我会在校门口装几台哔学生证和工作证的机器。
5.为了让在校园外面出事的学生即时得到支援
如果高中生不穿制服,我们在街头就无从辨认谁是高中生(而且基于某些理由,只有
制服有这种效果,吊牌什么的都没有用),如果他们跌倒受伤、遭流氓恐吓,路人就无法
即时伸出援手,并联络学校支援。
即便是为了高中生的校外安全,你其实也很难评估制服的效果。例如说,学生比一般
人更需要支援,似乎默认了他们更容易遭遇危险,然而,若制服能让救援者辨认谁是高中
生,制服也能让潜在的罪犯辨认谁是高中生,因此使得他们更危险。
此外,如果是为了学生在校园外的安全穿制服,我们应该是要规定学生在校园外和假
日穿制服吧。
我自己并不觉得我们有什么有道理的理由支持服仪规定、支持处罚不穿制服上学的学生。
不过这种事情并不是我说了算,因为公共讨论本来就有赖所有人一起提供论点,互补不足
。着眼于此,要在服仪规定的议题上展现出建设性,支持服仪规定的人应该要想办法脱离
“道德错愕”的状态,努力想出一些符合常识的论点。
或许这件事情很难,因为或许某些支持服仪规定的人,自己过去也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有服
仪规定。这种缺乏反思的习惯,可以说是台湾教育的常态,也是种种改革面前的阻碍。台
湾的民主化不断进展,也不断产生新的争议,需要借由讨论解决。若我们希望未来的社会
讨论更有效率,似乎应该考虑在义务教育里加入批判思考和社会学等课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