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国中] 要互调就别骗人说要多角调!

楼主: chen2323 (冷凍魚)   2016-05-31 16:53:13
首先要向smallfinger大致上歉意,不论我发文动机为何,但内容及用词多
有冒犯,实在很失礼,在此公开向smallfinger大道歉。另也要向因本人发
文而不快的板友们一并致歉。
注:延误发文也很抱歉,昨晚突发意外,请多见谅。
============学生为我上的一堂课============
上一周的周记题目是:我对班级的建议。
收回来后,看到班上有两个小朋友不知是不是约好的,一同写上:希望班上
同学期末把书带回家回收。理由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期末担任倒垃圾的工作,
为了那些回收的书搬得很辛苦,他们不希望这学期期末的倒垃圾同学也遇到
同样的问题。
当下很感动,很高兴班上有这样为他人设身处地着想的孩子。
而到板上又看到陈年介聘抱怨文,想到这样的事为什么会年年发生?为什么
教师板时间一到会变成介聘板?为什么一到介聘公告日,平日一百多人的教
师板流量可以爆增十倍?
我的结论是我们都比不上孩子,应该说长大后,我们都忘了原本该对他人的
苦痛感同身受的温柔。
============问题要靠制度解决==============
介聘制度行之有年,也不断的在随时代演进,从一开始的人工到今日电脑分
发,也为了避免互调产生私下交易、贩售缺额,改成单调分发完先多角调,
最后才跑互调。
然而很多问题却依然存在,而且随着少子化、超额问题扩大,介聘填写志愿
宛如盲人骑瞎马,在资讯不够公开的状况下,除非已处地狱十七层,再糟不
过十八层,否则大家宁可原校窝著。很可能再过几年,介聘会只剩偏乡及有
超额问题的学校可以选择。
所以如果制度上可以在年初提供登录志愿,并提供参考数值,例如调入某区
的平均积分为多少,以及自己的哪一个志愿的多角调组合数最多(最容易达
成)。那么大家就可以自己评估成功的机会,选择参加与否。一开始就让调
动缺额数最大化,选择多,参加者的意愿就会提高,而且也不会因为心里没
底,到处私下找人互调。当然,更高明的互利办法,留待专业集思广益。但
唯有运用制度才能解决普遍性的问题。
============制度改变要靠人去推=============
制度一定是有需求才会订立,但订立后的修正往往就会意见纷歧。每个人都
知道没有完美的制度,但一谈到要修改就优先产生排斥的心理,即使修改的
理由也是有需求,但就一定会有认为当前也是满好,修改后未必会更好的声
音。
所以指望制度靠内部反省修正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改革旧有制度或思想要靠自己行动,坐着等别人为我们修正,不知道
要等到猴年马月。
虽然没有人会细听一个老师的声音,但却很难忽视一个教师组织的诉求。因
此透过组织来放大我们的需求,增加力道,才是取得成果最有效率的方式。
============关我们什么事?===============
然而为什么教师组织似乎在这一块努力不多?原因在于工会默认争取的顺位
是依影响会员共同利益大小来排,所以如果只有少数一些人反映,工会很难
把这件事排在优先顺位上。
而参加介聘者本来就是团体中的少数,已经上岸者也很少回首煎熬的过程。
结果就是只要过了介聘季,除了还没回到家的人之外,就再也没有人觉得改
革的必要。
对这些人我们是冷漠的。
我也想了想为什么,为什么学生可以为同学着想,我们却无法为介聘的人设
想。我的结论是我并没有把仍在介聘的老师当成与自己有关系的人,我们非
亲非故,现实中没见过,网络上也没有交集,我也没介聘过,也没有亲经历
这个过程,所以我的冷漠是理所当然的!
对,就是这个理所当然!当我可以看着政论节目和老爸抬杠,嘲笑老妈新发
型,老婆就在旁边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我上PTT科科笑,每天晚上泡牛奶、换
尿布、擦屁股,抱着醒著一坨屎,睡着像天使的儿子睡觉,享受这些平凡的
幸福时......
我当然可以理所当然的不在乎有一群跟我一样献身教育,却必须担忧年迈父
母独居在家,假日才能与配偶小孩见一面的老师在想什么,怎么过他的日子

但真的与我们无关吗?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同事,可能是我们孩子的老师,更
可能是将来面临教育重大改革和我们站在一起奋斗的同志,真的与我们无关
?真的没有我们的事吗?
==========戏都看了,就动动手指帮个忙===========
如果觉得小弟与smallfinger大的文章让你对介聘制度缺失有初步认识,也认
同我天真的想法,又正好具备全教总会员身分,麻烦复制下面政策咨询的文字
,贴上全教总线上咨询:
http://www.nftu.org.tw/Member/Consulting.aspx
也可以反映给校内教师会提建议案给县市工会,请工会重视这件事。若无会
员身分也可以转发给认识的老师。
不论有没有介聘过,需不需要介聘,我们都可以表达对于这件事的关心,期
待组织能够加把劲,不要让同样的事年年上演。正如我所说的,生命要浪费
在美好的地方,我相信乡民们除了打嘴砲外还是乐意为素未谋面的人献上一
份同理心及祝福。
=============政策咨询=================
敬启者:
各位工会干部辛苦了,历年工会成员为争取教师权益奉献牺牲,在此致上本
人万分谢意。
犹记去年介聘法修法,全教总努力大家争取到了2年的缓冲期,今年受惠的
老师都很感谢。然而最近介聘结束,依然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样的状况本
属正常,只不过因为介聘制度在参考资讯上公告不足,许多有意返乡的老师
因不确定因素太多不敢参加介聘,又或者私下找互调机会,乱象颇多,造成
许多不能圆梦的老师难以心服,制度美意大打折扣。
这样的情况已持续多年,相信全教总也一直持续在努力改善,或许碍于大环
境变化太快,教育相关议题太多,人力支援不足,所以一直没办法有重大突
破。然而在此建议工会针对介聘制度的改革应加大力道,原因如下:
一、参加介聘的老师是少数,因为是少数,所以实属弱势。依全教总章程:
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工会成立的宗旨之一,保障教育劳动者权益及生活品质
是工会任务之一。
二、因为弱势,若工会愿意力挺,老师的感受会最强烈,像私校教师就多是
工会的坚定支持者。而需要介聘的老师多在中壮年龄层,这些人都将是工会
长远发展的支持者。
三、今天年金改革、校园民主化自治化、教师工作条件法制化都是长期推动
且需与众多团体协商才能取得成果。介聘为教师调动之特有制度,仅需与国
教署进行协调,难度相对较低,较易取得成果。
一个团体的向心力的长期凝聚不是靠利益结合、不是靠外在威胁,靠的是团
体成员间能够为彼此设想,如此才有归属感并乐意为团体付出。今天有一群
老师天天都面临工作家庭难以兼顾的状况,我们不该将他们的困境当成自己
的困境,把他们的家事当成重要的事吗?
如果工会能够与官方合作令介聘制度能更人性化,提升介聘意愿,让有需要
返乡的老师有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的机制,不必再经历煎熬、惶恐不安的介聘
过程,相信大家不论最终能不能成功返乡,都能认同工会的努力。还望继续
费心协调制度的修正。谢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